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质量
2018-05-26陆丽
陆丽
摘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当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加强预算编制培训和指导、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编制工作、推进预算编制内部审核等六方面,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
关键词:预算编制 计量技术 建议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是依法设立为计量行政部门实施计量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是进行量值传递,完成计量行政部门下达的检定任务。预算编制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计量检定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近年来我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逐渐科学、规范,但总体质量不高。现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一、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
编制预算前,需要全面收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这些基础信息涉及到单位多个职能部门,基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每年9月份收到预算编制任务到上报“一上”预算数据的时间只有一周左右,整个预算编制过程较短,预算编制部门很难及时取得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影响预算编制质量。
(二)预算编制不全面
1、绩效工资没有全部列入预算
部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社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包括基准线内绩效工资和调控绩效工资两部分。实际编制预算时,财政部门只允许将基准线内绩效工资列入预算,调控绩效工资不列入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职工绩效工资按人社部门核定的额度发放,人员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单位只能违规使用项目经费弥补人员经费的不足。
2、抽查工作支出未列入预算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每年除常规检定工作外,还要配合上级主管单位完成大量的抽查工作。抽查任务随机性大,抽查对象、抽查内容、抽查批次每年都不一样,单位很难准确预计下一年度完成抽查工作所发生的支出,一般不将其列入预算。抽查工作实际开展后,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再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追加这部分资金,致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三)经营收入预算不准确
经营收入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在履行法定机构职能的同时,按照市场需求,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提供检验检测、检定、认证、培训、评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技术活动,实行市场协议收费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预算包括协议收费价格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的工作量两个要素。湖北省2016年底才开展经营服务性收费,部分单位编制预算时,缺乏对技术服务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情况的客观预测,协议收费价格、下一年度预计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的工作量预测值过高或过低,导致经营收入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异较大。
(四)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细化错误
一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预算编制人员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理解不正确,编制预算时,经常错误使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例如某单位预计购买试剂、器皿、专用材料、标准物质等检验用耗材,应列入“30218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科目,预算编制人员将其错误列入到“30201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或“30299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
(五)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1、立项依据不充分
申报的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实际工作中,很多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接到预算编制通知时才考虑申报的项目,已经没有时间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环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往往由单位领导凭借主观判断确定申报的项目。这种立项方式过于随意,项目上马后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例如某单位在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调研的情况下,立项购买大型检测设备,项目运行后检测业务量不足,造成设备闲置和检验能力的浪费。
2、项目预算缺乏前瞻性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近年来面临机构整合,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不明确,编制预算时侧重于短期业务活动,忽视单位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没有将未来三年需要进行的项目建设、机构技术能力建设、重大业务列入三年支出规划编制中,预算缺乏前瞻性,影响单位发展战略的实现。
3、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部门配合提供项目预算数据。项目实施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参与具体的项目,但一般不具备财务知识,没有经过预算编制专业培训,不熟悉预算编制的有关政策和口径,往往只以历史数值和过去的事项为基础确定预算数额,没有考虑下一年度业务活动安排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没有对项目支出明细、金额进行详细的测算,编制出来的预算脱离实际。
二、提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需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绩效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工作流程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职责权限等内容,为预算编制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位应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一是提前收集单位机构、人员、交通工具、办公用房等基本信息资料,确保基本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二是单位要在每年9月前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审核、排序等前期工作,明确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进度和绩效目标,保证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三是資产管理部门对单位现有资产状况进行清查,掌握各部门下年度资产配置需求,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及早做好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和申报。四是对于需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的工程、货物、服务,政府采购部门应提前进行论证、调研、招标询价,科学合理确定单位的政府采购需求。五是财务部门要对本年度1-8月份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单位业务活动、工作任务,合理预计全年收支完成情况。
(三)加强预算编制培训和指导
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预算编制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对预算编制办法、要求、口径、部门预算管理系统操作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重点解读预算编制的新变化、新要求及填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培训,增强预算编制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奠定牢固基础。预算编制过程中,财政部门还应通过电话、网络、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及时解答预算单位提出的问题,实时指导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提。预算编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部门预算的构成内容复杂,单位不能只局限于零基预算法,应根据业务特点、预算项目,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如收入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或增量预算法;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年度预算采用定期预算法,三年支出规划采用滚动预算法。
(五)强化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要做到五个结合,一要与单位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相结合。单位要根据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职责、事业发展目标,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列出未来三年需要安排的重要事项,在此基础上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和三年支出规划,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二要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结合,将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三是与部门决算相结合,健全预算和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决算数据综合反映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单位应通过预算数和决算数对比,计算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找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把分析结果运用到后续年度预算编制环节,促进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高。四要与单位执行情况相结合。单位应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时监控当期预算执行情况,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分析预算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形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将情况报告反馈给预算编制人员,为编制下年度预算提供可靠依据。五要与绩效评价相结合。预算执行结束之后,单位要自行組织或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项目达到绩效目标的,预算安排时优先考虑;项目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根据情况调整为备选项目或调减、取消项目预算;通过动态的调控,优化单位资源配置。
(六)推进预算编制内部审核
单位要积极推进预算编制内部审核工作,预算数据上报前,组织专业人员按照财政部门的标准和要求,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对单位机构、人员、交通工具、办公用房等基本信息,分析基本支出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对收入预算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审查,评价收入的测算依据是否合理;三是对项目支出进行审查,重点审查项目的立项依据、实施方案、预算需求、项目支出明细、绩效目标是否合理、科学、可行。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预算编制不符合要求,存在测算依据不合理、预算数据不准确、填报不规范等错误,单位应及时修改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以及相关预算编制资料,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对我国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J].国防技术基础,2008(7):26-28.
[2]陈佳.对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N].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9):10-11.
[3]洪静娜.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