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应用推广

2018-05-26武娟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框架成果部门

武娟

(①北京中色测绘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2②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 三河 065201)

1 前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三方共建共享模式,国家构建数字中国、省构建数字省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国家给予少量经费引导,省级配套一定经费,主要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成果三方共享。按照此模式,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和推广工作。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的通知》(国测国发〔2013〕27号)中也提出了“2013年底前完成建设城市达到230个,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201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的目标。

数字城市建设以来,丰富了城市地理信息,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了相关系统市级节点与省级节点、国家级节点的互联互通。其建设成果也已经在政府强决策、精管理、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面临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等重要课题和新的任务。”为落实《意见》精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了《关于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有关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发〔2015〕11号),通知中指出“继续推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与发展”,明确要求要“不断推进建设成果应用推广”,由此可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地理信息发展的基础,建设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才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最终目标。

2 建设成果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包括软硬件设施、已有信息系统情况、网络情况等)、各部门对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需求(包括格式、形式、数据内容、范围等)、各部门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迫切程度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了解为基础,结合当地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情况,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政府部门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总体框架设计,以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达到及时的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库一平台”,因此核心成果是建设一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一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从成果提交的形式上主要有文档资料、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成果、空间数据成果、软件系统成果、支撑环境成果等。主要成果见图1。

图1

3 成果应用推广

3.1 应用推广内容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果应用推广层面上讲主要是空间数据成果的推广应用,即在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成果、软件系统成果、支撑环境成果等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多源、各种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群的需要。

3.2 应用用户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应用推广的用户群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和公众服务,其中政府部门的应用是应用推广的首批用户,大部分集中在人民政府的政务专网内,是对地理空间信息需求最为迫切的群体,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服务的重点对象;企业用户和公众用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主要使用脱密和抽稀后的公开版电子地图,获取空间位置及相关的属性信息。

从应用层面分析,我们一般将用户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

表1

(1)A类用户

这类用户一般来讲没有自己的GIS数据和GIS平台,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是直接使用。希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应用系统直接使用地理空间信息,其应用主要侧重于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及简单的空间分析。该用户也可以委托软件开发商或本部门的技术人员,利用本系统提供的接口及数据库空间、服务器等资源,开发业务应用系统。

(2)B类用户

这类用户一般来讲没有自己的GIS数据和GIS平台,但具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及数据库设施,例如地税局用户、房管局用户。他们需要将自己的业务信息叠加到地图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实现专题分布图浏览和专题信息查询,实现简单的GIS应用。

(3)C类用户

这类用户一般来讲没有基础的地理空间数据,但有一些自己的专题地图数据,同时该类用户可以较熟练掌握一些GIS基础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的使用技能。他们当前任务中的许多都是建立在特定基础之上。例如城管局、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

(4)D类用户

即二次开发用户,该类用户一般具有一定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利用平台提供的接口,开发满足相应业务逻辑的各类GIS应用程序。

3.3 应用方式

(1)直接应用

即在线访问方式,通过互联网或者政务网直接浏览门户网站,用户直接调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有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地图服务显示、三维景观显示、LBS、地名查询、兴趣点查询、地图标注等),这种方式适合于普通计算机水平的大众或领导用户。

(2)定制应用

利用平台提供的接口以及平台已经开发的功能资源,根据用户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封装或者定制以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地理信息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于具有一定应用系统构建能力的高级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使用地理空间信息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但是部门的业务不依赖空间信息也可以运转的用户(如公安局、工商局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交换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服务并构建自己的应用模式。

(3)标准服务

遵循通用标准规范,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网络服务,支持用户在客户端采用其它GIS软件组建进行特殊功能专题系统开发,分布式调用服务资源。

(4)内嵌调用

提供网络链接技术,支持用户在不改动现有业务运行系统的前提下,嵌入式在线调用地理信息服务。

3.4 应用模式

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政务网络状况,公共平台为各委办局的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在线、准在线和离线3种应用模式。在线应用主要针对网络情况良好,可接入政务网,直接访问共享平台的用户;准在线应用主要针对网络连通但不稳定,或者部门应用系统访问量特别大,会对主平台造成影响的用户,或者业务系统不运行在政务网中,需定期更新电子地图数据,如城管等部门;离线应用主要针对部门网络与政务网不连通,且有保密等特殊要求限制,运行在专网内部的用户,如公安等部门。

图2 成果应用推广三种方式

(1)在线调用方式

在线调用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对接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也是实现共建共享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用户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成本,用户既不需要建设基础GIS平台,也不需要对地理信息框架资源的维护,只需专注自己的业务数据和功能即可。此种方式可以减少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周期,适合职能部门正在新建或升级专题系统过程中进行对接。

(2)准在线方式

准在线(前置机)方式是网络连通但不稳定,或者业务系统与政务网不在一个网络中,或者对“武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性能有特殊要求情况下的解决方案,通过签订相应保密协议后,根据应用单位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以前置机在线定期同步或离线拷贝部署方式进行部署对接,前置机提供的内容主要有各比例尺框架数据和各部门共享专题数据,调用方式可以采用平台提供的服务接口进行对接,也可以采用直接读取前置机数据库方式进行。

(3)离线拷贝方式

离线方式是针对使用的部门与“数字武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在一个网络,且有保密要求,需运行在专网,通过签订相应保密协议后,根据应用单位对“武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以离线拷贝数据或部署行业分平台方式提供服务。公安局警用地雷信息系统采用离线方式对接。

4 成果应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自2006年国家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来,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既具有带动地方投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现实作用,更具有提高城市管理和决策水平、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意义。但是,随着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不够,共建共享意识淡薄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般由省地理信息局、市地理信息局与县级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签订三方共建共享协议,按照“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原则组织实施,一般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实施。虽然在实施前,国家、省、市县都进行了多次的培训、指导等先期引导工作,但是到县里落实时,依然认识不足,共建共享意识淡薄。比如虽然建立了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但个别国土资源部门仍然存在本部门历时一年有余投入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将框架建立起来,别的部门就这么轻易的拿去使用的思想;另外,需要使用的同级部门在成果应用推广时对接不积极,存在不相信免费使用,是不是还要额外增加投入等的思想。因此,在成果推广过程中沟通协调难度较大,这都是由于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原则不清,对国家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2)基础建设落后,设施条件差

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县级政府各部门的基础建设一般比较落后,对成果应用推广也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成果的应用一般必须基于网络使用,比如政务网、互联网。在进行政府各部门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多个部门的政务网并没有联通,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条件不匹配。另外,个别部门的硬件设施条件也跟不上,没有机房,没有服务器等,即使该部门有需求,也没法实现短期内成果应用。

(3)信息化建设落后,工作方法固化

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部门虽然配置了计算机、通讯网络等,但没有专门的业务系统,日常的业务工作还是以纸化办公为主。在成果应用推广过程中,考虑到该部门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单独开发了简单的业务办公系统给部门进行了安装部署,但是在后期的回访过程中,发现个别部门由于工作方法比较固化,工作习惯难以改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束之高阁了,没有真正应用起来。

(4)数据范围小,现势性弱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设计时,一般考虑为急城市发展所急。所以,范围一般优先选择城市建城区,首先丰富建城区地理信息数据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但是,对于城管部门、公安部门等对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大的部门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另外,随着近几年各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数字城市成果一般县级在3~5年更新一次(有的甚至更久),现势性就非常弱,不能满足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5 成果应用推广的建议

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省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最小单元,做好数字县城的建设与应用,才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省、市、县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成果的共享利用。针对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国家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就是解决政府各部门使用的地理信息数据标准不一致,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很难实现共享,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县级人民政府应该针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建立一套使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尤其是与地理信息数据保管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各部门对县级地理信息数据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及时分析现有数据的类型、格式、范围等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了解如果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程序是什么。同时,地理信息数据保管部门也要深刻理解地理信息数据归属于人民政府,为地方政府各部门提供应该无偿提供的思想。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果应用基础

要提高部门的信息化程度,硬件环境与网络环境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各部门应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提供基础条件,才能将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应用起来。

(3)引导需求,深度挖掘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人员在进行部门应用对接调研时,要深入了解各部门业务与地理信息数据的关系,能够提出将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到本部门的实用性意见,引导出用户潜在的需求,进而服务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可能的应用,将建设成果真实长久的使用起来。

(4)整合地理信息资源,提升成果应用深度和广度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中应积极逐步纳入多类型地理信息数据,例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成果、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土地利用现状成果等多类型含有地理信息的数据成果,建立多源数据库,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拓展成果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6 结束语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作为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成果在政府各部门的应用,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

[1]李维森.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创新[J].北京:测绘通报,2011,(9):1-5.

[2]李维森.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内容与进展[J].国土资源导刊,2014,11(9):44-46.

[3]温宗勇.走向智慧北京[J].中国建设信息,2014,(5):20-23.

[4]黄磊,刘专,彭能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推广的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17,14(1):37-40.

[5]金靖.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J].城市勘测,2012,(1):24-26.

[6]马晓东,何燕君,徐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应用建设探讨[J].测绘地理信息,2013,38(5):55-57.

[7]袁存忠,胡海燕,余丽钰.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0,(11):54-55+64.

[8]张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D].吉林大学,2012.

[9]窦小楠.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河南省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河南科技,2015,(13):24-25.

[10]宁利立.基于XX数字城市建设的应用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5.

[11]缪敏,戴俊杰.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应用探讨[J].江苏城市规划,2011,(5):9-13.

[12]魏雪梅.数字黄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4):34-35+39+180.

[13]李生岩,莫秀玉,张奎.数字湘西州地理空间框架推广应用探析[J].国土资源导刊,2014,11(05):93-95.

猜你喜欢

框架成果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