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差异性的数理统计方法
2018-05-25李森升
李森升
(安阳师范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逐渐增加,影响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因素成为研究热点。影响因素有人均收入、人口规模、能源消耗不同种类、碳排放强度,其中人均收入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显著的增加效应[1]。文献对人均收入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总体影响效应观点一致,但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涉及较少,多数仅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耗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2]。以往文献多基于居民整体的人均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生活碳排放水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在排放水平是否存在“富人搭穷人便车”的现象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笔者以城镇居民为例分析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差异,尝试分别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模型、建立分位数回归与其他计量模型,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
2 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模型
2.1 构建方法
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不同,对生活质量要求程度存在差别,因此生活能源消费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模式,尝试构建不同收入阶层的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模型。
假定存在一个标准的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单位,在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与人均生活用能水平的情况下,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口换算成相应的标准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模型,各收入阶层能源消费压力人口总数等于城镇人口数,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不同收入阶层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比例将改变最初的分布格局,以此判断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显著差异。不同收入阶层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模型为:
M*i=Ni×Oi×Pi
(1)
(2)
各阶层居民换算为标准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总量与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相等,但比例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3)
2.2 结果分析
(1)不同收入阶层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人口比例变动
按照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各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为1:1:2:2:2:1:1,通过计算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生活碳排放压力人口,相应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整体上呈现两种变动趋势,一是换算后生活能源消费压力人口比例低于自然人口比例,并且逐渐降低,分别是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以下收入与中等收入人群;其他为阶层刚好相反。
(2)不同收入阶层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指数
结果表明收入越低的人群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密集程度越低,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差异性越来越大,说明在不同收入阶层存在不均衡现象。
3 分位数回归模型
3.1 模型建立
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是Koenker与 Bassertt在1978年率先提出的,与最小二乘估计相比,关注的不仅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平均回归系数,更着重于因变量不同分位点与自变量的回归估计。Z表示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假定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为:
F(z)=P(Z≤z)
(4)
3.2 模型估计
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下属于一阶单整序列。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如下表1。
3.3 整体结果分析
模型通过OLS估计结果,弹性为0.4805,高于各分位数点的估计,变动程度较小。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整体上,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碳排放对收入的弹性越来越大;收入越高,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越大;当居民生活碳排放在0.1、0.2、0.4与0.55分位数时,收入每提高1%,居民生活碳排放分别增加0.1043%、0.064%、0.1718%、0.208%,弹性系数出现轻微下降,继而逐渐上升;居民生活碳排放分别在0.6、0.8与0.9分位数时,收入每提高1%,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增长幅度分别为0.2437%、0.3256%与0.337%,高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收入弹性高于中等收入0.129个百分点。
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当居民生活碳排放较低时,对收入的弹性较大;随着收入的提高,弹性表现为轻微的波动,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收入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程度逐渐增强。
4 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碳排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归分析
4.1 线性模型
考察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关系,拟合模型如下式:
Zit=αi+βiRit+εit
(5)
i=1,2,……,7为不同收入阶层居民,t为时间,Ri为i收入阶层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2 不同收入阶层结果分析
回归模型结果表1显示,不同收入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相应的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弹性为正,并且不同收入阶层的回归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动态势,即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到中等收入户,回归系数逐渐降低,数值分别为0.4742、0.3384、0.2937与0.2592;从中等以上户、高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生活碳排放的收入弹性逐渐上升,分别为0.2938、0.3231与0.3792。
收入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先降低,继而超过中等收入再上升的的变动趋势。当居民收入较低时,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收入弹性较为敏感,收入对其影响程度较大。整体上讲,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收入弹性是逐渐增强的,这与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是相互应证的。
5 结论
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指数变动表明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在不同收入阶层存在不均衡现象。
第二,不同收入阶层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居民生活碳排放弹性随着收入提高而有所减弱。第三,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收入弹性是逐渐增强。
表1
不同收入阶层回归
[参考文献]
[1]柴士改.终端居民消费不同项目间接碳排放的高效核算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2015, 32(11): 51-58.
[2]彭希哲,钱焱.试论消费压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2001,34(5):1-7.
[3]Erilish.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J].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No. 3977,1971,30 (26):12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