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效能研究
2018-05-27周普陈静
周普 陈静
[摘 要] 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阐述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效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15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7- 0036- 03
0 前 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将从重视扩大需求、进行经济刺激转向重视要素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也为正在进行的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水利科研财务管理工作要努力服务于科技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变革新思路,让水利科研经费真正为创新创造服务。
1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涵及意义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作为中国经济社會发展瓶颈期的重要战略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研究具有科学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因此,本文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本文研究认为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新理念,从提高水利科研经费服务质量与效率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提升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效能,提高水利科研经费供给结构对科研需求的适应性,更好满足广大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的需要,增强水利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其根本目的是解放水利科研生产力,尊重水利科研活动的运行规律,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巨大潜力,实实在在提升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1.3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1.3.1 深化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现实状况看,水利科研经费管理长期存在行政化弊端,一些制度流程过于死板,科研经费报销手续繁琐且耗费精力,不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特点,成为困扰科研工作者的“血栓”。而水利科研项目是国家部署落实重大科研任务的主要渠道,水利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实施效果的“物质基础”。推进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改革,提升水利科研项目的实施效果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1.3.2 深化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进政府科技管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科技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和现代科技事业发展变化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改革,是改进政府科技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1.3.3 深化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水利科研经费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其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优化结构、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管理机制,这也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相适应和衔接,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为现代水利科研创新创造活动保驾护航。
2 当前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行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科研服务供给能力偏弱,有效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水利科研经费管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充分释放水利科研人员科研创新的活力和潜能。
2.1 尚未真正享有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
水利科研活动是探索性的,其进程和结果并不能完全预知,这决定了科研经费使用存在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科研机构必须具有根据科研活动的需要进行科研经费开支和管理的自主权。但目前,科研机构获得的科研经费需要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科目调剂等有关规定,尚不能让科研人员真正成为科研经费“主人”。
2.2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刚性
现行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制度刚性(如规章制度过于细化、操作程序过于复杂繁琐、执行过程带有行政色彩等),以行政化方式堆砌各类清规戒律,面临着一定的制度困境。各类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时,不仅要执行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制定的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考虑到工商、税收、人事和资金主管部门等各项盘根错节的规章制度,导致很多政策落地生根成“空中楼阁”。
2.3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较为机械与僵化
最明显的就是预算编制规定过于精细化,不够灵活。水利科研项目存在研究领域多样性、研究的特殊性、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因此,在项目申报和设计时要想精确编制预算是不现实的。而现行的管理办法要求经费必须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这就造成了“该花的钱花不了、不该花的钱必须花”的怪现象。此外,在预算执行环节,经费怎么用、用多少,还须听命于行政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繁琐的经费报销程序上。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显然有悖于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极大地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4 科研人员价值无法得到有效激励
目前科研经费中关于人员经费的改革存在着矛盾。由于水利科研活动中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大小均存在明显差异,从公平性和激发人员积极性的角度出发,需要对科研人员实行“按成果分配”和“按贡献分配”,最近的科研经费改革提出了“在人员费中可以在间接费用可用于奖励具有突出贡献的项目组人员”,但这项广受科研人员欢迎的改革政策在现实中却难以落地,其原因仍然是受制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年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妨碍了年轻科研骨干的培养,造成了科研活动效率的损失。
2.5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
水利科学研究是综合性的工作,经费管理也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申请、预算编制、经费使用、财务核算等方面做到合法依规。目前,科研项目课题组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未密切配合与相互支持:科研项目课题组只重视争取经费而对合理使用经费不予理睬;科研管理部门则忽视经费的使用;财务部门缺乏对于绩效的有效考核,往往与科研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沟通不及时,导致未能对项目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科学的管理与监督。
3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水利科研經费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扩大科技资源、财务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人本关怀的经费管理与供给服务。针对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围绕着科技界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本文提出了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3.1 落实简政放权,完善科研经费运行机制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新政,致力于完善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这些政策是对我国水利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积极调整,对于改善科研经费绩效具有显著意义,但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需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比如自筹基建立项审批、项目预算评审、科研奖励激励等)的操作细则,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有章可循;二是预算调整审批权应下放至项目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和发挥项目承担单位的主导作用,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技术线路决策权和财务支配权;三是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放宽科研机构政府采购管理规定,将管理接地气融入科技创新服务。
3.2 注重目标管理,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估体系
改变当前“过程管理”的理念,构建科研项目“目标管理”理念及科研经费绩效评估体系,对科研项目及承担单位的考核、评价、管理应该重点关注是否完成了科研项目任务指标,而非关注其实施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瑕疵。监管部门应转变监督方式,不能将水利科研经费管理的合规性及关注点集中于报销发票是否合规、审批流程是否齐全,应从科研项目目标出发,综合考量,据此判断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使管理模式更讲求绩效。
3.3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科研活动贡献价值
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费支出弹性较强以及科研人员工资费用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减少无效和低端的经费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经费供给,赋予经费供给体系更大的调整空间,如可扩大人员费用的支出范围,允许项目组成员从科研经费中获取更大比例或额度的劳动报酬,增强人力资本和科研劳动投入倾斜力度,鼓励其潜心于科技创新创业工作。
3.4 打造专业团队,提升财务服务供给能力
为适应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改革与管理要求,解决好科研人员反映的经费管理规定更新较快、手续繁杂、程序较多、周期过长、“把科研人员逼成会计”等问题,建议科研机构在现有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研财务人员的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打造成一支“明政策、懂财务、通流程”的财务助理团队,即熟悉国家科研项目管理政策、懂得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精通单位财务报销流程,使之能充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切实满足水利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
3.5 理顺管理链条,形成齐抓共管联动机制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要向前延伸,以职能业务为先导,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纽带,理顺科研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关系,有机衔接业务管理与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整合并优化各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支撑起科研项目良好运行的重担,用较低的科研投入获取较高的收益。构建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优化系统结构,完善系统功能,推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绩效指标等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纵横联通,实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信息的共建共管共享,进一步提高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探索提供有力支撑,为水利科研经费管理和服务效能的提升夯实共管平台。
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水利科研经费管理与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不断增强水利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J].中国经济周刊,2015(49):78.
[2]李佐军.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N].北京日报,2015-12-28(17).
[3]余蔚平.全面深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4(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