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文化为企业注入新动力
2018-05-25殷格非
殷格非
2012年中国进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发展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将逐渐融入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社会责任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相结合形成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能感受到的有形过程。
而在这个有形过程的背后,一方面是在各利益相关方中形成一定的共识,形成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的认同,体现为责任品牌;另一方面, 则在内部表现为一定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现为责任文化。
所谓企业责任文化,就是把社会责任的基因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和核心,在企业内部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以此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的社会责任行为。就是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理念代表时代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代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这个新要求和新观念实质就是关于企业发展为了谁,企业发展要靠谁, 企业如何负责任发展,企业如何体现出负责任发展,以及如何衡量负责任发展成效等等系列问题。
企业回答好了这一系列问题,就是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观,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也就形成企业社会责任观。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本质,就是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重新思考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靠什么而存在,企业如何去存在,如何体现出你的存在以及如何衡量企业的存在。
如果企业能将这些系统思考形成企业精神,变成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并进一步表现在企业的生产运营环境和凝结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之中, 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形成了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责任文化的结构
企业责任文化可从责任精神文化、责任制度文化、责任行为文化和责任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来考量。其中,责任精神文化是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层面,它决定了责任制度文化、责任行为文化和责任物质文化。责任文化的制度层面是精神层面与行为层面、物质层面的中介,而责任文化的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则是责任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责任精神文化
责任精神文化就是将社会责任理念植入到企业精神文化,让其成为企业的精神基因。企业社会责任植入精神文化,具体来讲,就是用企业社会责任观或者可持续发展观去重新审视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和企业经营理念。
更进一步和更准确地讲,责任精神文化是用责任竞争力成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融入企业精神,在企業独特、鲜明的经营思想中,融入责任和竞争力兼顾信念和追求,即兼顾公平和效率。
融入了责任竞争力理念的精神文化特征,表现为有效率地追求责任发展,即同时还要反映企业所追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平衡,反映企业对各利益相关方诉求响应的平衡。
责任制度文化
责任制度文化就是将社会责任理念植入制度建设中,具体来讲,就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纵向的生产流程规范制度和横向的职能部门在目标决策、计划执行和绩效考核方面的制度。
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制定,要充分反映企业精神理念。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体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目标多元和平衡的观念,要体现发挥内外利益相关方作用的理念,同时还要坚持企业成果要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共享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在上述制度制定的理念指导下,具体制定和优化两类制度。一类是关于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新制度和新规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社会责任沟通制度等。另一类是以上述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现有制度,对于不符合社会责任理念的制度进行改进,从生产运营角度对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进行改进;从各个职能部门角度对目标决策、计划执行和绩效考核的制度进行改进。
责任行为文化
责任行为文化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植入企业行为文化。
具体来讲,就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中,企业家行为、员工行为和公司倡导模范人物行为,体现在企业及员工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活动中。它是企业责任精神文化的反映,也是企业责任制度文化的践行。
企业责任行为一方面体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包括研发行为、采购行为、生产行为、销售行为和售后服务行为;还表现为决策管理行为,包括决策行为、管理行为、沟通行为、执行行为和考核行为。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公司不同层级员工,包括责任行为文化是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践行的负责任的行为, 特别是体现在对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处理上。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开展,关系到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责任行为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经营目标、员工文化素质、员工精神面貌等文化特征,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业务开展的负责任性和可持续性。
责任物质文化
责任物质文化就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植入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中,以及体现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是企业在创造产品的全过程以及物质设施等方面体现的责任,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对象的表层责任文化。
相对核心层而言,责任物质文化是容易看见、容易改变的,是责任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外化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包括从产品设计、质量、包装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的责任理念。
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即包含机械工具、设备设施、原料燃料在内的生产工作环境和包含企业建筑、文化设施、名称标识、标语口号等在内的生活工作环境。责任物质文化可以体现在节能建筑物、环保的产品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等方面。
企业责任文化的功能
建设责任文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没有基本的责任精神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过是表象行为,很难持续和深入推进;建设责任文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反映,一个企业如果在责任文化的4个层面都能得以较好体现,企业的履责水平必然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境界。建设责任文化同样还是企业责任基因的回归,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下企业社会负责任基因的重塑。
而伴随着负责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由质量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向以责任竞争力为核心要素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建设责任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有利于企业运用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责任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企业责任文化有利于形成企业发展新动力
将社会责任理念植入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为了谁,企业发展要靠谁,企业如何负责任地发展。负责任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正是助力了企业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尽管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但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现实,决定了企业必须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将其自身行为、目标、利益置于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之中,主动将自身的利益和社会利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这也决定了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仅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发展的新动力。
企业责任文化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融入了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设定管理目标时,能够把企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摆在与企业利润和企业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管理的更高目标来追求。
其次,具备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改变传统以内部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和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从而转向发挥更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作用,通过沟通和更加透明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利益相关方的认知、认同和对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目标实现的参与,发挥出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及其相关资源对企业综合目标的实现效用。
最后,融汇了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在管理成果上实现内、外部利益相关共享,而各得其所。企业责任文化将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管理结果等方面对企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赋予其新的方法和工具,这些都将使企业管理达到一个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境界。
企业责任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各个层面,更好地指导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和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提升,最终提高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企业责任文化将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责任文化也是一个兼顾各利益相关方和后代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有利于促进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而企业在履责过程中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创新,也将有利于企业获得客户等相关方需求,从而发现新的商机,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机会;同时加深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心中企业负责任形象的树立,有利于树立企业责任品牌。
而这些都会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企业责任文化的评价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那么,企业如何判断责任文化建设的进程与状态?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与完善?
这就要求企业需基于责任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评价方法的精髓,构建起贴合企业实际的评价体系,持续提升责任文化建设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具体来看,就是依据责任文化的建设内容与目的,构建以“理念层面—呈现层面—成效层面” 为总体思路的责任文化评价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该体系基于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开放性原则四大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同时,该体系还借鉴霍夫斯坦德企业文化测评模型、OCMO 量表、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等一系列经典企业文化测评工具,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拆解和重组。
而通过对企业的责任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该体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文化状态,有效提升“理念层面”“呈现层面”“成效层面”三大维度的建设水平,最终提升责任竞争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责任文化评价模型
首先是理念层面——责任文化的方向与策略。企业责任文化的理念体系是责任文化建设的根基,通常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定位,即我們常说的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否蕴含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经营思想中是否融入责任和竞争力兼顾的信念和追求,是否统筹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
二是由价值定位衍生出的职能观念,例如融入社会责任要求的人才观、市场观、服务观等。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原则,指导着经营者正确决策和员工科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是呈现层面——责任文化的渗透和外显。呈现层面用于评价责任文化理念的落实情况,考察企业是否将责任文化理念体系“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责任文化评价体系主要衡量企业制度与规范是否体现经济、环境、社会目标多元和平衡的观念,是否体现发挥内外部利益相关方作用的理念以及企业成果是否为各利益相关方共享的价值取向。
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最终要在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体现,行为层面主要衡量企业高层、中层、基层员工的言行是否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系的要求,物质层面主要度量是否将社会责任理念外化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否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生产工作环境与包含企业建筑、文化设施、视觉文化(VI) 等在内的生活工作环境。
再次是成效层面——责任文化的成效和收获。成效层面体现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及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程度,是责任文化强度的表现,可用凝聚力(团队精神与归属感)、生产力(经济、环境、社会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形象力(企业品牌形象)三大“力”评价。
其中凝聚力是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成效的核心,共同的价值观促成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和向心力,整个企业步调一致迈向可持续发展。
责任文化建设取得成功不仅对全体员工有着极大的激励鼓舞作用,企业也会在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形象,这都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责任文化评价的一般方法
责任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理念层面—呈现层面—成效层面”作为一级指标, 从宏观层面反映企业的责任文化建设成效;根据责任文化评价模型,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一级指标进行诠释;每个二级指标下又包含一个或若干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是对各二级指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责任文化评价指标体系需与企业自身中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考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特点与行业差异带来的不同要求,在指标设置方面可采用“一般指标 + 行业关键指标”的思路,充分考虑行业特色要求。例如环境方面,高耗能行业可采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而金融行业可采用绿色信贷余额,客观地衡量企业对环境的贡献。
企业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座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方法,搜集尽可能客观详尽的资料与数据,揭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真实状态。
企业应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既考察利润增长率等客观数据,也调查员工的主观感受与判断,同时在问卷对象、座谈代表以及量表问题设计等安排上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过滤“报喜不报忧”的片面信息。
此外,企业也应重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将评价范围扩展至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尤其是诸如客户、供应商等与企业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方的看法,全面提升企业的认知水平,真正让责任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发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积极作用。
编辑|李蔷薇 qiangwei.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