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究竟“新”在哪里?
2018-05-26吕迎春
吕迎春
在举世瞩目的十九大会议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改革的脚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3+2”到“3+X”,从梯度志愿到平行志愿,从纸上录取到网上录取……高考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而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新高考制度究竟“新”在哪里?根据国家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各省(区、市)公布的高考实施方案,笔者给大家归纳出以下几点新变化。
1.改革招生计划分配形式
近几年,国家通过对部属高校招生计划的有效调控,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目前,很多地区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90%。
同时,为了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国家陆续出台了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专项计划,通过该计划考上大学的贫困地区考生从最初的1万名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6.3万名,生源覆盖区域也在原来的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基础上扩大到832个县,受益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区)。
2.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新高考科目
新高考改革后文理不分科,实行“3+3”模式,即高考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自选的3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构成。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作为考试科目。在科目分值分配上,多数省(区、市)明确规定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語每科满分为150分,自选的3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总分合计750分。
(2)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个省(区、市)中,绝大多数省(区、市)明确表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招办组织实施,比如,北京对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生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门选考科目的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此次改革首次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其目的是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将“你考什么,我学什么”变为“我教什么,你考什么”。这对传统高考的选拔性考试定位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3.改革录取机制
(1)多元录取机制
在录取上,此次改革则更为彻底,提出了“多元录取机制”的说法: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国家要求高中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同时要严格遵照程序,强化监督,确保评价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2)合并本科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非重点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目前,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比如广西、陕西等;而一些省(市)合并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比如上海、山东等。
与此同时,在志愿填报方式上,浙江、山东等省份已把原来的“学校+专业”形式改为“专业+学校”形式。这也就意味着,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以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还可以报考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
4.改革高职院校录取方式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除了上述几点,新高考制度还有很多方面的变化,比如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与前面几点相比,这些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大面积触及高考录取的本质,考生和家长稍作了解即可。
毫无疑问,此次改革力度非常大,但老百姓对高考还有更多的期待,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均衡高考资源等,这些民众的呼声同样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探讨,论证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