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美肴百花稍梅
2018-05-25周礼
周礼
太原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汇聚了众多传统美食的城市,如莜面栲栳栳、羊杂割、荞面灌肠、葱花烙饼等,其中,最著名的應是百花稍梅。前些日子去太原旅游,在当地饱览秀丽风光、体验风土人情之际,自然要品尝一下其独具特色的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是山西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极具艺术性的风味小吃,光听这个名字便觉得很有诗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百花盛开的美景。
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在其他地方叫肖米、烧卖、烧梅、鬼蓬头等,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类似小笼包子,但样子要比小笼包子美观,味道也比小笼包子有特色。北京人常将稍梅称作烧卖,虽然烧卖吃起来跟稍梅味道差不多,但听起来总觉得没有稍梅那么有诗意,也没有稍梅那么高贵。
据说,百花稍梅起源于元代初期,当时只是一种有钱人家用在喜庆筵席中的点心。后来,因其制作精细,口味独特,深受人们欢迎,于是有人将之当作小吃单独出售,并在外观及其口味上做了改进和创新,演变成我们今天的百花稍梅。《儒林外史》第十回云:“席上上了两盘点心,一盘猪肉心的烧卖,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金瓶梅词话》中有“桃花烧卖”的描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亦云:“烧卖扁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上述的“烧卖”就是稍梅。
在山西,百花稍梅被誉为一绝。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百花稍梅的影子,不仅口味纯正,而且价格也不贵。有人说,没尝过太原的百花稍梅,就等于没来过山西。可见,百花稍梅在山西的影响之广,名气之大。
百花稍梅虽然好吃又好看,但做起来难度却非常大。在山西的面食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挑馅打花难。”做百花稍梅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和面。百花稍梅的皮薄如纸,用冷水和面是不行的,要用开水和面,面被烫得半熟,再加入冷水,这样面皮就具有极强的韧性。当然,这说起来十分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第二步是打花。在做百花稍梅时,打花要用特殊的工具,山西人称其为“枣锤”,是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儿的擀面杖。用“枣锤”擀出来的面皮,不但薄、有褶皱,而且带花边。通常情况下,褶皱打得越多,百花稍梅就越漂亮。
第三步是挑馅。根据季节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时令食物做百花稍梅的馅,如春天用韭菜馅,秋天用蟹肉馅。
做好的百花稍梅形如石榴,腰收细,洁白如玉,顶端蓬松,呈花状,犹如一朵盛开的雪梅,看起来十分美观。吃在嘴里,只觉清香四溢,软绵爽滑,兼有小笼包子与锅贴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