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5-25崔咏梅
崔咏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价值观,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对价值观的不断完善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超越
文化是某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大特性在于它的传承性。中国特色文化依赖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为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有必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而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对目前中国思想方向与文化生活的集中概括,与传统文化间有密切联系。十八大以来,培育及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思想不断深入,只有正确掌握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间关系,才能明确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
(一)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概念认知
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时间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其他各类文化发展源头。它体现出时代特性,与当代国家文化有所差别,但是始终发挥精神支柱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化、民俗习惯等多种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中可能存在一些封建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这些落后文化观念与时代背景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珍贵结晶,它体现的价值追求必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为中国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并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精神力量。
(二)价值观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
价值观是在人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们看待现实事物时持有的立场、态度与观点。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形成后很难改变,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树立有引领作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即是指社会价值观,不属于单独个体或者群体的,而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追求。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借助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来帮助社会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局面。个人在不同阶段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都可由核心价值观表达出来。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价值共识。
(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文化背景有关,不同文化作用下将产生相应的价值取向,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对应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核心价值观是从人们自身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文化存在对核心价值观有直接影响。如在封建文化影响下,将产生严格的等级观和君主崇拜等传统价值观。另外,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发展方向有直接影响。习近平總书记曾提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主要由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和生命力决定,是社会形态及性质的重要体现,同时为社会文化施加了特定属性[2]。需要利用优秀文化来树立合理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演变历程
文化的明显特征在于它的传承性,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势必会出现新的思想,因此,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将产生特定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其整体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主流价值观:周礼—古代奴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周礼是指先秦时期的礼法制度,对社会各方面行为进行约束,它涉及的行为规范体系在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中较为全面。其中包括具体社会规范、祭祀、巡守等内容,对各种社会事务加以规范;五常—古代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中讲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对五常内容进行了阐述。《孟子·告子上》对五常再一次作出阐述,将任定义为恻隐之心;义为羞恶之心;礼为恭敬之心;智为是非之心;信则为诚实不欺。现阶段有研究学者将五常看作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封建社会提出的五常已经逐渐成为普遍价值观,并被社会群众认同,在对其进行内容上创新后,促使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三个倡导—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指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在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文化思想理念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传播,能有效提高中华民族精神境界,在统一的价值追求下,为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文化实力的增强提供保障。
(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
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极大程度扩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奠定了文化基础。但是由于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基础有所差异,对核心价值观需求不同,如果将传统价值观应用到当今时代,势必会出现不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落后观念,无法发挥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上的有效作用。说明不能全盘接受传统价值观。为了保证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设定,要求坚持去除传统价值观中阻碍社会发展的内容,在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文化价值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引导人们精神世界的建造,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健康发展。
对于传统价值理念下重群轻己价值观的批判继承。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个体固有的抽象事物,从现实性上看,个人可看成一切社会关系的集合。人的根本属性为他的社会属性,即是指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体发展需要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从古代社会起,便充分重视集体意识,社会群众被看作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只有在全体社会成员的作用下,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旨在全面整合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发挥个人在国家整体利益提升上的促进作用,同时体现国家在个人利益上的保障作用。另外,对于古代价值理念中重德与民本观念的修正及继承。其中“德”包括守礼、仁义、恭敬、谦和等美好品德,是传统文化的重点,“重德”的观念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公众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平等。这一时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重视“德治”外,又添加了“法治”的观念,进而实现国家治理模式的有效转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上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重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及根本性质,进一步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及集中表达。传统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是多种文化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下的价值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的优秀因子,摒弃落后观念,突出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辅相成。
(一)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核心价值观向中国传统文化转化及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包含着一定的时代内涵,从这一角度出发,可将核心价值观看成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发展来的,实现了传统文化的革新[4]。通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传统文化的革新,可充分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保证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进一步实现个人道德行为扩展为社会和国家行为。我们认为核心价值观在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字面含义扩充的同时,还将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了具体的时代精神,使得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二)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公共理想汇聚了全体人民的意愿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同样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的精神纽带,在国家竞争力提高方面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下,国家综合实力不仅指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同样是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文化实力建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实力提升重點,同样是国家实力的灵魂所在。将全体人民的价值诉求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促进传统文化的丰富发展,并且在两者有效结合的情况下,能保证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国家软实力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日益强盛。
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指明“仁”的意思即是“爱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相符合;而“义”是指人的行为合乎规范、遵循道德准则,与“平等、公正、法治”吻合;同样“礼、智、信”也同“民主、文明、和谐、诚信”相呼应。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但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以为复制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封建色彩。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选择性的吸收精华,剔去糟粕,并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内容。遵循“抓示范、重引领,抓宣传、重落实”的思路,实现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培育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为在意识层面加深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认识,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间关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实质。在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使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上的精神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华伟.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88.
[2]周琼.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文教资料,2016(29):55-56+83.
[3]傅华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4):8-11.
[4]刘小雪.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作者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