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意见
2018-05-25
当代工人 2018年6期
@闫红(作家):
我的买房决心,原本始于激情,始于最后一次宏大的浪漫,却不觉中变成了这样:一路走来,我研究了市政,听说了圈层,知道名校的分布,并且自不量力地想把房价走势搞懂……我只是想买个房,却几乎了解了全部国情。
@老猫(媒体人):
我知道资本逐利,这是规律不是人品的事,我也知道十几年来生活发生了巨变,现在说起论坛聊天室,恍如隔世,就跟说古代似的。但我觉得,技术进步带来的,总不能是浮皮潦草急功近利吧!去街上走走,小到送餐員,大到CEO,人人身上都背着任务量,这种生活特别不快乐,特别有压力,也特别不利于沉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
@韩少功(作家):
最穷的人不赶时髦,因为没钱赶时髦;最富的人不赶时髦,因为他们的任何行为、举止本身就会创造时髦。时髦是什么呢?时髦不过是社会中层心理焦灼之下,急切而慌乱的文化站队和文化抱团。
@张向荣(银行职员)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绝对禁绝学生为老师做事情是做不到的。因此,既能符合职业伦理,又能符合人情伦理的做法是,老师绝对不能主动要求学生为自己做私事,而学生则自愿。换言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叶倾城(作家):
瑞典中小学有家政课,学习生火、做饭、拾柴、搭帐篷等生活技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木工课就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木工房和木工老师,各色工具,一应俱全,各种板材码放整齐。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木锯、小木刨、电动工具,甚至木工机床做出一个个笔筒、玩具和木偶。所以,在瑞典,每个男人都能亲手建造一座小木屋,只有掌握这项技能的男生才能中学毕业。我们的素质教育倡导这么多年了,但仍停留在口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