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霸凌事件的社会应对研究

2018-05-26余慧黄舒茵吴羽冰

求知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霸凌佛山校园

余慧 黄舒茵 吴羽冰

一、校园霸凌现象在佛山的状况与趋势有相关研究

1.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

校园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利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校园中[1]。长期以来,校园霸凌事件在佛山各地屡有发生(见下表),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霸凌行为主体呈低龄化、女性化的特点与趋势。中小学生充当了主要角色,更有趋向更低年龄发展的趋向。近几年,女生霸凌逐渐出现在霸凌事件中,呈现女性化特征。

二是霸凌行为的形式各有差异。就霸凌行为的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一对一的个体霸凌,群体对一的多方霸凌,群体对群体的团体霸凌等。其中,多方霸凌形式最为普遍。

三是霸凌事件发生的地点具有隐秘性。霸凌者一般都选址于较隐秘的地方实施霸凌行为,尽量避开老师和家长的视野,私下解决与被霸凌者之间的矛盾。

四是霸凌行为的发生具有反复性。霸凌者初次实施霸凌行为成功后,被霸凌者若一味隐忍,会助长霸凌者的嚣张气焰。霸凌者便可能会反复持久地施以霸凌行为。

五是霸凌事件的事发缘由具有不成熟性的特点。霸凌事发的原因都是比较感性的,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和判断衡量标准。

六是霸凌事件的内容呈人身自由权、隐私权、人格权等遭受迫害的特点,霸凌手段往往与性、身体侮辱有关。

二、佛山校园霸凌的危害

1.心理层面

校园霸凌事件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二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消极影响。霸凌者会产生目中无人的心理,他们缺乏道德与法律意识,常常盛气凌人,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最后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经历霸凌行为后,被霸凌者会产生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害怕与人交往,这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被霸凌者若不能从霸凌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持久的恐惧会对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有的甚至会做出自杀自残等极端的行为。

2.家庭层面

校园霸凌行为会影响亲子关系,不当的处理方式不利于家庭的和睦相处。被霸凌者的父母如果对其责备,则会使被霸凌者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并疏远父母;如果让孩子对霸凌者加以报复,当被霸凌者发现父母的方式不当时,则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亲子关系也可能产生隔阂。霸凌者的父母若默认霸凌者的霸凌行为,那么可能会滋长霸凌者的气焰;若对霸凌者严加管教,可能会使霸凌者产生逆反心理,更无法修复和睦的亲子关系。

3.学校层面

校园霸凌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校园安定和学生学习环境的行径。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霸凌行为与学校建设背道而驰。学校老师、领导必须及时对校园霸凌进行处理。进行协商时,如果双方家长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会拖延教师处理霸凌事件的时间,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再者,如果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们会对教师产生厌恶的心理,甚至采取报复行为。除此之外,校园霸凌事件也会对学校的校风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4.社会层面

校园霸凌事件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校园霸凌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霸凌者如果做出了霸凌事件而社会没有加以制止,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应当,变本加厉,严重者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威胁。被霸凌者若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关怀,或对社会公平失去信心,或“以暴制暴”,做出不当行为。

三、应对佛山校園霸凌事件的社会对策

为了使得该研究能推动佛山乃至全社会更关注校园霸凌问题,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对霸凌事件的处理并对危害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三大方面的应对之策。

1.社会规则边缘界定清晰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发生校园霸凌暴力事件,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因此,必须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一定的规则教育。最近的一项调查[2],法学角度的校园暴力论文比重处于第三位,关注的焦点便在于能对社会规则边缘界定清晰,特别是关于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意见,结合外国对校园霸凌事件的立法措施保护与防范,我国不仅需要更多的法律保护,还需要把这种法律普及到教育中去,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要把中小学学生攻击性的棱角磨平。

2.心理抚慰

心理抚慰是对受害方的心理安抚与慰藉,是霸凌事件发生后最直接的解决方式之一。在发生校园霸凌事件后,被霸凌者的心理伤害总是最严重的,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从以上例子看出,学校社会方面对受害方进行了一定的心理抚慰。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进行心灵沟通,帮助孩子自己认识并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恐惧心理,让孩子们真正地强大,学生保护自己[3]。

3.体育活动的疏通

及时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疏通体育活动中的矛盾,是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对性的好感可能会引起争斗;而大多小学生尚处在一个规则薄弱的阶段,想事情做事情还不能考虑后果。因此,教育者要求细致入微,察言观色,并及时地介入疏通,以防一方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正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280-281.

[2]张学政,李东林.我国校园暴力研究现状述评———基于 CSSCI 源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7(6).

[3]石海娥.校园欺凌:无法忽视的成长之痛[J].光彩,2017(3).

猜你喜欢

霸凌佛山校园
红色热土佛山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佛山制造为啥这么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