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视域下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

2018-05-28张东梅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题课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摘要:高中数学习题课是高中数学主要课型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1、习题课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习题可起到对概念的加深理解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最基础的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呢?那当然是多做习题。习题课可以更好的发挥这一作用。

1.2 习题课可起到了解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很清楚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习题课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最好的途径。在习题课上,让学生轮流解答,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对定义的掌握,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老师就可以相应的掌握情况,这样老师可以对应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于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

1.3 习题课可起到对教学的进一步补充的作用

有的老师善于讲新课,而有的老师却善于讲习题课。老师可以在习题课上把概念进一步的渗透进一步的融会贯通,从而起到加深巩固旧知识的效果,同时也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

2、高中习题课的一般教学环节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数学习题课的课堂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①复习梳理基本知识。数学中的每一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密切联系。遵照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讲课的前几分钟,根据本节内容的需要,教师用提问的方法或谈话法或教师讲述等方法,將本次习题课所用到的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公式加以扼要的复习,并揭示各公式或定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做好上习题课的准备。

②精讲典型例题。数学课堂教学不等让“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来主宰。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很难兼得。有些题目学生束手无策,此时,老师要着重去分析,在分析中帮助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③每一教学内容都有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利用习题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把本节内容做一归纳性复习,让学生在脑海中以本节重要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以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如在复习数列求和结束前,作归纳总结: 两个公式(等差、等比数列);两种特殊方法(裂项法、错位相减发)。

3、高中习题课教学的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笔者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3.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2 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该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3.4 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板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出其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使他们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延深,挖掘习题中的潜在结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高中习题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 做好课后巩固与反馈处理

数学作业也是上好习题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途径。由于学生水平不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会参差不齐。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学生当面改正;而有的解题思路不同,会出现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4.2 “打铁还需自身硬”

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习题课,除了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有深厚的知识功底,我们教师熟知教材并深入钻研,迅速提高业务素质。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技巧的教与学。首先,要弄清数学思想。比如: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其次,要弄清每类问题的具体解题方法。如立体几何的向量解法、三角变换的常见思想、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归纳与递推的处理方法等。最后,分清各章节知识运用中主要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浩.基于探究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程华.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2012(11).

作者简介:张东梅,女,郑州市第二中学高中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习题课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