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2018-05-26向明康
向明康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那么,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作文的结尾应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相适应,并随内容的发展而自然结束。具体来说,结尾都应达到以下要求——
1.突出、深化主题。文章的结尾要起到突出、深化主题,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白居易所言“卒章显其志”,道出了文章结尾的意义。
2.耐人寻味。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的结尾应该给读者以余味,引起读者的思索。谢榛说的虽然是诗歌的写作技巧,但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下文介绍的结尾“招数”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鑒。
(一)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画龙点睛”是一种在前文已有铺垫、蓄势,在结尾处再亮出经过提炼的警句,以其厚重意味发人深省的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又让读者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价值的启示,可谓两全其美。
例如《路过幸福》这篇佳作,全文以“幸福”为论题展开论述,其主要观点为: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活得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地上,俯拾皆是。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路过幸福,让我感到人生的快乐。朋友,请放缓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敞开你的胸怀,尽情接受生活的赐予吧!
再如《生活因什么而精彩》的结尾:
哦!原来生活因为爱而精彩。
评析:《路过幸福》一文的结尾要言不烦,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真知灼见,突出了主题,强调了论点,值得考生学习和借鉴。再看后例,作者在《生活因什么而精彩》一文中写自己看到一个男孩用一根线牵着一只走路一瘸一拐的小鸟,便从男孩手中买下那只小鸟,为小鸟疗伤,待它伤好后,及时把它给放飞了。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哦!原来生活因为爱而精彩。”这一感慨,使文章主题得以凸显,有画龙点睛之效。
(二)首尾相衔,伏笔照应
首尾相衔是指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关照呼应,前后有关联,首尾相衔接,以使文章结构严密。照应,是后文对前文伏笔的关照和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这样文意才会连贯,思路才会畅通,读者也才容易掌握文章的脉络。
请看练笔佳作《倾听》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青翠的竹子在林间拔节的声音,是否听过晶莹的露珠在叶面滑落的声音……许多声音在匆匆的岁月里被我们忽略了,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灵聆听,才能被那些声响感动。
(结尾)学会去倾听你身边的任何事,学会去体验那份快乐。
评析:从开头和结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具有“首尾相衔,前后照应”的特点。文章开头写到,一些声音被忽略了,暗含“不会倾听”之意,所以只有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灵聆听,才能被那些声响感动。这就与结尾句中的“学会去倾听”“学会去体验那份快乐”两两相衔,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此外,还有开头和结尾一起呼应标题的写法,如练笔佳作《走过泥泞》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段旅程,只有走过,才会留下生命的脚印。”是的,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走过泥泞,才能留下真正的脚印。
(结尾)让我们一起走过泥泞,留下自己的脚印吧!
评析: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开头和结尾照应标题不但使文章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作文思路的严谨和周密,同时也强化了主题,突出了中心。这种照应的显著特点是扣题紧凑,开头和结尾都与标题关照严密,标题能统辖全文,行文紧扣题旨。如运用得当,可避免走题旁逸,加深读者印象,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
(三)余音绕梁,意旨深远
这种结尾要力求达到言语深刻、意旨深远、耐人寻味,让人看后深受教益,深得启示的效果。例如练笔佳作《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结尾:
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仔细观察,处处都有语言的美,行为的美,心灵的美。让美的绚丽之花开满人间!
再看练笔佳作《心中的太阳》的结尾:
人生有时像阴沉沉的天,但只要你升起心中的太阳,便可驱散黑暗,驱逐寒冷,便可听到烈风的呢喃,看到溪水的清澈,触到云的温柔,嗅到四月一树一树的花开。
评析:前例强调了审美的普遍性,指出了美的所在,让人感受到心灵美才是审美的关键。此段文字让人深思,耐人寻味,启发性强。后例用了点染手法,使结尾诗意盎然,升华了文章的审美境界;同时,巧用“听”“看”“触”“嗅”四个动词,虚笔抒写升起心中的太阳之后的前景展望,可谓达到了“余音绕梁,意旨深远”之境界。
(四)巧妙发问,促人深思
在结尾部分以反问或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层思考。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论语文》的结尾:
世人善忘,却不能因为一些错而抹消了他们的功绩。史书总是能记下所有的对错,然而我们呢?我们无法被载入史书,难道就因此变得不识对错吗?这样是不对的,唯有坚持自己的本心,不人云亦云,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国家不只是别人的国家,也是我们的国家,如果国人不坚强,国家又怎么能强大?
评析:文章的结尾接连用三句反问,“史书总是能记下所有的对错,然而我们呢?”“我们无法被载入史书,难道就因此变得不识对错吗?”“如果国人不坚强,国家又怎么能强大?”
三句反问扣住文章的主旨,直击读者心灵,促人反思,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记下自己的过错;即使我们不能被载入史书,也不应因此变得不识对错;如果国人不强大,国家就不可能强大。此结尾巧妙发问,字字千钧,句句戳心,触及人的灵魂,促人深思,催人上进!
(五)自然收束,顺势而结
作文结尾不要刻意地去设计,以自然收束为最佳。但“自然收束,顺势而结”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例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人生三书,声声皆入耳……》文末的两段文字:
此时此刻,我沉浸在一种纯粹的思考状态之中。我孤独地坐在我的書房里,看着窗外的风景,我的心异常宁静。
夜晚,微风,天上有了一弯新月,多好啊!一切都沉默着,我静静地读着它们。
评析:文章顺势结尾,新颖脱俗,十分自然,一点也不花哨,一点也没讲究那“式”这“法”,“一切都沉默着,我静静地读着它们”紧扣文章主旨,描写出读书的生动情景,抒发了读书的特定心情。这种顺其自然、不刻意为之的结尾方式值得同学们借鉴。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可以这么说,结尾不仅要突出文章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果。
【请你过招】
下面是2016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走得更远》的后半部分,请你为之写一个结尾,要求从弟弟的蹒跚学步中悟出哲理。
……
我叹了口气,说:“他学不好走路怪谁,谁叫他那么笨!”
母亲一边安慰弟弟一边颇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说:“我可不记得你一生下来便会走路,当初你还不是一样,经常摔倒。”然后她又对着弟弟说:“乖,不哭。来,走路给妈妈看,瞧瞧有没有走得更远了。”
我心中一怔,走得更远吗?外面刮起了轻风,室内沉闷的空气被驱散了些。
好一会儿,弟弟在母亲的指导下,迈步向前走,仍是如此摇晃,这不是没有多大差别吗?我如此想着,挑了挑眉。
让我惊讶的是,母亲口中不停地念着:“一步,两步……十一步。”话音刚落,弟弟重心不稳,倒在了地上。妈妈扶起弟弟,笑着说:“太棒了!比上次多走了两步!宝宝最厉害了。”
续写结尾:
【温馨提示】
作文结尾最易犯的毛病有以下方面:
①画蛇添足,即前文本已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唆几句,把无须交代的人物下落再次交代,把读者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即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或抒发自己的情感,便大喊几句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样的结尾其实是大煞风景的,千万不可为之。
③拖泥带水,即结尾意思已经十分明了,或者已经足够含蓄蕴藉了,但作者却迟迟不想搁笔收结,一写再写,拖泥带水,殊不知,弄不好会冲淡了文章主题,于文有害无益。
【原文结尾】
我愣愣地望着,笑了!然后大步向前走去,蹲下,对弟弟说:“真棒!”弟弟望着我,灿烂地笑着。
是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即使起点再低,若每天都能走得更远,都能有些许进步,又何尝不是好事?我心中如此想着。
夏日蝉鸣,似也在说:“是的,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