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高三:向来萧瑟处,晴雨皆不见

2018-05-26朱彤

求学·理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背书课间高三

朱彤

高三时的我不曾想过,三年后的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会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拼凑高中的生活片段。闭上眼,仿佛回到那段奋笔疾书的时光,而睁开眼,眼前的景象又提醒着我,无论是高考前的担忧还是高考后的落寞,都已归于平静。

因为恐惧,所以自欺欺人

回首高三,很多时候,我只是被 “据说高考很难”的恐惧限制了行动力而已。高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就已经感到了一丝紧张的氛围,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补课,班主任给我们分析严峻的高考形势,各科老师轮番上阵分发各式各样的资料讲义,课间也没有了往日的嬉笑打闹声。

然而,我惧怕的不是高考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阅,而是高考这个名词本身。那时我每天沉浸在“高考是何等的重要”“考不上一个好大学就没有未来”“名校的录取分数是多少”等与复习内容毫不相干的想法里,没有认真背书、咀嚼知识点。有时候我还会患得患失,当做对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就觉得北大近在咫尺,当做错一道文综选择题时就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很笨。

或许那时候的我只是想为偷懒找个借口,为考试的失败寻找一个让旁人不忍责备的理由——我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心理压力太大。而事实上,我只是演了一出让老师、家长都认为我很用功的戏:前一天晚上和母亲约好第二天早上六点叫我起床背书,起床后却磨磨蹭蹭到七点才拿出课本;做模拟卷的时候边看题边对答案,或者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去看课本,等写完了作业还自我感动一番;回家后,还没看会儿书就对父母嚷嚷着“饿,要吃点东西”,只是因为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不用思考,不用面对枯燥无聊的试题;借着查阅资料的理由获得手机的使用权,却不自觉浏览起更有趣的娱乐资讯。如此“学习”,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于是,我每天都要磨蹭到一点才睡觉,而父母和同学都深信我很“勤奋”。

原形毕露,何去何从

自欺欺人终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终于,在高三的第一次考试结束后,我的成绩掉到了下游水平。我苦心经营的“学霸”形象终于崩塌,假装努力的因结成了成绩一落千丈的果。虽然在老师、家长看来我懊恼不已,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考不了好成绩,但是我心里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次考试之后,我的心态也变了。有时候我自大狂妄,觉得备考不就是背书加做题,不就是记住那些试题的答案吗?运气好的话,蒙也是能蒙对的。而有时候我却自卑得跌到尘土里,想到自己可能只能上一所普通大学就会很郁闷。我的心就这样在两个极端摇摆,让我彻底落后于别人。

我对自己说:“真的要如此自欺欺人下去吗?真的失去了学习能力吗?真的甘心吗?不如放下杂念,放下虚假的表面用功,来一场只和自己比的复习,哪怕下次只进步一名,也是一种鼓励啊。”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犹如看破世事般,没有和同学说过一句与学习无关的废话,进入一个只有自己的学习世界。

发愤图强其实并不难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撑到最后,只知道那是我最后转变的机会,是证明我还能好好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节约一切能节约的时间——在课间迅速去吃完一顿饭只为不用在放学后排队,上厕所的时候带着英语口袋书只为多记几个单词、例句,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在默背古诗词。

我不再和别人就高考这个话题夸夸其谈,也不再参与同学们对某道题的讨论,而是默默地整理笔记,强化自己的薄弱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缠着老师讲解直到弄明白为止。每当我觉得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会写下一些励志的话来鼓励自己,然后告诉自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落的情绪里,而是去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就这样,我在之后的考试一跃考进了年级前十名,这对我来说是个惊喜,而老师和父母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我似乎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成功似乎离我只有一步之遥。

即便没有绝地反击,那也是属于我的高三

但是,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富有戏剧性。自从那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之后,我又陷入了焦虑中,害怕下一次考完试又会回到原点。于是,我不停地寻找高考励志故事来看,希望以此来暗示自己:我也能像他们那样创造奇迹。现在,我才意识到不仅成功无法复制,就连失败也包罗万象。

那时候的我还乐此不疲地拿同学某次考试的失误来安慰自己,认为“考试具有不稳定性,即使没考好也只是缺少点运气而已”,丧失了把问题刨根问底的耐心。

我的成绩并没有按照老师说的“潜力股”的发展方式继续攀升,在之后的考试中也再没有达到那次期中考试的排名位置。也许那次考试只是昙花一现,只是痛苦到极点后的潜能大爆发,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可能是因为我吃不了极其无聊和枯燥的学习的苦。

幸运的是,在后来的一次次模拟考试中,虽然我的成绩没有名列前茅,但我也慢慢熟悉和適应高三紧凑的训练节奏,考试成绩也稳定在一个让自己较为满意的位置。

尽管高考对于我来说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我绝不后悔,不后悔没有背熟某些知识点,不后悔没有刷完题库,也不后悔没有利用好时间。时光不可能重来,如果事与愿违,那么,命运一定另有安排。无论当时是如何的心惊胆战,为它欢喜为它忧,多年以后再提及也可以谈笑风生。正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满足。

猜你喜欢

背书课间高三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高三·共鸣篇
浅谈背书涂销制度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我把高三写成诗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论期后背书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