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网之路 网络重构

2018-05-28余少华院士

网信军民融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构架构

◎余少华 院士

当前,对网络空间的研究很多,近几年,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网络重构,那么什么是网络重构?简单的说就是网络架构上的重构,是网络从被动的适应向主动灵活适应的一个转变。它采用标准化的云网一体化的硬件设施,跟原来软件和硬件分离的思路不一样。网络资源与服务由软件定义网络,就是SDN来实现,逐步实现网络工程的虚拟化,英文叫NFV。

这个定义说的比较通俗,美国的NDT,包括像谷歌、国内的三大运营商等也都在加速推进这项工作。SDN是现阶段的技术,下一步工作是逐步加深自动化的能力向超级智能体推进。

余少华院士

网络重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用户数来看,目前互联网的数量和业务的类型在剧增,截止到2017年6月,互联网已经累计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地区,网民超过了38亿,手机用户达到75亿。所以网络通讯目前使用人数多、产业带动大、影响力广,正深刻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继海陆空天之后的第五个疆域,它实现了跟阳光、空气、水基本上处在同样接近的重要位置。

举个例子,现在仅仅一个苹果手机,它的APP就超过了400万个,但是常用的没这么多。这400万种APP里面,带宽的差异可以是1个G,甚至比它高,还有10K,带宽差异至少是10万倍。另外是时延的差异,至少差1千万倍。网络现在已经到了何等的地步,对业务的承载能力和变化,应该说已经到了空前的状况。

从拉动经济的情况来看,到2017年,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数字经济的载体,拉动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了27.2万亿,大约占GDP三分之一。我国预计到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2万亿以上,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与网络融合。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第二经济的概念,就是在现在的处理器、传感器、网络设备和手机等等这些硬件之上运行的经济活动,传统的经济如果叫物理经济,或者叫第一经济的话,这个就叫第二经济、信息经济。相当于是在第一经济之上的一个神经层,是国民经济活动自动化,应该说这是一百多年电气化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化。预测大概在2035年前后第二经济的规模会接近,甚至有可能会超过第一经济的规模,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变化。

从未来要布局的第五代移动通讯,以及从它的三大场景来看,网络都是在被动适应,所以网络现在的情况非常堪忧。

另外,从全球消费领域看,现在互联网从全球的消费领域往制造业领域扩展,也是在被动适应。全球这么多国家全部都在推进制造,所以各国均以制造业为核心拓展实体经济,但这个时候网络要勇挑工业互联网的重担,比较困难。

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来看,要确保五大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所以有相当大的挑战。

全球目前的发展态势,一个是网络技术正处于重构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机遇期,目前正处于这样的机遇期。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向大带宽、广覆盖、云网一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威胁与传统的手段并举,两者互相呼应,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赢得未来长期优势的战略空间。

最近麦肯锡有一个报告,就是当前的工业革命跟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我们社会变革的速度是第一个的10倍,规模的300倍,影响的3000倍,这个数据可以供我们参考。

有一个定律叫做梅特卡夫定律,它的意思是说网络的价值与系统内部链接节点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从这一点上来讲,因为联网可以让我们整个的价值提升,能够让我们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这件事,即使我们用洪荒之力,也是值得去做的。我想强调一下,网络现在是国家的核心资源,架构是灵魂,变革是战略性的举措。

我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一是现阶段的网络,不管从使用的人数,还是产业的带动性,以及它的影响力来讲,前所未有,这是第一个前所未有。二是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三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任务,它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指标的变化,包括我们对互联网寄予的希望,我们希望它做很多事情。把这三件事加在一起就是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希望之高,前所未有。但我们可提供的技术手段非常有限,随着下一步万物互联加进去之后,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当互联网已经成大气候了,我们在技术上做根本性的创新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总的来讲,碰到这么多困难,我们用洪荒之力去做一些工作还是很值得的。

对网络重构的理解

我们现在的网络多半是复杂封闭的私有的接口,网络缺少灵活性,扩展性差,包括价格昂贵,运维复杂,包括我们面向OTT的一些挑战,现在在上面做一些业务创新比较困难,这是一个方面。

转型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被动的适应向主动、快速、灵活应用转变,二是从封闭复杂的体系转变成开放的、新的网络架构,三是从现在的行政体制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向互联网思维转变,这是我总结的三个转变。

网络重构需要做的事情,大概包括6个方面:一是软件功能与硬件平台的分离,二是软件功能云化,三是以办公室为中心转向以云数据组网,四是统一的架构、开放的能力、集中管控,五是原来由运营商定义业务,现在转向由用户来定义业务,六是建立生态系统,这个内容非常丰富。它的驱动力包括人工智能、工业联网、大数据等。核心目标是实现架构统一、集中管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数据中心是支撑它的关键的核心平台。所以网络SDN和NFV就是硬件的管理和业务的运营分离了,网络和硬件业务云化,从物理就变成虚拟的软件操作,集成以后的云平台成为未来网络的一个基础平台,慢慢向自动化转变。

具体的实施需要在一种网络实体上建两种逻辑架构,物理实体还是一个。这个逻辑架构是什么?首先,原来传统的架构,实际上我们叫硬件为主的躯体,所以重构网络的躯体要确保重构,也要确保跟现在互联网互通互联和一致性,这是最基本的。TCP/IP、存储转发等现在的这套架构是不能动的。新建一个智能的架构,实际就是叠加一个神经系统,它是智能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SDN和NFV只是第一步,目前正在做,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炒的很热,实际上做的一个是深度学习,一个是符号运用,这两个做的比较好。现阶段人工智能实现了三个挑战,一个是确定性的问题,一个是完备知识体系,一个是封闭化特定化的问题,包括AlphaGo下围棋,对整个世界是一个震撼。实际上理智的去看,基本上在这三个限定的范围。但是五年之内,估计云的识别可能会超过人,视觉的识别有可能会超过人。这两种架构应该说各有不同的地位,它们之间又是逻辑的,所以有深度的交叉和融合。

网络重构实际上也有问题需要克服与思考,我总结了一下至少有三个问题。一是网络重构这个运用的范围有多大。因为原来是在数据中心的范围里面,相对有限,现在要扩大,可能扩大到一个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甚至扩大到一个省,这都有可能,所以这个范围要扩大到多大,你不可能无限大,这是一个问题。二是大型软件稳定性可靠性的问题。云网平台里面都是大型软件,人类制造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事情,绝大多数,从软件来看,它是非线性的系统,所以这些海量的代码当中你根本不可能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测试,因为它的非连续性,既然测试都不能把所有的case都保存到里面,出问题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你要保证一个超大型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这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尽管有的公司做的不错,但是谁也不敢承诺说永远不出问题。三是我们做SDN的时候要对它进行配置,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网络的逻辑往往不是我们直觉,跟我们直觉不是一样的。1968年的时候,德国有一个学者发现当时交通拥堵,他就增加了一条线路,后来他发现增加的线路往往起了反作用,更堵,包括六十年代斯图加特城市增加一条街道来缓解拥堵,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所以网络的配置不能够想当然,这是我们说的根本,所以SDN配网的时候有没有科学性,有没有根据,这也是比较难的问题。

网络重构的发展趋势

网络通信技术的趋势,总的来讲是大融合、大连接、大数据和新智能,广覆盖、高增量成为基本的特征,物联网以后会上升到千亿级。不管是数据通信、移动通信还是光通信来说,它最后一是要落到解决大数据的问题,另外还有智能化。

目前,网络的容量、带宽和用户数等指标持续增长出现危机,包括无线频谱资源、IP地址、摩尔定律,以及现有的能耗等,在未来几年,2030年前后会碰到一个瓶颈。

哲学家尼采讲过一句话,人类比其他动物高级,并试图一直往更高级的路子发展,所以往智能化方向走是必然的。综合来讲,就是实现云感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第一步要建网络智脑。这个发展以后,会出现一个超级智能体,简单说,就是人、网、物三元互联,每天点击上千亿次,通过智能化为人类提供服务。但有人说智能化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我举个例子,未来如果有一千名的工程师,每一个智能都比现在的人要强一千倍,而且它的操作速度比现在快一千倍,这是什么概念?那个时候的一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年,生产力大幅度提升,所以人工智能为什么有前景,有这个原因,当然它还需要解决很多互通的问题。

我小结一下,就是网络的价值与N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网络是核心战略资源,架构是网络的灵魂。现阶段我们面临三个前所未有,挑战是巨大的,所以网络重构是未来趋势,并且发达国家都在推进,目前处在初期。从中远期看,网络重构需要在一个实体上面构建两种架构,建立超级智能体,最终建立网络智脑。

猜你喜欢

重构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
对教育会诊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