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海外油气投资风险指数
2018-05-25田野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多达34家能源企业(其中民营企业23家)参与海外210个油气项目投资;境外石油权益产量连续24年保持快速增长,石油权益突破1.5亿吨,油气权益产量达到1.9亿吨油当量。其中,94%的石油权益产量来自于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预计2018年,我国海外石油权益产量有望突破2亿吨。
油气产区和来源地的转移,意味着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将面对不同资源国迥然相异的法律法规、民族矛盾和油气政策,意味着与资源获取相伴而生的巨大风险与挑战将在远离本土的地域发生。尽管近年来全球重点资源国投资环境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油气行业最寒冷的冬天过去之后,对资源的争夺仍是政治博弈的“聚集地”,中东、非洲富油区仍是地缘冲突的“风暴眼”。在全球油气富集区政经格局进入重新调整之时,大国博弈引发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和资源国政局动荡,仍将在富油区此起彼伏。因而,有必要通过建立地缘政治、经济、税率、债务、油价、资源量等要素对资源国敏感程度的要素排序,快速识别、预判海外油气经营风险指数,提高海外资产收益。
从高国家风险项目分布看,非洲地区占比较大
非洲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是全球第五大石油产区。目前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和BP等公司都涉足非洲油气勘探和开发。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非洲石油探明储量为176亿吨,2016年其储产比达到45R/P峰值后开始回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7.7%。非洲共有80个沉积盆地,占陆地面积67%,其中54个有油气发现。油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埃及、苏丹和西撒哈拉地区,以及西部几内亚湾、尼日尔河和刚果河地区。非洲油气分布集中度高,总体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消费需求小,可供出口份额大、对外资需求大,开放程度较高。2017年,非洲石油产量为3.91亿吨,同比上升约2.8%;天然气产量为226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9%。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石油产量恢复是非洲石油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尼日利亚和利比亚属于欧佩克减产豁免国,不需要承担减产配额,国内原油生产强势复苏。尼日利亚石油产量由2016年142.7万桶/日升至2017年180万桶/日;利比亚石油产量由2016年39万桶/日升至2017年100万桶/日。2018年尼日利亚和利比亚将加入欧佩克减产计划,预计两国产量将受到影响。埃及国内气田投产和阿尔及利亚气田增产促使非洲天然气产量快速增加。寻求油气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是非洲油气战略核心目标。非洲目前是仅次于中东、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地区。北非主要石油出口国为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和苏丹,石油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亚太地区;西非主要石油出口国为尼日利亚,2017年,西非出口原油2.875亿吨,是世界上第三大原油出口地区;东南非主要石油出口国为安哥拉,石油主要出口到中国、日本、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家。
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油气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因此,非洲国家通过逐步完善油气行业法律法规、制定较优厚的合同财税条款等政策,大力吸引外资;非洲国家有较强的本土化意识,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本地化政策法规,希望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实力,逐渐摆脱对外国油公司的依赖。
参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2015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和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海外油气资源国投资风险评价指数》等资料,本文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企业部分海外油气项目所在国家的国家风险指标进行赋值,根据二级指标权重及其权重值可计算海外各开发项目国家风险评价值。利用归一化方法,将各项目评价值映射到风险区间内。同时,选取2016年三大国有石油公司40个海外油气项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其风险系数。按照海外油气项目风险系数,划分为高风险(0.6—1)、较高风险(0.5—0.6)、中度风险(0.4—0.5)、低风险(0—0.4)4个等级,最终40个海外油气项目国家风险系数分布如下:高国家风险占22.5%,较高风险占17.5%,中度风险占10%,低风险占50%。高国家风险项目主要分布在南苏丹、尼日利亚、莫桑比克、伊拉克、厄瓜多尔、苏丹、利比亚、伊朗、加蓬等国家,低国家风险项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家。
从高国家风险项目分布看,非洲地区占比较大。从增长因素(Growth)、流动性因素(Liquidity)、社会资本因素(Social Capital)、风险因素(Risk)、商业环境因素(Business Environment)和人口因素(Demographics)等,对非洲投资进行综合考量,其风险都高于其他地区。
2017年,非洲资产交易数量共77宗,较2016年增加75%,交易总额为69.6亿美元。交易类型主要是油气资产,其中海上油气资产交易占比58%;交易地区集中在西非和北非,交易数量占非洲的70%。其中,埃克森美孚于2017年3月以28亿美元完成收购莫桑比克海上4区块25%的股份,该宗交易是非洲2017年最大的一宗交易。世界银行对这77宗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投资风险高于0.8(最高为1),其中流动性因素0.78、社会资本因素0.81、风险因素0.87、商业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分别为0.69、0.41。
为应对国际油价低迷,2017年非洲主要产油国纷纷修改油气领域法规,以吸引外资重振经济。西北非地区致力于规范天然气发展和税收减免政策;东非地区则注重规范和调整现有的油气法规。其中,埃及批准天然气市场管理法,设立国家层面天然气监管机构,放开天然气进出口和分销领域;南苏丹提高销售税,对本国生产和进口企业,销售税统一提至18%;利比亚实施特别税收优惠政策,免除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15个指定行业企业关税;尼日利亚计划建造免税天然气工业园区,对符合条件企业实行免税政策,批准将天然气上游业务与中游业务分离,并废除石油产品消费税且将特别石油税率从17.5%降低至15%;加纳新征0.2%进口税,宣布对从非洲联盟成员国以外国家进口所有商品征收0.2%的进口税;喀麦隆征收石油产品特别税,标准是每升汽油120元中非法郎,每升柴油65元中非法郎,并采用新所得税率,降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率,由原来15%降至5%—10%;坦桑尼亚通过法律,允许政府强制与能源公司重新协商合同条款,新的产量分成合同一是政府利润油分成比例更加灵活,从15%—60%不等,二是要求合同方在开始勘探期第二阶段时必须退还合同区50%区域面积;莫桑比克在开始勘探第三阶段时必须退还剩余合同区25%的区域面积,退还区域面积不包括已投入开发和生产的区域或已有油气发现的区域。东非大多数国家修订石油和矿业税制(2018年1月1日生效),明确了税收稳定期起始日期,取消了在本国开发石油产品适用的石油生产税减免50%的优惠政策,重新谈判税收协定,限制跨国公司基础侵蚀和利润转移及协定滥用。
尽管为吸引外资,非洲主要产油国大都修改了利于外资进入的油气政策,降低了该区域投资的政治政策风险,但这不意味着在该区域投资系统性风险的下降。目前在非洲高国家风险系数排名最高的国家分别是南苏丹、尼日利亚、莫桑比克。2018年,南苏丹总统大选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和平进程难以有效推进,国际制裁还可能加剧。长期内战导致南苏丹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债务高企,政府接近破产,且暂无好转趋势。尼日利亚2017年石油生产逐步恢复、GDP增速由负转正,经常账户赤字缩减。随着国际油价回升企稳,预计2018年尼日利亚GDP增速将达3%。但近年来,尼日利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汇率和债务风险上升。安全风险始终处于高位,国内反对武装因环保和利益分配问题对尼日利亚现政府极为不满,将继续针对油气基础设施进行破坏,恐怖袭击和武装冲突风险依旧很高。莫桑比克经济增速滞缓,通货膨胀率接近20%,债务总量逐年增高;因LNG项目推迟投产,政府偿债能力不足。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很可能调整税费政策以提高政府收益。
由于油气储量丰富,非洲始终是国际石油公司投资最为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但2014年以来,受到油价低迷、市场萎缩、投资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公司对非洲的投资意向分化。在上游领域,国际石油公司更加侧重非洲新区勘探和增产类业务,对投资环境恶化的传统资源国投资意愿下降。西北非地区继续引领非洲油气活动,囊括非洲5大油气重大发现。道达尔、BP等纷纷加强与西非新兴资源国的业务合作。东非地区热度不减,埃克森美孚收购莫桑比克海上4区25%权益,中国海油与道达尔拟加持乌干达油田权益,壳牌、挪威国油等大型石油公司积极参与坦桑尼亚500万吨LNG厂建设。而传统的油气生产国,如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因国内政局动荡、税制失调、监管失位和安全环保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国际大石油公司相继退出部分已有业务。如壳牌退出尼日利亚石油业务、BP和挪威国油退出安哥拉资产类业务、道达尔和壳牌相继出售加蓬资产等。在下游领域,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退出非洲业务。受非洲地缘政治和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如BP、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自2014年开始从非洲撤资,多数将下游资产出售给国家石油公司和石油贸易商。2017年3月,雪佛龙出于对清洁能源政策的担忧,将其75%的南非公司股权及100%博茨瓦纳公司股权卖给中国石化。截至目前,除道达尔外,仅BP、埃克森美孚和壳牌还保留少量下游资产。预计到2020年,道达尔之外的国际石油大公司将全部退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经过20多年发展,中非油气资源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非洲已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目前我国石油企业业务已遍布安哥拉、苏丹、乍得、乌干达、尼日利亚等非洲产油国。2017年我国从安哥拉等非洲国家进口原油达148万桶/日,刷新6年纪录。虽然成绩斐然,但教训也极其深刻。2013年7月因环境事件,乍得政府一度取消了5项授予中国石油的勘探许可。南苏丹共和国成立,也给我国石油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为中国石油最重要的两个区块(1/2/4区和3/7区)都位于南苏丹和苏丹边界线争议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投入巨资建设的油气工业下游产业链则基本位于苏丹,原油产地和炼化基地被人为分开,各企业为此遭受不小损失;由于中国石油需要补贴给位于北部苏丹政府每桶约24美元的管输费,再加上处理费、环保费,“三费”加起来,按照目前油价,每卖一桶油都在亏损,这使得中国石油在苏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此外,由于非洲局势动荡,针对中国企业员工的绑架案屡禁不止,这一切都折射出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所遇到的普遍困境。
对资源国油气投资风险要素排序中,中东国家风险指数上升
除非洲外,中东地区也深陷政治动荡与暴力冲突泥潭。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虽然三教出自同门,但彼此间的争执、冲突一直延续千余年。宗教间的不包容和极强的排他性,使中东地区自古就被打上了动荡的烙印。阿拉伯民族号称是一个大家庭,并且还成立了一个协调各国立场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但在颐指气使的以色列和动辄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美国面前,阿拉伯国家全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智和大局观,只是醉心于内部争斗,使中东丧失了稳定的基础。
伊朗禁运、伊拉克库尔德公投、卡塔尔被“拉黑”、沙特重拳肃贪……2017年中东地区动荡加剧,成员国之间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冲突愈演愈烈,导致该区域投资风险激剧上升。
伊拉克,这块孕育了“两河文明”的神奇土地,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探明石油储量1431亿桶,天然气储量3.2万亿立方米),但长期受战乱、恐怖主义、少数民族分离主义等复杂因素影响,其开采、炼化与运输能力均严重不足,与其石油储藏大国地位形成鲜明对比。本刊建构了中东各国期权价值指数,用以衡量不同资源国油气投资风险情况。所得期权价值指数值越大,代表一国油气投资风险越大。在指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不同国家油气开发的单位生产成本、国内利率水平、收入税率等因素影响,并重点刻画了石油价格不确定性、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和汇率不确定性对资源国油气投资风险的影响。通过对指数排序,包括22个阿拉伯国家和5个非阿拉伯国家的中东地区高风险指数前三名分别是伊拉克(0.84)、伊朗(0.82)和叙利亚(0.79)。在不考虑汇率风险情况下,卡塔尔、利比亚和苏丹排名靠前,分列该区域第6、12和15名;在考虑汇率风险情况下,伊拉克、伊朗、卡塔尔和排名居尾的沙特、科威特差距缩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美元来源地,沙特财政金融重大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在其重点投入的市场影响会比较明显。2017年沙特财政预算收入为6920亿里亚尔,支出为8900亿里亚尔,财政赤字为1980亿里亚尔,财政赤字较2016年下降1/3。2016年沙特财政赤字为2970亿里亚尔,低于2015年的3660亿里亚尔。虽然赤字下降有所收窄,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路途依旧遥远。除了沙特,其他的中东四巨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无一例外全部陷入财政赤字危机。处境最好的伊朗都面临GDP占比4.4%的赤字,而沙特和伊拉克面对GDP占比超过20%的财政赤字。
一个国家低油价脆弱性表现为油气在其经常账户和政府预算中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充裕程度。很多中东非核心产油国及经济非多元化产油国,对油气收入和出口高度依赖,且外汇储备有限,发展已步入下行通道。财大气粗的沙特已经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寻求财政平衡—沙特阿美上市是国际资本市场瞩目的盛事,预计将刷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金额的纪录。对于沙特而言,沙特阿美上市是沙特政府通过上市较快取得一笔巨额现金,充实政府财政储备,消除财政潜在流动性危机,并增强市场对本国财政的信心。但伊拉克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一方面是低油价导致油气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与IS冲突还需要大幅增加军费开支,以及大笔公务员工资开支和福利开支。尽管伊拉克2017年原油出口达到创纪录水平,但石油收入仍低于财政平衡和经常账户所需水平。政府要求油气行业节约成本,减少投资,制约了未来供应增长空间。以2014年以来油价暴跌为标志,21世纪初开始的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彻底结束,整个初级产品市场全面陷入熊市,而受伤最严重的当然就是这些油气资源出口国。有的产油国被迫寻求石油贷款,以便暂时缓解流动性不足,避免调整开支。另有些国家选择大幅削减开支,但削减开支需要坚强有力的政治,能够管控公众抵触情绪。很多产油国选择发行更多外债,提高外债相对GDP百分数,这种做法较普遍。一年期外债利息与本金支付相对于外汇收入的比率,这反映了政府财政稳定与管控程度。债务水平相对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可以提取现有储备,但这一能力十分有限,当储备接近枯竭时,就将发生支付问题。
上世纪80年代,较低的商品价格和不断上升的外债,导致一波债务违约风潮在主要油气生产国发生。阿尔及利亚的债负一直持续到1986年,当时油价暴跌,该国债负比率翻番达60%。每个国家都被迫重新安排偿债,包括债负比率52%的墨西哥。但阿尔及利亚拒绝重新安排偿债,政府认为这样会影响国家经济独立性,导致新的借贷。7年后,阿尔及利亚的负债率达到70%,持续低油价使其陷入长期衰退。到1993年,国家陷入长达两年内战,政府呼吁援助,迅速重新安排偿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同意给予新的贷款。该国的教训在于,当负债率达到一定高度时,债务负担几乎使经济增长无法恢复,接下去就是债负增加,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债务违约。
本文之所以将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债务、汇率、税费不确定性加入对资源国油气投资风险的要素排序中,因为通过对指数排序不同风险类型国家最敏感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原油价格风险波动,是引起油气投资低风险资源国期权价值指数变化幅度最大的因素。而高投资风险资源国的风险指数,对收入税税率变化最为敏感,尤其是中南美洲国家。此外,俄罗斯油气投资风险指数对汇率风险的变化较为敏感。个别油气资源国投资风险变化巨大,从指数排名来看,巴西和俄罗斯两国2016年指数排名较上一年下降10多位。从指数数值变化情况来看,与2013年相比,2016年巴西和俄罗斯两国指数值分别增加42%和56%;而委内瑞拉和伊朗两国,其指数值分别增加了122%和268%,表明两国油气投资风险大幅攀升。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异常波动,是导致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4国投资风险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巴西社会问题严重,税收种类多、税率高,国内外资投资环境政策欠佳;俄罗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在低油价背景下,国内宏观经济受冲击严重,卢布贬值;委内瑞拉2016年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国内政治和社会安全形势严峻;而伊朗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发展因制裁而深受重创,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背景下财政吃紧,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在进行油气投资区域选择时,应紧密关注上述国家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异常波动。
海外油气合作与运营,与资源国政治局势、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宏观环境息息相关,任何一种要素变动都会对油气生产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宏观环境分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基础。
目前在中国石油企业拥有的海外油气资源项目中,60%以上分布于风险较高的国家,这类油气资源占总储量、总产量比例超过68%;分布于中等风险国家的项目占20%,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比大致均为20%;分布于低风险国家项目仅占10%,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比为10%。特别是分布在伊拉克、南苏丹、北苏丹、乍得、尼日尔、伊朗、委内瑞拉7个风险较高国家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比,已超过中国石油企业全部海外油气资源的70%以上,风险很大。
作为海外业务实施主体,我国石油企业深化海外油气合作,首先要做好风险变量赋值。在投资评估过程中,一方面要周密全面地了解风险类型和连锁反映综合信息,选择精确有效的识别模型和具体方法,综合考察并调试多种分析类型,以便规避不同质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持续做好风险识别常态化工作,将其过程系统化,通过综合性学科分析,运用多样化模型工具,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结果。其次要构建全球成本分摊机制。目前海外油气合作呈现明显的本土化趋势,我国石油企业要适应其市场变化,更新合作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国际化转向多元化,重视本土化;改进合作方法,从习惯于单独投资、做大股东、控制作业权等方式,转向强强联合投资,分散风险。比如可以与西方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也可以与资源国公司合作或中国公司组团参与项目投资,发挥各自优势,增强竞争力。再次要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管控,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投资非洲单靠企业一己之力,很难全面准确把握国别投资风险。政府层面要建立专门机构对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和跟踪监测,对重大风险事件提供预警报告,便于企业在发生政治动荡之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