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人类学视角下的《兰嘎西贺》

2018-05-25覃静连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覃静连

摘要:《兰嘎西贺》是一部篇幅巨大、影响广泛的傣族神话叙事长诗。它展现了傣族古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古傣族社会的多种原始文化。它是傣族艺术宝库的“活化石”。文学人类学不但强调了一种跨学科性、打通性(即,打通古代与现代的联系和对话),而且还关注了被现代性所忽略的文学的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因此,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兰嘎西贺》则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关键词:《兰嘎西贺》;文学人类学;原始文化

《兰嘎西贺》作为一部宏伟的叙事史诗,不但凝聚了古代傣族人民的智慧,而且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在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文化背后映射了古代人民对生命和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本文主要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窥探《兰嘎西贺》所体现的民俗文化、神秘文化以及文学的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从中感悟原始思维的真谛。

一、《兰嘎西贺》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和风尚事物 (1)。《兰嘎西贺》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事项深深地打上了傣族特色的烙印。

(一)求子习俗

在《兰嘎西贺》中,再现了佛教的求子习俗。在人们的观念中,求子的仪式必须是虔诚的、严肃的。在《兰嘎西贺》中,首先呈现求子仪式的是勐兰嘎的国王和王后。王后专门挑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到缅寺滴水赕佛,祈求天神恩赐一个孩子。在求子的过程中,滴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仪式,通过滴水与佛沟通、祈福,从而达到愿望的实现。傣族地区全民信佛,这里的求子仪式也体现了对佛教的信仰,反映了佛教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古蒂提拉公主为了让兰嘎国后继有人,向天神祈求儿子。在这过程中,公主向天神玛哈捧敬献了三次芒果,第一次把十个清洗过的芒果献给天神,结果生出十个头的捧玛加;第二次把一个沾满灰尘的芒果献给天神,结果生出丑陋的衮纳帕;第三次把一个干净的金芒果献给天神,结果生出英俊善良的彼亚沙。公主向天神敬奉芒果并有天神抚摸三下肚皮而受孕,属于感生受孕。感生过程又往往反映了人类思维中最原始、最本质的思维模式。弗雷泽认为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存在着与自然之间交互感应的巫术信仰,交感巫术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前者以“相似律”为基础,后者以“接触律”为基础。模拟巫术是根据相似的联想而建立,接触的模拟是根据对“接触”的联想而建立 (2)。不同的芒果对应着孩子不同的特性,这体现了弗雷泽的模拟巫术。抚摸肚皮而受孕,体现了接触巫术。这里的求子仪式反映了古傣族人民对巫术的信仰。

(二)婚礼习俗

《兰嘎西贺》记录了召朗玛和婻西拉的婚礼习俗,从而反映出《兰嘎西贺》完本时期傣族王室的婚礼习俗。首先,结婚得经过父母双方的同意。召朗玛和婻西拉在勐甘纳嘎国定亲,为了尊重父母和兄弟,也为了王室的荣誉,都把他们请来参加婚礼。其次,对于婚礼的准备,男方这边需要挑选良辰吉日,准备丰厚的贺礼,准备贺喜队伍,准备一支威武的象队,迎亲途中搭棚设摊,用鱿鱼、大虾、肥牛、壮羊、鱼汤、肉汤、剁生、米线米干、香蕉、荔枝、香瓜、芒果和菠萝招待迎亲队伍,并请赞哈和艺人来唱歌献舞。而女方这边则需献上花盘和腊条,回馈珍贵的礼品。《兰嘎西贺》在婚礼习俗上还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政治联姻。不仅召朗玛和婻西拉结为夫妻,召朗玛的三个弟弟和婻西拉的三个妹妹也互相结为夫妻。在結婚典礼上,人们撒下祝福的米花,“公公一一为媳妇拴线”,“岳父岳母为女婿拴线”,整个婚礼显得特别隆重而热闹。

(三)祭祀习俗

在《兰嘎西贺》中,捧玛加在与召朗玛的交战中,接连失败,捧玛加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祈求各方神祇的帮助。于是布置祭坛,并请来祭司,“兰嘎城里处处搭起绿叶凉棚\祭天神地祇的供品样样摆齐\红饭、黑饭、白饭\香瓜、香蕉、椰子……杀的鸭是白鸭\杀的鸡是白鸡\杀了黄牛、水牛和肥猪……人们杀鸡把鸡血洒在大青树根\捧玛加要大家向神祇求情\人们把米酒滴在树根旁边\声声念着真言呼唤鬼神” (3)。这段话展示了古傣族的祭祀场面,包括了祭祀者、祭品、祭祀对象和祭祀仪式。祭祀者是专门的“祭司”;祭品是三种不同颜色的米饭、傣族盛产的瓜果和家禽;祭祀对象是鬼神和大树。祭品用来敬奉鬼神和大树,体现了灵魂崇拜和树神崇拜。在人类原始思维中认为人死后灵魂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中,用神秘的仪式和召唤便可以把这些灵魂请回来。不仅人有灵魂,而且自然界中的万物也都存在着灵魂。树是神秘的象征,在傣族原始宗教中,神灵往往寄托在树的身上,所以人们在“寨子旁边,选了一片树根高大的森林,在这片森林中央的大树下,搭起长方形的木架子,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和树枝支在上面,分别称它们为‘白勒(风火神),‘批派(女鬼)、‘巴戛等(地基鬼)和‘麻哈戛栽(管林、水和地的鬼管)” (4)。在祭祀的过程中,祭司带领人们口念真言把鸡血和米酒洒在树上,呼唤各种神灵来享用祭品。这里体现了在傣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二、《兰嘎西贺》的神秘文化

在《兰嘎西贺》中,出现了很多有关诅咒、禁忌和神术等看似很神秘的文化,这些神秘文化也是文学人类学所关注的对象。

(一)关于诅咒

18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中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经历了“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个阶段 (5),这大体也适用于我国的傣族。诅咒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于“英雄的时代”(或称之为“史诗时代”)。而这一时代也最具普遍性的文化风俗和文化心理。诅咒往往是指施咒者借助人以外的一些神秘力量,比如鬼神,降祸所恨之人。“诅咒是原始人企图用语言制服对方(自然或人)的手段” (6),而施咒者可能是人、神仙或者恶魔。在施咒者看来,通过诅咒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诅咒实际上反映了原始人类的一种思维,是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一种尖锐的智慧较量。在《兰嘎西贺》中,出现了大量的诅咒现象。

十头王在登上王位后,到处作恶,贪婪好色,调戏神女婻西拉。纯洁坚贞的婻西拉宁死不屈,跳入火中自焚,自焚之前诅咒十头王:“你这遭雷劈的国王\竟如此荒淫无道伤天害理\你将给你的国家带来祸殃\你的十个头将象花一样凋谢” (7)。自焚后,西拉重生于花树,经过各种辗转,与召朗玛结为夫妻,在流放森林期间,又被十头王劫去。召朗玛为了救回妻子,举兵攻打十头王,最终十头王惨败。婻西拉在前世时就诅咒十头王由于他的荒淫而招致祸殃,婻西拉重生于人间后,十头王因为贪恋婻西拉的美色,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从这个层面上讲,婻西拉对十头王下的诅咒灵验了,体现了诅咒的震慑力。

阿努曼作为风神之一,拥有一身神通广大的本领,但是,他狂妄放肆,戏弄向帕拉西学经的佛爷。针对阿努曼目无佛规的行为,帕拉西诅咒阿努曼:“纵然你有天大的本领\你的力气将逐渐丧失\你将永远让病魔缠身\瘦得皮包骨头不成形\你碰见大大小小的飞禽走兽\都将胆怯得战战兢兢” (8)。在受到帕拉西的诅咒后,阿努曼果然得了一场大病,骨瘦如柴,以前无上的神威也丧失了。这里体现了诅咒的神秘功能。

(二)关于禁忌

原始社会都存在着对禁忌的信仰。禁忌,它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称 (9)。可见,禁忌具有一定的社会约束功能。正如拉西尔所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 (10)。在《兰嘎西贺》中,也存在着禁忌的现象。捧玛加在获得超强神力的同时,也有着不可逾越的禁忌,即:不能征服一个善良正义的王子、阿沙尖神弓和森林里的白猴。捧玛加被设置禁忌,既体现了对他超强神力的限制和约束,也暗示了他的命运结局。在择婿大会上,他无法征服阿沙尖神弓,结果被召朗玛娶走了美丽的悉多,从此和召朗玛结下怨仇。于是有了森林劫婻西拉的故事情节,到这里,他和召朗玛之间的矛盾发酵到了极点。除此之外,他还公然挑衅猴类。这都与他的禁忌相吻合。最后被召朗玛和神猴阿努曼打败,落得个毁灭与遗臭万年的命运结局。

(三)关于神术

因为史诗从神话发展而来,所以,在英雄史诗中蕴含着许多神话色彩的因素。在《兰嘎西贺》中,有着大量关于神术的描写。比如,召朗玛能用神术把捧玛加射出的箭“变成金黄的香蕉给他解渴充饥”;在双方交战时,“捧玛加显神威施展魔术\放出成千只花斑猛虎\” (11);而“召朗玛施展帕拉西交给的神术\放出一群凶猛的狮子\老虎被狮子纷纷咬死” (12)。在史诗中类似这样的神术描写数不胜数,体现了民众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三、文学的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

“文学是人类独有的符号创造的世界,它作为文化动物——人的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对于调节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解内心生活的障碍,维持身与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均衡关系,培育和滋养健全完满的人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可见,文学作品具有类似治疗和禳灾的特殊功能,《兰嘎西贺》也不例外。

(一)治疗功能

在《兰嘎西贺》中,阿努曼为了救腊嘎纳的性命,飞到金山采取仙药。由于弄不清仙药在金山的具体位置,阿努曼干脆抱着半个金山往回飞,给腊嘎纳擦了仙药后,腊嘎纳“很快恢复了生命的活力”。腊嘎纳的复活得益于仙药,反映了原始人民对疾病的治疗方式。如果说,这里体现的是身体治疗,那么,《兰嘎西贺》还体现出对精神的治疗。召朗玛本是要欢欢喜喜接受冠冕的仪式,但由于后母的嫉妒,也为了成全父亲遵守诺言,毅然放弃王位,心甘情愿出走森林。对于这样的人生转折,召朗玛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在森林中虔诚地修行,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从这一层面上讲,则体现了文学的精神治疗。

(二)禳灾功能

原始人民在面对无能为力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来祈福以达到消灾免祸的目的,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崇拜。在《兰嘎西贺》中,古蒂提拉公主无心留恋人间的荣华富贵,偷偷辞别,独自一人到森林修行。国王和王后怎么找都找不到公主的下落,只好“天天祈祷,祝愿女儿消灾免祸”。可见,在祈祷中,反映出了这种禳灾作用。当帕腊达知道召朗玛流放森林后,马上进森林寻找召朗玛并希望他回宫继承王位,但是召朗玛决定遵守诺言,修行时间结束后再回国,他把父亲的一双神鞋,分别送给帕腊达和沙达鲁嘎,希望他們对这双神鞋顶礼膜拜,因为“这双金地银板的神鞋” (14),“它能为全勐消灾免祸\它能为全勐驱邪除恶” (15)。供奉神鞋能起到消灾免祸、驱邪除恶的效用,从中表明了人们的禳灾意识,这也反映了文学具有禳灾的作用。

文学人类学讲究的是一种现代与古代之间的打通,通过文学人类的视角,我们可以领略到《兰嘎西贺》多样的原始思维和宗教信仰,从而体会到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有关对伦理道德、信仰和生命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注释:

(1)钟敬文:《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页。

(2)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2-13页。

(3)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5页。

(4)祜巴勐著,岩温扁译:《论傣族诗歌》,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云南),1981年,第109页。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320页。

(6)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8页。

(7)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页。

(8)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页。

(9)乌丙安:《中国民俗学》,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年,第272页。

(10)[法]恩特斯·卡希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34页。

(11)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9页。

(12)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9页。

(13)叶舒宪:《文学与治疗──关于文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88页。

(14)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7页。

(15)刀兴平等:《兰嘎西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7页。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弗雷泽.金枝[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3]刀兴平等.兰嘎西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4]祜巴勐著,岩温扁译.论傣族诗歌[M].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云南),1981.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

[8][法]恩特斯·卡希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9]叶舒宪.文学与治疗──关于文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1998.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