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上下凝聚共识强科技,创品牌,蹚路子
2018-05-28
“每天都有北京、天津、上海的客商打电话来要求寄样品,我们的番茄果色泽鲜亮、果型匀称,卖相好,客商都很满意,纷纷要求尽快发货。”1月10日,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时下,位于临邑县临南镇的智慧农业大棚进入番茄大面积采收期,平均每天可采收番茄14吨左右,常常是还没采摘就被预订一空。智慧农业大棚开启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时代。去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38元,同比增长8.9%。各项工作稳扎稳打,收获颇丰。更为可喜的是,农业蕴含的内生动力日益强劲,现代农业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凝聚共识——农业是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多年来,我市农业稳扎稳打,特别是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被列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后,我市农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为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我市提出建设“放心农场”的战略部署,并出台高水平的《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方向明,则路子清。以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为总抓手,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目标,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粮食不再以高产论英雄。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带动下,粮食生产由“高产创建”向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优化升级,“高产”指标提升为“既要争高产,又要见高效,更要生态可持续”的综合要求,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粮食安全在更高水平上获得保障。
“放心农场”如何做到放心?整建制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同时,我市把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大手笔引入了“智慧农业大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模式和前沿生产技术,引领德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放心农场”建設的引领下,农业发展呈现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可圈可点,相关经验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进一步叫响了“生态德州·放心农场”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各县市区发展农业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抓农业的劲头大增。齐河美国雅培醇源牧场、临邑“天地壹号”土鸡养殖、庆云水发集团田园综合体等一大批高端农业项目,或启动建设,或运营投产。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对这一战略的深刻认识,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说:“农业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农业不仅能富民,还能强市。农业不是夕阳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关键是找准路子,精准发力。方向对了,不怕路远。”如今,全市上下凝聚起共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路上大踏步迈进,农业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气象、新成就。
找准路子——向科技要动力,向品质要效益
引进荷兰技术共建“智慧农业大棚”,是我市农业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用科技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外抓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内抓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农业科技。 ”市农科院理事长贺洪军认为,智慧农业的意义不在于会产生多少立竿见影的效益, 其对未来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可低估,必将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经营理念,对农业生产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积极影响,极大拓展未来农业发展空间。结合智慧农业大棚建设,我市正积极探索将荷兰智慧农业技术与我市日光温室生产相结合,为日光温室开发智能化水、温、气、肥调控系统,自动化种植管理设备,促进日光温室提档升级,推动我市蔬菜产业精致化、智慧化。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让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4个、示范基地13个。齐河县创新实施的玉米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被农业部列为秸秆农用十大技术模式之一。全市实施水肥一体化总面积达10.54万亩。荣获全省2017年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3项、合作奖1项。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禹城市入选2017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宁津县小麦原种扩繁基地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农业发展方式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品牌是农产品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推出更多优质品牌农产品是“放心农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去年,我市销往京津冀地区的蔬菜达400万吨,同比增长30%;销往京津冀地区的粮油产品达100万吨,同比增长46%。销量的增长得益于品质的提升,我市现有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62个,认证总面积达735.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77.5%。如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品牌建设?市农业局副局长张连臣介绍:“我市正紧密推进品牌与种养的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通过‘新三品品牌战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全力从‘有品牌向‘名品牌转变。”
迈开步子——高水平“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
以智慧农业大棚为代表,我市高水平引进一批高端农业项目,带动农业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
上月29日,位于东部城区的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由市政府与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合作建设,规划设计了现代农业种植及科技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及物流运输、现代农业研发及商务洽谈和农业观光采摘等四大板块,东部城区以百亩级智慧大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组团成功启动。
临邑县宿安乡引进北京世贸天阶集团投资1.05亿元建成占地3000亩的兴康农场,引进澳台商会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7000余亩的啟丰农场。目前,兴康农场的蔬菜远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亩均经济效益达到5000元。啟丰农场以大规模芦笋种植为主攻方向,与德国胡培顿公司、福建立兴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立兴集团负责深加工环节,由胡培顿公司负责在美国和德国市场销售,预计每亩可收入1.5万元,是传统种植小麦、玉米的15倍。
去年以来,我市农业“引进来”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与德国巴斯夫集团合作共建了集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宣传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中德现代农业创新中心,委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编制《德州市蔬菜发展规划》,华大锐护、新希望、广州温氏、水发集团、江苏绿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在我市投资高端农业项目。
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我市农业企业也正大踏步“走出去”。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即是典型代表。“去年9月,我们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种植的‘希森6号马铃薯喜获丰收,亩产达4000公斤,比当地品种产量高30%。”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外派哈萨克斯坦项目部经理赵忠勋介绍。“希森6号”马铃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平均单产达3500至4000公斤。去年3月,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该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科技大学签订农业合作协议,在哈成立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建立500亩中国马铃薯科技示范基地,并于5月将“希森6号”引种到哈萨克斯坦。去年6月,该集团又与埃及最大的种薯供应商——伊科萨尔马铃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为对方提供9万吨新品种薯种,以及新技术、新型设备等。目前,该集团已为埃及提供100吨新品种薯种。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高效种养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农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农业对外合作的双轮驱动、双向开放格局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