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汉语对外传播思想研究
2018-05-25张悦
张悦
摘要:周有光先生是现代汉语对外传播的领路人和先行者。他在汉语对外传播方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他指出汉语拼音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二、他正视并解决汉语言文字自身以及对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三、正确定位汉语的国际地位并着眼于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四、明确语言文字在对外传播中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各种文化的关系。周有光为促进汉语汉文化的国际化、巩固和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精神值得代代传承。
关键词:周有光;汉语对外传播;国际化
一、引言
周有光于190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主持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成为现代汉语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周有光”为主题词,共检索到论文1118篇(2002-2017)。其中2002-2006为169篇,2007-2011为417篇,2012-2017为532篇。这说明,周有光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周有光的研究日益增多。
目前对周有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周有光的语文改革思想及实践研究;文化学思想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的思想及实践研究;周有光的治学精神、人生态度及语言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这些既有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周先生在汉语对外传播方面,也有十分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他积极地参与汉语国际化的具体工作,为当代汉语汉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称之为现代汉语对外传播的领路人和先行者。对于周有光在现代汉语对外传播方面的思想,先行研究未有做系统的、全面的梳理、总结和分析。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周有光致力于巩固和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致力于研究如何使汉字、汉语”走出去”,如何便于“走出去”。他在著作和论文中曾多次分析如何促进汉语的对外传播,如何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并预测新世纪新时期华语和华文在世界舞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以他的汉语对外传播思想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二、汉语拼音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
周有光主持制定的新中国《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了当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每天熟练地编辑邮件、信息、了解世界、与世界对话,几乎忘了汉语拼音这个我们最熟悉的交流工具的存在。周有光认为,拼音不只属于我们,更是属于世界的,并且,这个“穿梭机”将在21世纪担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1]。“东西十万里,古今三千年,风马牛不相及的汉字和罗马字,今天居然彼此偎依在一起,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奇景”[2](转引自赵贤德)。采用拼音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周先生认为是正确的中文信息处理的道路。他倡导“把以字为单位输入改为以词为单位输入”。我国也尝试过采用五笔输入、编码输入等文字输入法,但经实践证明,无论是输入的效率还是便捷度都无法和拼音输入相比。现在,除了专业文字录入人员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采用拼音输入法。各种输入法软件层出不穷,但都没有跳出“以词为单位的拼音输入”这一基本原则[3]。事实证明,周先生的预见完全正确。拼音是汉字联通世界的“穿梭机”,当之无愧。
三、正视并解决汉语言文字自身以对外及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不因循守旧,追求真理,一直是周先生的人生信条。作为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工作者和改革的先行者,他不断地反思汉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积极寻找对策。一次,他听说台师大一位教授指出在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汉字是乱码”的问题,他马上致信学生苏培成,要求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关于汉字在互联网中使用不便的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解决的建议。
他在《汉字改革概论》一书中,提出了汉语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汉语的规范和改革。指出提高汉语规范化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立足本国,才能走向世界。音译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和其他专名的翻译用字曾经一度十分混乱。国外的一个人名翻译到中国,就有几种甚至十多种写法,导致读者不明所以,不知所从。对于将外语专有名词翻译成汉语时因规则不统一而引起的混乱,周有光提出了外来词拼写法的一般原则和分类处理的方法,攻克了这一难题。中国的人名翻译到国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一个鲁迅,就有二十多种英文拼法,给外国人造成了极大困扰。英美常用的“Chiang Kai shek”,国内有些翻译学者就将其译成“常凯申”,但其实它是“蒋介石”的英译;被误译为“孟修斯”的“Mencius”,其实是英文的“孟子”。针对这一问题,周有光主张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带头,跟语文界、翻译界和出版界共同制定“音节汉字表”作为翻译专有名词的规范。首先在内地进行统一的规范设计,继而推广到香港和台湾,制定两岸三地的统一标准[4]。他还到巴黎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用了三年时间,汉语拼音方案终于成为了国际标准。他还提出汉字要更快地走向世界,还需要进一步的简化并严格限制常用汉字总数的建议。
四、正确定位汉语的国际地位并着眼于未来的国际化发展
周有光对于如何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如何良性可持续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识到了汉语自身存在的劣势,说“汉语是低效率的文字”,这一点是汉语国际化的不利条件。彭泽润老师在北大中文系的网上介绍了他的这一观点,但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一时间关于“汉字优越论”的纷争又起[5]。他敢于直言,追求本真。有些人预言“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则认为“对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6]。他指出当今世界英語的国际共同语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汉语目前正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世界各地陆续开设了“孔子学院”,汉语的推广和普及使之有望成为除英语之外的世界第二大共同语。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首先要进行语文的现代化改革,同时保持长期的、全面的改革开放也是必要条件。对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周先生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设想。
五、明确语言文字在对外传播中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各种文化间的关系
在长期的语言文字改革工作中,周有光发现了不同国家语言文字的共同发展规律,即文字从“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形意音”的规律。针对汉字传播到不同国家所产生的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变化,他指出是由“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而不是“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类型”[7]。在与苏培成的通信中,他写到:“汉字随着汉文化去到了日本和朝鲜,这可以证明文字跟着文化走”[8]。
在汉语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和并存的问题。周先生强调语言的与时俱进,为当今的双语言时代如何处理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他认为:“要复兴华夏文化,但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9]。因此,对于受到许多人诟病的于丹《论语心得》以及之后一系列的文化快餐现象,他是持肯定态度的。根据当前需要,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对于文化的复兴和传播,还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六、结语
周有光以世界的眼光,去探寻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出版了日文译本,流传较广,获得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好评。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了他的语言文字学著作。更难得的是,这位历经百年沧桑的睿智老人,一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从80岁起,将自己算作1岁,重新活起,乐于被称为“80岁的老小朋友”。85岁以后,他退休回家,虽身居斗室,仍然关心时事,关注文化的发展。他思想敏锐,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更胜年轻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研究周有光的现代汉语对外传播思想也有着比以往更加重要的意义。周有光的思想和精神,也必然在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周有光.百岁新稿[M].北京:三联书店,2014:162.
[2]赵贤德.一巷三杰与汉语拼音方案[J],文化学刊,2017(6):40.
[3]苏培成.浅谈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成就[J],北华大学学报,2012(12):8.
[4]周有光.百岁新稿[M].北京:三联书店,2014:139.
[5]周有光 苏培成.语文书简—周有光与苏培成通信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17.
[6]李菁.“四朝元老”周有光的传奇人生[J],共产党员,2017(2):57.
[7]周有光 苏培成.语文书简—周有光与苏培成通信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34.
[8]同上,243.
[9]周有光.朝聞道集[M].北京:世界出版公司,2010:222.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