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8-05-26刘莲飞
刘莲飞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自身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教学目的,自然不会太多地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极其不利的。
2.教师授课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单一
高中数学从对集合、函数的认识,再到对双曲线、导数的学习,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这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是,我国大部分数学教师却依然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不管学生们是否消化吸收,只顾着追趕课程进度。如此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缺乏活力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并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知识,布置习题。对此,笔者认为,这是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和学习兴趣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是存在差距的,所以,他们如果难以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那他们只能在课堂上充当一个安静的“聆听者”的角色,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抵触课堂互动,抵触数学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针对以上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教学思想,揣摩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并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亮点,活跃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好奇点,以此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堂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且采取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笔者提倡教师要树立“构建主义”课堂意识,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在教学导入中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抛物线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比较相似?”学生立刻就会想到“彩虹、拱桥”等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事物。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导,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接下来要学习的课程,学生也很顺畅地就能够进入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给学生传授了数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而且还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对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丰富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兼具声色效果的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高中学生缓解压力、缓解疲劳,能够真正地将一些生硬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真正地让学生做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球、圆柱等颜色对比度大的图形,接着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动态画面给学生展示这些图形所组成的简易的空间图形及其三视图,让学生学会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通过动态的画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不仅可以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增加了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对教学方案的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争取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4.营造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高中生有着很强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了解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并进行赏识教育,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地树立起来,教学氛围也会慢慢活跃和宽松起来,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例如,在学习“椭圆”这一节的时候,当我和学生探究出椭圆的概念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我又设计了一个课堂互动“请同学们根据椭圆的概念做一个椭圆的图形,看谁做得又实用又新颖”,学生们兴致勃勃,每个人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之中。这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并积极参与课堂,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刺激了他们的大脑,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5.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一名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已经是他们习以为常且每天必做的事情,数学题目也已经变成了和他们有着密切关联的“朋友”,因为试卷上的分数是需要依靠这些题目来提高的啊!那么,有多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想过要问教师,或者问自己一些需要探究和学习的问题呢?例如,学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转化。那么,学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正弦定理会有这样的功能呢?余弦定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cos30、sin60之间为什么会有对等的关系呢?教师适时地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对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对提高高中生的探究意识以及自主学习也都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五条策略。笔者认为,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巧用多媒体教学法和问题情境教学法,并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那么平时单一、沉寂的课堂就会变成多样、活跃的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定会大有进步,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定会大有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以上的五点方法和策略,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春卿.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
[2]刘追永.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