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崛起国对外战略的兼容性

2018-05-28雷墨

领导文萃 2018年10期
关键词:殖民霸权共同体

雷墨

英国与美国为何能实现“霸权禅让”,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但从美国角度分析,崛起过程中对外战略是否具有兼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与同时代的其他崛起大国德国、日本作比较,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世界范围内殖民地被瓜分殆尽,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新兴大国的崛起,是19世纪末世界政治的两大特点。一方面,头号殖民强国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霸主的地位;另一方面,新兴崛起国都在“学习”如何做大国。但它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从英国那里,德国和日本学到的是殖民扩张,美国学的则是贸易扩张。一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对自己瓜分殖民地太少而不满。日本对朝鲜半岛、中国的军事入侵,循着的也是殖民扩张路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殖民体系既是国际体系的一个特征,也是大英帝国的帝国支柱之一。殖民地争夺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地理空间掌控上的此消彼长。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家之间的博弈更具“零和”特征,从而也更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德日殖民扩张的崛起模式,无疑是在动霸权国的战略利益“奶酪”。

大英帝国的另一根支柱是自由贸易。这一理念由“海上马车夫”荷兰首创,此后被英国继承并发扬光大。英国崛起的过程,也是推销自由贸易理念的过程。自由贸易理念,不仅成就了英国的帝国实力,也演变成英国的霸权道义基础。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霸权国还是崛起国,其国家实力的维持和增长,都已经离不开海外贸易。某种程度上说,倡导自由贸易成了霸权国也没有底气反对的“政治正确”。

美国崛起过程中,对外战略上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也就是說,美国所倡导和主张的,对霸权国所主导的秩序,不是直接挑战,而是完美对接。

这一点在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门户开放”照会,是美国崛起之初首次多边外交,本质上是在不损害列强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主张贸易机会均等。有的列强阳奉阴违,有的表示支持,但鲜有公开反对的。

与殖民扩张的“零和”性不同,自由贸易至少带有“多赢”的可能性。当时英国主导的世界,殖民秩序摇摇欲坠,对外贸易则蒸蒸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和日本学习的是霸权国的糟粕,美国学到的是精华。不管是战略高明还是机缘巧合,美国客观上的确把准了时代的脉搏。

当然,对于当时英国主导的霸权体系,美国的对外战略在兼容的同时,也有“革命性”的创新。英国霸权的另一支柱,是以维持“势力均衡”的方式,来确保自身权力掌控者地位。威尔逊总统认为,这种政治思维是欧洲战乱频仍的根源。他在1917年的一次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是权力的共同体,而非权力的均衡。”

“权力共同体”,算得上是美国外交思维上的革命性创新。从当时的国际政治现实看,威尔逊的这一理念,更像是毫无现实可能性的“唱高调”。但1943年罗斯福总统提出“四个警察”(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管理国际事务的想法,就有“权力共同体”的影子。此后的“联合国五强”模式,至少在初衷上体现了“权力共同体”理念。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殖民霸权共同体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量子霸权”之谜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