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及方法探究
2018-05-25谢功茂王积军
谢功茂?王积军
在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2018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学前教育”是本次会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已受到国家教育工作管理者的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二孩政策的推进,整个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柳州市地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并结合笔者在教育工作中所总结的经验以及对于柳州市地区陶瓷文化研究的成果,对陶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相关探索。
一、柳州地区的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从宋到清的历史進程中,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瓷器扮演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亚洲、欧洲、非洲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在宋元时期,毗邻于广西出海口的柳州柳城县的陶瓷产品曾经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做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柳城这颗璀璨的“明珠”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在1974年的国家文物局考古队发现柳城县境内包括木桐窑址、龙庆窑址和靖西窑址等11处窑址,核心区面积达到55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碗、盏、碟、杯、洗、钵等器皿,品种繁多,器型各异,釉色有青釉、玳瑁釉、月白釉、仿钧釉,还有刻花、印花、印字等多种装饰工艺。该地区古窑址于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为配合大埔水电站的建设,对电站淹没范围内的木桐村古窑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
对于以上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柳州的文化研究领域确是很少被提及的,甚至在柳州的整个陶瓷市场上,全部是坭兴、景德镇、宜兴等外来产品。历史不应该被埋没,在现如今高喊文化复兴的时代,我们要将这些传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与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基础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
二、陶艺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
陶艺是属于艺术的范畴,那么艺术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技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总体而言,那就是提升儿童的感受力,笔者认为,感受力就等同于创造力。从字面上理解,感受力就是指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好比诗人见树上的叶子从树上落下,然后创作出“一叶落而天下知秋”,或者是“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强求”,又好比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由此发现的“万有引力”,感受力就是人们在生活的细节中,能够体查出一般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情感、现象并且将这种情感和现象加以提炼、升华,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或赋予某样东西全新的内涵,这不是创造力又是什么?这种能力的提升,针对于陶艺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心灵与手巧
中国人讲“心灵手巧”,“心灵”与“手巧”这两个词到底哪一个在前哪一个在后呢?“心灵”不一定“手巧”,而“手巧”也未必“心灵”。我想这可能不是创造这个词语的古人最想表达的意思,古人所想要强调的应该是思维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联性。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儿童智力有多么的重要。陶艺的创作过程,要求孩子充分参与到所有的实践环节,通过孩子运用双手十指对陶泥进行揉、搓、捏、拍等行为,充分的锻炼手指的灵活度以及眼、手、脑等多个感官能力的配合度。
(二)立体空间思维
陶艺作品是三维立体的形式,作品最终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效果,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从作品的所有角度准确的把握造型,这就对创作者的立体空间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样的,在幼儿陶艺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他们,但是幼儿可以的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这种立体空间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造成影响。比如出门在外对于方位的辨别能力,室内家装如何更合理的摆放家具以达到空间的最大化使用,或者是自制一些无法购买的简易家具等。
(三)建立文化意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作为复兴崛起的大国,面临着许多外来文化入侵的威胁,如何在当今如此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在教育层面的覆盖便是重中之重。陶瓷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全国个地区也因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发展出了不尽相同的陶瓷文化,陶瓷应当始终作为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劲动力而不断挺进。从小培养,从孩童抓起,将陶艺深入到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将有助于孩童从小树立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意识。
三、学前教育陶艺教学的方法探究
陶艺课程如何在一线教学中实施才是关键,国内外许多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提出很多具有参考性的方法,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柳州地区的特色文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师法自然
《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自然包罗万象,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苏轼《赤壁赋》中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由此可见,大自然应该是我们最应该去学习和敬仰的对象,他以他的博大容纳世间的所有事物。师法自然的意思就是指我们要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笔者认为,幼儿陶艺教育,更应该以大自然为主体。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丰富无比的,他们往往具有惊人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比较欠缺,作为施教一方的我们而言,如何帮助他们丰富生活体验和提升认知能力,以便于他们能够结合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他们内心所想表达的作品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具体体现为教授他们陶泥的基本成型方法和简单工具的使用,并且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实际存在的对象,在观察的过程中讲解对象的相关特性,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余的就让孩子自由发挥了。当作品完成后,我们会惊讶于他们作品的表现力。
(二)引导为主,教授为辅
对于幼儿陶艺的教学,应该是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说教,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过度的理性思维和固定技术的使用往往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甚至是抹杀。我们应当做到无序中的理性引导,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但是要善于引导和沟通,让他们试图表达出他们的想法,然后再帮助他们完成创作。
(三)民族文化的运用
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可以成为陶艺作品创作的源泉,柳州市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绚丽夺目,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被称之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除此之外还有剪纸、刺绣、年画、服装、银饰、傩面具等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最值得一提是本文开篇所提及的柳城宋元古窑遗址,它是柳州历史发展中逐渐被遗忘的文化宝藏,恢复和发展曾盛极一时的柳城古窑对于柳州市经济文化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文化的崛起,首先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传统民族文化运用于学前课程中将对文化崛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许若干年后,柳州也能建立起一个可以与国内其它陶瓷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拟的本地陶瓷产业。
四、结语
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二孩政策的继续推进,幼儿群体的人数将会继续增加,他们的素质与思想走向将会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陶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是提升广大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因为它包含着自然、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陶艺的学习将使每一位学生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