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用人荒究竟怪谁
2018-05-28东方IC
图/ 东方IC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的招聘,有两条消息先后在社交网站刷屏:10万年薪招不到人;这两天收到近40份简历。
“中国天眼”招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关注,在许多网友看来,可能是因为“天眼”是个大家心目中高大上的尖端重点项目,却处在偏僻山区,年薪10万又很平常,反差有些大。
但“中国天眼”招不到人仅仅是因为这些吗?
“身为驻站科学家,过去一年我既要参加望远镜调试,又要搞科研,很多工作不是说不能做,但还是影响到我的科研进度。”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部助理研究员小曾说。
目前在FAST基地,和小曾有类似经历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由于技术及运维人员的缺乏,科研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混搭”工作,让一些人才及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新一轮招聘仍不理想
10月29日,国家天文台官网发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贵州人才招聘启事”,计划招聘12个职位24人,2019年1月面试,待遇据规定面谈。这些职位包括:谱线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人员,脉冲星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观测助手,电气、测量、结构、通信维护、软件工程师,等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介绍,此次招聘为聘用制,工作相应年限后,表现优秀者可入编(据招聘启事,指事业编制);工资加驻地补贴,年薪10万左右。
张蜀新说,以前公开招聘过一轮,只招到半数科研人才,与预期相去甚远。“来的人不多,选择面窄。”他说,希望这一轮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为什么10万年薪招不到人?张蜀新分析,除了宣传不到位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驻地半个月后才能回趟家,会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而且FAST验收后,工作不像建设期和调试期那么有挑战性,可能会比较枯燥。
经媒体报道后,遭遇困难的“中国天眼”揽才工作似乎有了转机。“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我们收到了将近40份简历。”FAST科研人员日前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他还发了几张应聘者的截图。
“我从小就喜欢宇宙,能探测研究宇宙或寻找外星人是我的梦想。”想当电子工程师或观测助手的应聘者说。
“自己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热情,招聘要求也与自己的个人条件比较匹配。”一个好像是在国外读硕士的应聘者说。
这些应聘者字里行间热情高涨,但从实际情况看,招聘24人收到40份简历,仍然是个很小的数字。
望远镜遭遇“用人荒”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调试和试运行,FAST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预计将于2019年上半年接受国家验收,并正式对科学家开放。正式投用后的FAST,数据量将大幅增长,由每天20TB~80TB增长到500TB左右。数据量激增意味着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目前,FAST驻地有各类工作人员20多人,一旦开始24小时观测,以及随之而来的维护管理升级,人员缺口将更加明显。
“现在现场工作量很大,只能让大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程师赵保庆说,针对缺人的问题,台里正在通过内部挖潜、培养研究生、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予以缓解。
其实,不仅是FAST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已通过验收的内蒙古中国射电频谱日像仪(CSRH)、2017年获批的新疆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也正在和即将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不是“招不到人”那么简单
事实上,对于天文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来说,科研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紧缺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望远镜设施,其工作地点多在偏远偏僻地区,而且往往需要24小时轮班值守,无论从工作条件还是工作要求上都比普通岗位苛刻。
以FAST为例,在招聘启事中,除了“身体健康”和“英文水平良好”,也提到了这一点:“能够长期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现场工作。”
不只是驻地偏僻,还有无线电静默。
《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内,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所以附近的通信基站都关闭了,连微波炉也没有。
此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地处偏僻等原因,这些大装置的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还要面对科研产出低、项目经费少、评定职称难等共性问题,因而上升空间相对有限。
薪资问题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双重纠葛,使得望远镜技术人才难招又难留,因而在引人、用人、留人方面难免遭遇尴尬。
以国内某个已运行多年的望远镜项目为例,其数据处理中心近年来一直处于人才入不敷出的状态,男性离职率高且不好招的情况尤其突出,十几个工作人员中只有三四个男性。
人才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没有技术人员校准设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无法展开。对于望远镜等科学装置来说,拥有一支构成合理、运行高效的技术管理团队以保障其科研产出,已成为装置平稳运行的必然要件。
“传统上认为驻地技术人员就是观测助手、技工钳工的想法应该改变了,技术人员的春天该来了。”国内某望远镜工作人员说。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完善大科学装置人事管理办法和职称评定方案,合理配备、使用人才,确保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的人才基数大,但愿意从事天文望远镜工作的人不多,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一小部分人的热爱并让他们进入这个领域。”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台长陈卯蒸表示。
陈卯蒸同时提醒,在建的望远镜工作量大,需要很多工作人员,但随着调试完毕实现运行,需要的工作人员将减少。因此在进人用人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合理流动,以避免出现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FAST调试组组长姜鹏也表示,此前FAST处于调试期,岗位类型、岗位数量不确定性大,但通过近一年的工作积累,人员岗位需要已经逐渐明确,所以FAST启动了新一轮人才招聘工作。
“FAST团队已经是具有很强战斗力和丰富经验的队伍。”姜鹏说,现在他更希望有持续的研发工作能把队伍稳定住,让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