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山城符号的“前世今生”
2018-05-26宁小倩
宁小倩
走在重庆,总能在一道道坡坎上见到圆拱形的门,镶嵌在山体或岩壁中,那这多半就是防空洞了。
如果从1937年第一个防空洞建设算起,重庆的这个特色符号已经有80年的历史。战争的硝烟与战火,保存在流逝的岁月里,而见证风云变幻的防空洞已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符号。
随着时间的变迁,不少防空洞已变得阴暗潮湿、破旧不堪。但作为重庆山城地貌的独特建筑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防空洞却从未被遗忘和废弃。
近年来,对防空洞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更是有增无减。创建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避暑纳凉,衍生地下商业……合理应用之下,这个见证历史的山城符号,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国内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诞生
沿着鹅公岩长江大桥盘旋而上,在沿江绝壁上,有一排排颇具规模的岩洞。这些防空洞来头可不小:它们就是世界第一地下兵工遗址——第一兵工厂生产洞,前身更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当年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支援抗日战争。
而今,这些防空洞即将建成国内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重庆建川博物馆。
2018年4月的一天,阳光明媚,位于九龙坡区鹅公岩大桥下的重庆建川博物馆工地一派忙碌。
正在装修的游客中心门前将放置巨型文物——两辆已废弃了的坦克。
与游客中心相对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块标志性石碑,石碑上将镌刻“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几个大字。
2017年,九龙坡区政府与“中国民间博物馆第一人”樊建川合作,共同打造抗战兵工遗址,将21个防空洞改为博物馆。
据悉,重庆建川博物馆一共有8个陈列馆,分别是重庆故事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汉阳兵工厂)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祈福文化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目前,围绕博物馆周边已经打造了商业街,未来还将引进文创产业,进行“博物馆+市场”的探索。
“利用抗战兵工基地,让文物活起来,这是对烽火岁月的有益重读,也是重庆抗战遗产文化保护中的一次新突破。”九龙坡区房管局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开馆后的博物馆拟展出一万多件文物,其中有6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文物弥足珍贵,其中有众多具有重庆色彩的珍贵文物。如抗战时期的防空警报器,导演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时曾专门借用;如当时防空委员会下属掘埋大队的花名册,上面有几百人的名字,记录了因日军轰炸而死亡的人名……
民间博物馆第一人的“激情人生”
樊建川很忙。
从成都到重庆,最近他几乎每周都要往返一次。
樊建川,被业内誉为“民间博物馆第一人”。他在成都建造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由此,九龙坡区政府开始与樊建川接触,商讨相关事宜。
有抗战博物馆情结的樊建川,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开始深入重庆进行市场调研。
“用洞穴做博物馆,想得出来!洞穴里潮湿、缺氧,随时可能落石头,塌陷,对藏品和参观者来说,都不是最佳场合。”有博物馆工作者听闻樊建川此举,曾极力反对,打电话劝他三思。
作为世界最大的洞穴博物馆群,要从抗战兵工遗址上“重生”的难度很大。用樊建川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在拼命”。
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洞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躲避大轰炸,造枪造炮,自力更生,都在这里完成。“这里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有必要还原这段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建馆理念,樊建川说,“增加成本,我也要建”!
博物馆内,防空洞内的顶部都加固了安全设施,洞内还装上了排污除湿的管道。以重庆故事馆为例,在1000多平方米的场馆里,天花板上刷了混凝土灰浆,用双层的钢丝网加固,以免落石。
“我对重庆是很有感情的。”现年60岁的樊建川声音洪亮,精力充沛。
上世纪80年代,樊建川曾在原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工作了8年,和重庆已故著名作家莫怀戚是同事。
樊建川当过兵,从过政,写过书,又下过海,然而,他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他坦言,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戰老兵,他本人也曾有过11年的军龄,虽然未上战场,但他骨子里流淌的热血却是与生俱来的。
这使得他的博物馆大都与抗战历史文化有关。
早在2004年,樊建川在成都安仁古镇打造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其中包括29座博物馆,收藏了800万件展品。之后,他又陆续在四川宜宾李庄、巴中、海螺沟、山东枣庄等地建造了数十座博物馆。
听闻正在建设重庆建川博物馆,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蔡斐很振奋:“好的博物馆能让人找到乡愁,藏品在记录和还原历史的同时,让每个人的都直面民族的创伤与荣耀,而这些情感和历史也成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重现山城符号的今日魅力
除了建造博物馆,防空洞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还能演绎怎样的角色?
渝中区鹅岭片区的一处防空洞化身为酒窖,售卖世界各地的红酒。
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说,防空洞是理想的藏酒之地,红酒储藏的要求十分严格,洞穴和酒窖是红酒品质达到顶峰的良好条件,这里的防空洞恰好满足所有要求。
此外,沙坪坝区土湾、渝中区南区路和长滨路等地,也有数量不等的防空洞分布在主干道边上,这些洞体不高且比较浅的防空洞,大多被用作商铺。
从嘉陵江畔的曾家岩轻轨站出站后,有条小道通向前方一个地道。地道宽约十余米,里面灯火通明,许多小摊贩在售卖手工艺品。每到夏天,一拐弯,洞里就能发现“惊喜”:里面摆放着桌椅,准备了茶水电视,老头老太太们摆着“龙门阵”,比在家里吹空调还要安逸。
昔日的防空洞也成为重庆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2006年夏天,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市政府开放41个防空洞,供市民纳凉、避暑。之后,每到盛夏来临,人防部门都会对全市防空洞进行安全排查、全面维修,而后对市民开放,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桌椅、书报、电视,还提供饮水、应急药品等。
如今,昔日的防空洞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功能。防空洞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便捷。
解放碑地下环道集地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地下车库等为一体,全长2.8公里,连通解放碑的24个地下车库,分流地面约30%的交通流量,为解放碑商圈地面交通减压发挥了作用。而地下环道的修建,就是利用了部分防空洞,减少了整个工程的施工量……
当然,并非所有防空洞都被利用。据了解,部分温度、湿度条件不好,或者开发有难度的防空洞,被封堵了起来,还暂未开放。
但无论这些洞体是活跃还是“沉睡”,作为重庆人,都将感激它们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