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8-05-26朱曦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妇科疗效

朱曦

【摘 要】目的:分析于妇科内分泌失调中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有效治疗模式。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74例内分泌失调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予以8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另87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7.7%)明显优于对照组(79.3%)(P<0.05)。结论:于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中联用中西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优化临床总体疗效。

【关键词】妇科;内分泌失调;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作为女性临床多发性慢性疾病之一,内分泌失调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见于更年期女性中,究其原因多与患者性格、家庭环境、生活压力、工作强度、遗传等因素相关[1]。患内分泌失调者其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现象,多数患者可伴有面部褐斑、脾气暴躁等[2]。针对此,本文将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74例内分泌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联用中西医疗法在其中的临床价值展开简要实验对比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所收治内分泌失调患者为例,根据乱数表法从中择取174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87例,患者年龄32~46岁,平均年龄(40.49±3.04)岁;患者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0.6)。对照组87例,患者年龄30~44岁,平均年龄(39.37±3.23)岁;患者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0.4)。二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1.2 临床治疗方案 予以8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治疗方案主要为优化其排卵障碍、改善黄体功能不全、高催乳素血症和卵泡异常发育等。在此基础上,以患者病情发展为主要依据,予以其一定用药治疗。于其撤退性出血开始后或月经周期第5天予以其克罗米芬,每日1次,每次50~100mg;待其卵泡直径低于18mm且月经周期开始第10~14天后,予以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行肌肉注射,剂量控制于5000~10000U/d为宜。

另79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辩证治疗,主要内容如下:(1)月经周期前期:其治疗方案为温补肾阳,改善其黄体功能。药方为:当归、巴戟天、鸡血藤、女贞子、白芍、柴胡各10g,淫草藿、仙茅各15g,外加20g菟丝子。(2)月经周期初期:其治疗方案主要为补血滋阴、活血调经。药方为:赤芍、香附、牛藤、柴胡各10g,外加12g当归、15g鸡血藤、20g熟地黄、30g益母草。(3)月经周期间期:主要治疗方案为改善排卵,保肝护肾。药方如下:女贞子、柴胡、当归、覆盆子、蛇床子各10g,仙茅、枸杞、续断各15g,菟丝子、紫石英、淫草藿各20g。(4)月经周期后期:主要治疗方案为优化卵泡发育,养血补气,药方如下:紫河车、山茱萸、五味子、覆盆子各10g,熟地黄、山药各20g,外加30g山楂。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基本消失,出现排卵现象,且其基础体温提示为双向型曲线;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有所缓解,出现一定排卵现象,且其基础体温表现为双向型;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无任何改善且无任何排卵现象。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二者之和。在此基础上统计二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途径 所有数据均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n),百分比(%)表示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与其对应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进行相关组间数据比较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统计价值。

2 实验结果

2.1 二者经用药后临床总体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二者用药后其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轻度乏力,有1例并发腹泻,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4%(3/87);对照组治疗后6例患者出现轻度乏力,4有例并发腹泻,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5%(10/87)(P<0.05)。

3 实验小结

作为临床常见型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临床表现主要有闭经、月经紊乱等,部分患者可合并有更年期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高血脂症和子宫肌瘤等。当前临床中,针对内分泌失调尚无统一确切结论,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不同背景下病发程度和病发症状均有所差异,故而提高临床治疗难度。现今临床中多认为内分泌失调与患者情绪变化、饮食结构、生活压力、肾气衰减等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造成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基于营养供应不足、生活环境恶化等因素,患者都可并发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失调症状,尤其针对妊娠期患者,患者更易受到暑、湿、寒等因素影响,由此加剧其机体内气血紊乱现象。传统中医认为,内分泌失调主要基于情志刺激或外邪入侵所致,加上其机体体质虚弱,由此造成心神失养,如再伴有郁怒或忧思等情绪,更加重其心脾损耗。本次实验中,经由中西医联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7%,对照组则为79.3%,表明此次治疗模式有效性,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4%)明顯低于后者(11.5%)。

综合以上可知,于内分泌失调临床诊治中联用中西医疗法可实现临床疗效优化,且可将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低,进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方徐生,毛善香.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33):33-34,37.

高舜天.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治疗价值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83-184.

许映红.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01):76-77.

猜你喜欢

妇科疗效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