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调研经”
2018-05-28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对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朱德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深入厂矿、农村,远至东北林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他的每一篇报告几乎都涉及当地的经济形势,包括工业、农业、外贸、水利等情况;几乎每一条建议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朱德认为,“无论工业、农业,都要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这是最重要的”,“只有生产的东西多了,一切矛盾才能解决”。
从朱德的调查报告中反映出来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五种:一是看材料。朱德外出考察前,常常找来所去地区的有关材料阅看,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听汇报。朱德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认真而详细地听取当地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汇报。以1954年3月4日至31日朱德在广东考察为例,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听取了中共华南分局工业部部长杨一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贺希明等十几人汇报相关情况。最紧张的一天中,朱德白天在中山县调查区乡情况,晚上听取华南分局等党委负责人的汇报。三是召开座谈会。为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朱德每到一地,常常亲自召集座谈会。他曾说:“开会也是调查研究。”座谈会包括各级干部座谈会、群众座谈会、民主人士座谈会等,朱德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聆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四是亲临现场。朱德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到工厂、生产队、田头、水库边,或直接到百姓家中看一看。比如,他考察白云鄂博时,曾到蒙古包中同一个牧业社社长和生产队长谈话。五是派身边工作人员下去调研。工作人员下去前,朱德总是叮嘱他们:“看到的问题就要报告中央,不报告就是不忠实;要不就是观潮派,看到坏事也不讲。”朱德对他们在调研中形成的报告十分重视,总是亲自审阅改定后上报中央。
朱德的调查报告,有一些内容是他结合各地的生产建设问题谈到的意见,其中许多涉及思想方法。朱德指出:“搞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要求过高、过快。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水平出发,稳步前进。”搞建设要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只能根据主客观条件,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在发展生产上,朱德认为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朱德考察海口时指出:“你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生长期,应该根据这个自然条件,能种什么就种什么,各县也不要千篇一律。”在处理同农民的关系上,朱德强调要重视农民的利益和生活。“只顾国家、集体,不顾个人,就不可能有国家、集体的发展。只有把三者的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群众才有生产积极性,不要怕农民富,农民没有吃、穿,家都顾不了,哪能建成社会主义?”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朱德多次讲过,各省的情况不同,应放手让人家做工作,“搞建设要适应当地的条件”。朱德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这些思想,对各地的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