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内生动力既要“引”也要“逼”
2018-05-28郭京裕杜宜凯
郭京裕 杜宜凯
保证精准扶贫到位、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是各级政府的郑重承诺,表明了各级扶贫的决心和信心。但脱贫是扶与被扶双方的事,政府是外因,贫困户是内因,有时只靠政府单方承诺、一头热难以成事。各级政府想方设法给贫困户钱物、信息、技术和岗位,却也不是万能的,能否做到脱贫、不返贫,最终还要靠贫困户把握自己,善抓机遇,巧找门路,勤劳节俭。
对极少数有能力却内生动力不足,特别是颓废懒赖的人而言,不能因为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就纵容他们有能力而不劳动。不能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扶贫只是政府的责任,将自己置身事外,理所当然地享受救助,躺在政府身上等靠要,让别人抬着走,甚至看扶贫干部的笑话,或企图从扶贫资金中捞一把。应当完善措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又要给他们压力,促使他们自己迈步走。
内生动力不足是扶贫的顽症。
由于各级重视,措施多、渠道多、资金多,精准扶贫常规工作并不难。让基层扶贫干部感到为难的,不是想创收无门路和无能力的两类贫困群体,而是有能力却懒散、内生动力不足的一类群体。对创收无门路的贫困群体而言,他们能吃苦、有耐心,只是暂时窘迫,无用武之地。政府帮扶资金、技术、信息,或介绍就业,或协调土地(场所),或牵线搭桥,他们自己通过劳动、技能,创业创收,就能脱贫致富,给点阳光就能灿烂;对无能力的贫困群体而言,他们多是老弱病残户,没有或有较弱的劳动能力,甚至不能自理,无法靠自已创收脱贫,需要政府和社会长期救助,既使过了国家规定的2020年扶贫攻坚期,也仍需政府救助。例如五保户、多数低保户。对这类贫困户没好的办法,只能由政府兜底。他们无收入或低收入,没力创收,政府救助他们,合情合理,其他人也不会攀比。
相对而言,目前扶贫的难点是那些既有能力却内力不足和不愿付出的贫困户。一方面,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们有的自认为机灵,眼高手低,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到;有的好吃懒做,挣得不多吃穿用的还挺讲究,爱攀比、摆面子,挣一个花两个,不知节俭;有的拈轻怕重,不肯花时间、出力气,游手好闲,满腹牢骚,觉得不干活、不挣钱,政府救助反倒更多。让他当门卫,嫌上夜班;让他做保洁,嫌没尊严;让他搞装卸,嫌太劳累;让他去巡查,嫌钱太少;让他到工厂,嫌离家远。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工作、有机会工作而逃避工作,政府如果机械地对照脱贫标准给他们补助,让他们当寄生虫,对其他村民、诚实的劳动者也不公平,村民也有意见。如果这种现象解决不好,无疑会影响到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政府威信。
内生动力既要“引”也要“逼”。
脱贫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个人的职责。政府有责任扶贫、也有责任督促被扶的人尽到个人的义务,个人有权利申请政府救助、也有义务参加劳动和服务社会。政府不能当老好人,一味增加扶持而不加制约。只有既念佛、又念咒,政府扶贫才有效率,对其他人也才公平。尽管对懒散、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应当积极教育引导,不能像痞霸无赖一样打击,但是不可助长这种行为。而且教育引导是软措施,有时也难奏效,必须完善机制,通过软硬兼施,促使这类人参加与自己状况相适应、力所能力的工作,把内生动力逼出来。
对这类人而言,政府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补助外,要通过两条途径让他们自己增收。一是引导。即依靠政府力量和扶贫政策安排工作岗位,按照出勤、劳务情况给予他们薪金,这样既减少了另外雇人的费用,也避免其他村民攀比。可以优先给他们安排公益岗位,例如道路维护、安全巡逻、养老院护工、环境保洁、门卫看护、护林等。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或帮助安排工作,例如将他们安排工作的情况作为政府给予企业(单位、个体户、专业户)扶持、优惠政策的条件,协议最低工资、最低聘期,让受扶持的企业安排他们就业。政府、村集体有创收项目(工程)时,分配他们活干,给他们赚钱的机会。二是逼迫。即政府补助他们、帮助他们,全心全意搞好服务,但是也要有底线,不能反而求着他们、敬着他们,上级也不能总是把板子打在乡镇政府、扶贫干部身上。这类人如果尽不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样要承担后果。也就是说,政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岗位、找到创收门路,对于故意刁难、不予接受的,或无正当理由、自愿放弃的,政府、村两委就应以本村村民的最低创收水平等為依据,核定他们的年收入数,相应核减对他们的补助。总之,政府不能拿冤枉钱,不能拿了钱还受埋怨、惹笑话。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