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一座城市的新起点
2018-05-28杨朝东
杨朝东
2017年11月17日,通辽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继荣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后,通辽市获得的又一殊荣。据了解,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共89个,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辽市面临的是基础设施薄弱、市民文明意识淡薄、历史顽疾难清除等问题。如何推进创城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通辽市创新提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督导考核和追踪问责就跟进到哪里;市创城办督查组与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积极配合,对创城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整改不力的必须抓住不放、限时解决;必须建立台账,对难点问题挂牌督战,倒排工期,全程跟进;采取约谈机制和问责机制,对措施不力、推诿扯皮、行动迟缓,影响创城大局的单位和人员必须进行问责。
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一马当先、靠前指挥。在攻坚决战期,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提出:“创城工作到了最较劲的冲刺阶段,三年创城在此一搏。”全市自上而下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火热的创城攻坚战中。
市委、政府成立创城指挥部,为创城工作设立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将各个部门连到一起,实現迅速反应、共同发力。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三年规划,每年都制定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推进组,下发责任分工通知,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制度》《市直中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推进“双城同创”工作方案》 等,一项项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创城工作。
——城市好人处处有。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夯实公民的思想道德基础。一生无私奉献的老兵、北疆楷模任明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法官蒋青春……模范典型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道德丰碑,成为人们争相传颂和学习的榜样。
——文化设施人人享。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管理,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2017年,着力推动市政网建设,全面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中心城区启动市政网建设项目59个,总投资概算52.22亿元。
——草原文化代代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科尔沁草原文化发扬光大。
在创城的最后攻坚时刻,全力补齐城市短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主次干道的破损路面、人行道板、边石、窨井盖修复和管网改造破路的恢复;在城市管理方面,围绕站前迎宾广场管理不足、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社区、苏木乡镇、未成年人工作、社会氛围的营造、高校工作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整改标准。补齐短板,成为创城攻坚的行动路线图。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获得,离不开14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他们在社区服务、无偿献血、交通维护、文明劝导等不同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引领了良好风尚。
通辽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化民”理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主城区一大批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得以解决,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在创建中逐步形成。
(作者单位:通辽日报社)
(责任编辑/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