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数学情景教学

2018-05-28邓启智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梯子创设情境

邓启智

摘要: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设置为活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教学氛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学生数学素养和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30-01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要不断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需求。而情境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方法的选择,情境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如何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境教学,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所有课程中数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数学成继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动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借助生活实际、教学媒体、趣味材料等让学生走进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参与。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看似枯燥、抽象与实际生活脱节。实际上,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例如,在讲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第一课时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我开始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怕过山吗?学生大部分回答:爬过。接着让学生观察靠在墙上的梯子的图片,提出问题: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热烈的讨论。爬山和梯子都是学生实际生活着事例。

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问题情境的创设,也使学生学会了用数学思想去看待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复习就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之间不是独立的,知识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在知识的认知领域发生冲突,发现原有知识已不能解决问题,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第二课时时,利用复习旧知识来导入。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用倾斜角的对边和邻边来描述山坡的陡峭程度和梯子的倾斜程度。设疑:那么tanA的值与三角形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学生回答出,没有关系,教师总结,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对边和邻边的比也就确定了。那么,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他们与梯子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新问题的提出,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学生急于探究新知,对教师讲授新知识充满了期待。

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导新知识,不仅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将知识融为一体,形成框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3.创设讨论性情境

讨论性情境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总结结论。

例如,在讲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时,可以设置挑战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都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的不是整个的圆。例如,铁轨的转弯处,弧形折扇等等,这时候怎么计算这些圆的一部分的长度和面积呢?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推到计算公式。某传送带上的一个转动轮的半径为10cm,让学生分组计算下列问题:(1)、转动轮转动一周,传送带上的物品被传送多少厘米?(2)转动轮转1°,传送带上的物品被传送多少厘米?(3)转动轮转n° ,传送带上的物品被传送多少厘米?经过三步计算,学生自己合作探究,讨论得出弧长计算公式。学生在论中学习了圆的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不是对公式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的基础上记忆的。

讨论式教学情境的设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设问引导,创设情境

设问引导是指教师通过开门见山的直接设置疑问,点出新课教学重点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连续设问,让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二次函数时,我直接设问引导: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驗,在教学中,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很快答出是函数。那么,大家还记得函数是怎么定义的吗?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能用已经学过的函数来表示吗?通过一连串的疑问设置,引入了新课,让学生体会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5.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片和动画融为一体,将抽象的实物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圆的相关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圆形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发言,也列举了生活中各种与圆有关的事物。引入今天的新课--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哪种情境的创设都应该为数学服务,讲究方式的有效性。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梯子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架个梯子去学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