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单元整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策略
2018-05-26毕芳芳张建军
毕芳芳 张建军
单元整合式教学是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课文共同具有的细碎化知识,按照板块的形式进行整合,结合相关的主题阅读及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而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量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各学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我从阅读积累和习作运用方面进行了整合研究,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能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
一、整合阅读积累,丰富视野
研究中循序渐进训练学生“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积累”。“有导向”是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主线来阅读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有指向”是组织活动要以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基于此进行了“围绕主题指导积累,读写结合应用积累”的实践尝试。
“围绕主题指导积累”,从整合资源方面入手,利用相关的同步阅读材料以及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进一步掌握所学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现行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组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整体。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单元整合主线是“秋天里的快乐”,学完让学生自主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最后用手中的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因此,就指导学生进行了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积累。
“读写结合应用积累”针对学生的学从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上进行研究,注意读写结合,以实现积累与运用的相互促进。
1.朗读式。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或适合朗读的课文单元。如《观潮》《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几篇课文,篇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气势和情感。进而鼓励学生把好的语段背诵下来。
2.对比式。主要是从写法角度,对比几篇文章的异同。比较适合高年级或写法比较相似的课文。如同是写历史遗迹,《长城》和《秦兵马俑》写法有什么异同?两篇课文都对看到的景物进行了联想,但方式又有不同。
3.感悟式。感悟式比较适合以说明生活道理为主的单元,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几篇课文都寓理于事,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体会,写感悟,教学时可以展示各自写的感悟为主。
4.復述式(导游式)。这一方式适合一些说明文单元或记游为主的单元。如这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让学生当小导游,以课文为导游词,进行课文复述。
二、整合习作运用,举一反三
我利用教材资源从中梳理、归纳出三种整合方法:
1.穿插——体现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与习作穿插整合,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文章的写法,习作课上运用该写法进行言语实践训练,由说向写迁移,学一点,用一点,形成同一写作方法下的言语实践体系,扎实有效。
2.增添——丰厚教材的厚度与广度
习作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习作方法上的引领,更需要搭建实践的平台,在实践中提升。如把五年级课文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当成写人的范文,运用课上学会的方法:截取一个或几个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片断(事例),灵活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增添了写人的习作练习。如学了《鲸》《松鼠》,可以增添一次介绍动物的习作:有条理、具体介绍一种你在书(电视)上了解到的动物。写好后,可结合PPT做一个介绍视频,放在班级群中展示交流。
3.合并——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如五年级学习“用六要素写故事梗概”时,凡是与此相关的,无论阅读、口语交际,还是园地拓展,均归并于一处,便于学生对比发现、探寻规律或是多角度审视与批判,不仅提升原认知,还能活用知识,达到有所创新的目的。
总之,单元整合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了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思维。我将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用务实的态度,精细的管理,优质的资源,倾全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积极的努力,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