第一块非转基因豆腐的故事
2018-05-29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
☉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 著
寻常日子,可能是艳阳炙热的夏日,或许是阴雨湿冷的冬日,如果你来到新庄复兴路与思源路附近,总可以见到好几部标记“名丰豆腐”的配送冷藏车在此进进出出,有时,也会出现载运豆渣的货车,更多时候,早上9点才过,就有一大群人鱼贯走入一栋外观不显眼的建筑物。无论你是旁观,或是跻身人群之中,只要走路暂停一下,深吸一口气,就会领略到这周遭的空气有些不一样——一股淡淡的豆香飘荡着。这豆香,就是一位豆腐生产者立志要让消费者一直一直记得的味道。
营养师说,豆腐不只是成长中孩子长高长壮的营养菜品;俊男美女想同时拥有健康与美丽,多吃豆腐是不二法门;熟男熟女想要抗老养生,豆腐更是必备食材。
事实上,东方人吃豆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召集方士数千人谈仙论道,著书炼丹。在炼丹过程中,其曾以黄豆汁培育丹苗,就在豆汁与石膏相遇之际,意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了豆腐,从此,做豆腐的技法也开始传入民间。
为豆腐三折腰的传奇
长生不老不可知,豆汁做成了豆腐,单纯的豆香、恬淡悠长的滋味却是肯定的。清乾隆年间著名的才子袁枚,不只诗文冠江南,更是一位美食家、烹饪专家。一天,杭州一位名士请他吃一道以芙蓉花烹煮的豆腐料理,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清嫩鲜美的口感,更让袁枚赞叹不已。袁枚急着向主人请教做法,却被拒绝说:“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如果愿意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枚二话不说,即席站起三折腰,并且大笑:“我今为豆腐折腰矣!”这道以豆腐似雪、美蓉如霞而得名“雪霞美”的豆腐名菜,也从此和袁枚的三折腰故事齐名且流传下来。
两千多年的吃豆腐历史,让豆制品家族遍布在台湾人的日常饮食之中。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台湾的黄豆几乎全仰赖进口,台湾黄豆自产率已不到1%。而进口黄豆中,绝大部分又是对身体可能产生不可预期影响的转基因黄豆。
新庄“名丰豆腐”负责人黄孝诚,一位满头白发却元气十足的爷爷,就是立志要让人一直一直记住豆香、记住豆腐的真滋味,以及记住他所亲手做出的台湾第一块食品级非转基因豆腐的故事。
我们都是吃饲料黄豆长大的真相
别小看只是买一块豆腐——一块安心豆腐,背后所牵涉的,竟是进出口、国际贸易、基因改造、台湾粮食自给等一连串复杂又庞大的结构性问题。共同购买的主妇们下决心想买到安心豆腐,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要吃安心豆腐,首先就要追本溯源,知晓原料——黄豆是什么、怎么来、如何被栽种。黄豆,又称大豆,属豆科植物,学名为Clycine max(L.)Merr,因富含蛋白质、植物性油脂、糖类等,且含有人类不可或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所以被誉为“田里的牛肉”。不仅如此,黄豆还富含钙、铁、维生素B群及大量膳食纤维。黄豆也不只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豆科植物根系的固氮作用,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上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开放美国粮食进口,中国台湾地区本地生产的黄豆价格因不敌进口的低价美国黄豆,栽种的人愈来愈少,终于黄豆默默地从台湾农田里消失超过30年了。然而,台湾人对于黄豆的需求量却从未减少,根据统计,台湾每年从海外进口的黄豆高达230万吨。进口数量不是重点,最让人惊骇的是,这些大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的黄豆,俗称总豆或工业用豆,高油脂、低蛋白质、大小颗粒不一,散装货轮运送,主要用途是榨油或做饲料用。台湾人所吃的豆制品,就是来自这些从饲料豆中挑除坏豆、损豆,再进行大小选择区别后,分装而来的“选豆”。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豆生产国,但对美国人来说,黄豆是作为饲料用的,并不是给人吃的,其中高达九成是转基因黄豆。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日本人请托下,美国研究机构才选育出高蛋白质、低油脂,适合做豆腐、味噌和纳豆等加工食品的黄豆品种,美国也才开始有了非转基因的食品级黄豆。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台湾从美国或加拿大进口来的饲料级黄豆,从栽种到采收,不但全程大量使用了农药,而且采收后,直接由大卡车运送到船舱,漂洋过海来到高雄港才开始分装,贮存在船舱里的时间可能长达半年。在这么长时间里,黄豆不仅可能生虫、被鼠啃,在闷热船舱里还可能发霉、氧化膨胀,滋生黄曲霉素,所以必须喷洒大量抑菌的抗氧化剂。此外,最让人不安的是这些进口的饲料黄豆都植入了抗除草剂基因。
1996年美国转基因作物开始被允许进行商业化种植,同一年,全世界最大的基因改造公司孟山都想在中国台湾地区推广以转基因种子取代原生种子,引发了农业界、食品业界、学术界和医学界的热烈讨论——或者说论战。也在这一年,美国黄豆协会开始要在中国台湾推广食品级黄豆。
第一块非转基因木棉豆腐的故事
敏于行动的主妇们当热切想了解一件事时,绝对是铆足了劲——她们开始在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消费质量委员会的班长聚会、读书会、新班说明会上,进行黄豆的讨论共学。一点一滴地学习后,主妇们这才惊觉,多年来,餐桌上为家人准备的豆浆、豆腐、豆干…竟然都是“饲料级黄豆”做成的!
1998年,在深切了解到转基因黄豆在健康和生态方面仍具有高度风险和存在诸多疑虑后,共同购买中心决定自行进口黄豆,提供消费者可以安心食用的黄豆。第一批百余包非转基因黄豆,最初由妈妈生产班自行制作成白豆干,但一份七八块的白豆干,不用防腐剂,产量又低,一包成本就超过100元。原应是平价美食,却成了奢侈品,违背日常必需品的初衷。
当时共同购买中心一星期有二日到三日的产品配送,每日豆浆100瓶、豆腐约120块、白豆干90包,需求量并不大。要找到厂商愿意配合共同购买中心的要求,包括清洗管线(区隔食品级与饲料豆的生产)、排除添加剂(过氧化氢)、小量生产——要求多,量却这么少,根本没有厂商愿意合作,直到共同购买先锋之一,也就是后来主妇联盟合作社创社主席陈来红引介了先生的好朋友——名丰豆腐的黄老板,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
黄老板打趣说:“共同购买中心主妇们来访的那一天,大概是这辈子我家出现最多硕士、博士的一天……那是我和主妇联盟第一次接触,也是这些人告诉我,‘树有多高,根就要有多深’,我们被彼此打动和感动,我就答应了做豆腐这任务。”年轻时代的黄老板曾经营那卡西,吃了友人妈妈做的天然臭豆腐,念念不忘,也因此转而开创了他的豆腐事业,甚至远赴日本横滨,通过翻译向“藤方豆腐”师傅学习制作豆腐。
黄老板学习的“藤方豆腐”,也曾供应日本生活俱乐部生协——共同购买早期学习经验的对象。就是这样的巧合与默契,黄老板和共同购买中心的主妇们一拍即合,开始携手合作非转基因豆腐。台湾第一块食品级非转基因豆腐——绿主张木棉豆腐,就在日头赤炎炎的6月推出了,《生活者周报》的斗大标题提醒着:“夏日豆腐不易保存,请趁鲜食用。”
非转基因豆腐推出之初,因量少、成本高、价格高,推广受阻,无法有稳定产量,储放的豆子也在此时出现了问题。理事黄淑德表示,当时进口的食品级黄豆,三分之一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三重仓库保存,三分之二寄放在黄老板的龙潭仓库。台湾气候湿热,三重仓库的豆子开始长虫,还好及早发现,于是黄老板将可用的豆子拿去做了臭豆腐。
之后,主妇联盟合作社把所有黄豆都搬移到名丰龙潭仓库,没想到却又遭遇鼠害。黄老板说:“我是被主妇联盟这群老太太感动了。”他不仅承担损失,还改善仓储设施,把原本存豆的开放空间,加装了储存设施,用钢脚垫高栈板。此外,为解决清洗管线的生产困扰,名丰产品决定全线改用食品级非转基因黄豆,也为台湾的黄豆食品写下了新篇章。
用“豆阵”的精神同行
因为黄老板始终坚持这是一块“共同制造的豆腐”,所以开启了一项食品厂少有的措施——开放参观,黄老板说:“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用什么原料、怎么生产,本来就有义务让消费者知道,可是厂商往往会以‘独家秘方’为由而拒绝公开。有多少厂商可以做到制程公开呢。”对黄老板来说,共同购买就是一场最生活化的社会运动:“我们都是生活者,要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负责,好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消费者关心生产者是必要的。”
从1998年盛夏推出第一块非转基因板豆腐,至今已超过15年。从共同制作一块豆腐开始,黄老板总是“忍受”这群有很多想法,却缺乏实际做法的主妇们,但因为信任,双方就有了更多包容与体贴,也对彼此有了更多的承诺与责任。黄老板直言:“没了信任,社员买的将是一块没有感情的豆腐。”
饮食,不只可以满足口腹之欲,通过饮食,人们也可以表达对土地与环境的关怀和善意。因为一块软嫩的豆腐,名丰和主妇联盟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而这特属于黄豆的合作之歌,也将继续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