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自信

2018-05-28吕荣强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数学老师

吕荣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43-01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信能使人坚持自己的信念,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能从容地面对失败并迅速而精力充沛地重整旗鼓——自信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实际生活中,不少学生一旦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后,第一个反应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行,否定自己。此现象尤其表现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经过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学习没打好基础,将严重影响新知识的接受,特别会影响理科的学习,这样也就影响了孩子们一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環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刻不容缓。

1.在兴趣中培养自信

1.1 注重动手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作用。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最好方法。例如,在学三角形全等时,可以让学生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观察图形的变化及各种不同的图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非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玩与做的过程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内在联系。总之,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通过这样多次反复的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

1.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要使数学课堂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务必要结合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如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形式纷繁多样,也可采用竞争游戏形式。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数学越来越带劲,成绩提上去了,自信心也提上去了。

2.在质疑解难中培养自信

曾看过这样的例子:中国中学生回家后,家长首先问的是,你今天在课堂上是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了;而美国中学生回家后,家长首先问的是,你今天在课堂上是不是向老师提问了?是不是把老师问住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观折射出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为何还普遍存在。

3.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培养自信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惟有当学生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朝向自我实现,从而能比较自觉地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师生关系应是和谐民主的、应是团结友爱的。如果教师始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甚至是逃避的心理,就会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隐藏起来。教师应把知识、智慧,连同微笑、激励和关爱一起带进课堂,就像阳光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这样学生见了老师就有一种亲切感,兴奋感。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氛围,满足了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减轻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学习、发展。

3.1 平等的对待学生。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学生应当-视同仁,享受教育机会同等。在教学中,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办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相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在问题设计时,对同-知识点,可以设计不同星级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水平选择,反馈时,不忽视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知识水平与问题难度相对应的学生,使其通过思考能回答出来,然后给予真诚而适当的表扬,提供成功喜悦的平等机会。同时不潜意识中存在男女性别、成绩优劣的偏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爱意,发扬民主教学。

3.2 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首先,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平等、民主、互助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则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随之提高,内在的学习动机也会增强。教学中,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等,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发扬民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是应重视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自己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知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总之,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科任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则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能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数学老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