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018-05-28陈炳华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陈炳华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从而更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的数学感知能力、数学意识与空间观念等能力素养的总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当落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1.培养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价值

1.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标。通过合理恰当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调动学生自主抽象数学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进行数学教学目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更好的数学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数学应用创新有重要价值。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丰富的趣味性、游戏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思考新奇的数学现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各种丰富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个性化发展,这对于改革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原则

2.1基于教材挖掘核心素养原则。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当基于教材对其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资源进行挖掘。教师有必要深入的钻研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素,并且以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操作技能,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落在实处。例如,在小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出发,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教材中展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进行深入挖掘,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出发,重点培养学生模型思想与技能应用意识,从而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将数学核心素养外化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综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2.2围绕知识技能训练进行原则。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围绕着知识技能训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从概念出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与定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行动的方法,提高学生控制数学解题过程的能力,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构建、思想升华、形成能力等目标。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的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熟悉的便利店场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同数相加现象进行观察,也可以营造小火车情境,如每节车厢坐6人,共4节车箱,在學生计算的过程中渗透相同数连加及几个几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将乘法算式列出,这样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乘法的概念进一步直观化,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数学思想上飞跃目标。

2.3科学使用课堂互动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要使用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注重在激发学生良好情感体验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应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促进学生自主感悟分析数学问题,切实将数学计算公式转化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师生之间年龄差距现象,使学生自主推导20年后差距持续计算,并且由此引入字母来表示数30、40年后差距计算方法,从而提示学生明了用字母表现相应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与方法。然后引入实例:引导学生用a代表一般正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再推导出用字母表示周长与面积的数学计算公式:C=4a,S=a×a。

3.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应用策略

3.1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设置必要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分析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数学现象,达到在小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基础上生成新数学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进一步的扩展知识能力体系,促进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式与策略,在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不断在情境中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立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运用多少彩色纸可以把某个立方体礼物盒包裹起来。然后教师再给出问题,如果要把三个同样盒子包裹起来,怎样做才能最省彩纸?由此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层层深入引导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3.2围绕生活创设问题。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彰显数学知识价值的重要渠道,通过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的锻炼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且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问题,围绕着当前已经普遍实施的阶梯水价,按照规定用水价格与基本标准进行计费,给出某户居民的用水情况,然后让学生分析背后的信息与规律,按照总价量÷用量=单位价格的公式,让学推算阶梯水价的计算方式,明确最终得到结论:超出一定的用水量,用水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培养学生良的数学思维能力。

3.3开展趣味数学教学。只有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与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寻找“真理”与创新解决问题办法的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在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中刺激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诀窍”,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首先,教师要在趣味性的数学现象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切实在课堂上展示出数学问题的玄妙。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呈现数学的规律美,同时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世界是迷人的和充满乐趣的。例如,教师给学生呈现2/3=1/2+1/6、2/5=1/3+1/15、2/15=1/8+1/120这三组等式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总结等号左边分母加1除以2等于右边第一个加数分母,由此发现2/n=1/(n+1)/2+1/n(n+1)/2的数规律,达到趣味性教学目标。

绪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在联系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与思考问题能力,达到改革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康世刚,宋乃庆.论数学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通报,2015,(03).

[2]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