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烘云托月骄龙戏珠

2018-05-24詹善财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火车材料

詹善财

高考作文备考一定要储备丰富而广博的素材。考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材料的艺术,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文决非考场上刹那的灵光乍现,它们往往是瞬时的感触加上鲜活的素材且进行灵活运用的成果,其过程就彰显了用“材”之道。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也就是说,好作文离不开好素材,但光有好素材却不知如何运用也很难成就佳作,因为能入文的写作素材极为丰富,若只占有之,不会组合使用,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这就如同用同样的米,巧妇煮出的饭软香可口,而拙夫煮出的饭就难以下咽。只有将其巧剪妙组,运用成文,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将纷繁芜杂的材料巧妙运用,写出精彩的记叙文呢?这里介绍两种巧妙组合运用素材的方法:

一、“彩云烘月”运用素材,让故事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一篇好的记叙文离不开好的素材。所谓“彩云烘月”,即以—个材料为重心,再运用其中两三个材料作为陪衬构思故事情节。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中心的表现而言,一个再优秀的材料,表现起来,也通常会留有些许遗憾。而以一个材料为重心,利用其它少量具有同等价值的材料进行适当烘托,通常被称作“彩云烘月”。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办法,而且常被认为是运用最广泛、材料组合最趋完美的一种科学组材方式。这种方法中,要弄清“彩云”与“月”的关系。这是一个主次关系。“云”虽是“彩”的,但是它是陪衬的,也正是因为它的“彩”,才使得它能起到良好的陪衬效果,否则就事与愿违。

有了好的素材我们要学会把故事讲好讲精彩,那么,如何“彩云烘月”,把故事讲得精彩呢?这就需要对选用的素材,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情节突转法”,让材料的组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感”,将故事讲得曲折、跌宕,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

所谓“情节突转法”,是指演绎故事情节时,先用次要的几则素材顺着一个方向作陪衬铺垫,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情节的发展方向突然发生转折,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情节突转法”,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关键在于突转之前要选取与中心命意相反的事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再一下子倒转,给人一种峰回路转之感,使结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美国刀》一文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美国刀

杨汉光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这把刀一尺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

美国人的刀到了我们家了,用来切菜、切肉,尤其是砍骨头。美国人的刀不但锋利,而且坚硬。砍骨头如砍麻秆,一刀下去没有不断的。左邻右舍遇见硬骨头,也常常借我们的刀砍,砍来砍去就砍出了名,人人都知道,杨家有一把美国人造的好刀。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打刀高手,方圆几百里闻名,人称“刀王”。刀王见我们家有把锋利的美国刀,就非常不服气,特意挑选精铁纯钢,打造了一把硬刀,来跟这把美国刀比拼,刀口对刀口,奋力猛砍。结果,他精心打造的硬刀被砍出半寸深的缺口,而美国刀却完好无损。刀王生气地说:“美国刀真他妈的厉害,要是再跟美国佬打仗,咱也上前线,夺他娘一把好刀来!”

邻居們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像新的一样,寒光逼人。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失,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还出国留学。她去的地方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

父亲问:“为什么”

姐姐说:“美国好。”

“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方面都比中国好。比如,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他显得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甚至连看一眼都不允许。

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以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了。

父亲感到很惊讶,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好吗?为什么要回来?”

姐姐抚摩着父亲的银发轻轻地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会有一天比美国好的。”

刹时,只看见有两行眼泪,从父亲那爬满岁月脚步的脸上缓缓流过……

杨汉光的《美国刀》这篇著名的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顺势层层铺垫,结尾着力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作者尤其是在组合运用素材、巧妙安排故事情节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写文章必须运用材料,但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揽其中,用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必须根据你要表达的中心的需要仔细筛选、精心组织,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材料放在最后面,就能以巧取胜。本文的篇幅并不长,但时间跨度却很大,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美国刀”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作者也仅选用了几个材料:

①左邻右舍遇见硬骨头常借我们的刀砍;

②“刀王”打造了一把硬刀,来跟这把美国刀比拼,结果美国刀完好无损;

③邻居们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像新的一样。

至此,作者对“美国刀”的一而再,再而三地铺垫陪衬,引起了“我们”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一句“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把行文引入了对人物“姐姐”这一材料上。

④姐姐长大后去美国留学,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要做一个美国人,美国比中国好,就连四十年前造的刀都那么好。

以上四则材料(次素材),层层铺垫烘托蓄势,第五个材料-----

⑤两个月以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了。(主素材)

对文章前面的铺垫,不断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再通过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水到渠成地点出了“主旨”——“我从您(父亲)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会有一天比美国好的。” 小说结尾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更真实,更发人深思,读来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我们在高考的考场上写记叙文,也可以借鉴这种“彩云烘月”运用素材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写法,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刮目相看。

请看2017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

小镇火车

江苏一考生

“呜——”火车哐当哐当慢慢停下,吐出一堆白烟,惊得周围看车之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着。

当晚李老爷的儿子便难得和他爹说起话来。自从他坚持去新式学堂,李老爷气得抽了他一顿,两人便一直僵着。

“那火车可神奇了,你说黑煤咋就让它动起来还冒白烟呢”儿子问。

李老爷年轻时在大城市读了几年书,自认为见过世面,说话便总带着些不以为意。他看着这娶了四房小妾才生下来的儿子眼里灼人的对未来渴望的光亮,磕了磕烟杆。“这有什么……说不准和黄包车似的有人拉罢了。”

儿子“嗤”了一声,“怎么可能。不过确实和招黄包车似的,我一招手那车还真停了——开车的是我同学辉子!我也要学开火车,我要去外面长见识!”

“不准!”李老爷重重一磕烟杆,这小子心越来越野了。不过黄包车是好,他每回站在车夫面前招车,他们总笑着吆喝两句:“客人去哪儿?”就是跑起来颠了点。

小镇修铁轨通火车的事似乎丝毫影响不了李老爷,他仍旧每天抽抽烟,看看账本,偶尔去地头转一圈。

过了几个月,最近难得回来的儿子一进门就说他会开火车了,还说下周二辉子就让他正式开一次火车。

“你怎么能给人當车夫?”

李老爷气得摔了烟杆,心想或许得让儿子从学校回来了。天天向往外面与未来,以后还怎么做老爷?

周二那天儿子一大早就爬起来,说火车停在邻县,要赶过去。李老爷瞅了眼门外,朝阳绚丽却不如以往多彩,反是如鲜血般红得专一而热烈,仿佛在迎接新生。他爬起来,点上了烟。

这天天气是极好的,青天白云明日静静看着人间。李老爷想起了儿子的话,犹豫了一下,换了身马褂,取了最宝贵的一支烟斗,慢悠悠向城东晃去。

没有黄包车,累人。李老爷揩了把汗,终于还是顶着太阳爬上了铁轨。

恰好,远处火车正喷烟驶来。

李老爷看着那一点点大的东西,再次坚定了回去就让儿子退学的想法,这么小怎么挤得下几百人?不过他还是如同年少招黄包车那样站在它面前挥了挥手。李老爷看见有头从车窗里钻出来,似乎和那黄包车车夫在吆喝一样。他仰头,看着蓝到透明的天,忽然想起了年少读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中华之崛起,其希望……”

“快躲开——爹!”头脑里的话被儿子的嘶吼打断,他木然地睁眼,整个人被笼罩在火车的巨大阴影之下,温热的烟雾淹没了冷僵的躯体,一片白茫之中轰隆之音如同年幼时经历的炮火……

烟斗跌落,断成两截……

后来,李老爷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

这篇小说从开端到发展,运用三个素材,经过三重蓄势铺垫——儿子“坚持去新式学堂”,李老爷“抽了他一顿”;儿子“也要学开火车”“去外面长见识”,李老爷不答应;过了几个月,儿子要“正式开一次火车”,李老爷“气得摔了烟杆”。通过这些素材的陪衬铺垫,逐步表现了李老爷对火车的抵触。高潮部分——“这天天气是极好的,青天白云明日静静看着人间。李老爷想起了儿子的话,犹豫了一下,换了身马褂,取了最宝贵的一支烟斗,慢悠悠向城东晃去。”这里的景物描写,以极好的天气一扫父子矛盾的阴霾,李老爷在“犹豫”之中也有一丝期待,又让读者期待情节会在李老爷见到真火车后突转:李老爷会转变观念,接受新事物。结尾情节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突转,李老爷受到了惊吓,“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小说在读者瞠目结舌的震撼中结束:面对“火车”开进小镇这个新生事物(主要素材),李老爷父子两代人的冲突其实就是新旧两种思想的交锋。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多么强烈!

这篇小说正是通过“彩云烘月”运用素材构思情节的方法,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如果没有前面几则素材的陪衬铺垫,就没办法造成后面主素材的情节突转,主旨就得不到鲜明的揭示,当然也就收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骄龙戏珠”运用素材,让画面相映成趣、精彩纷呈

所谓“骄龙戏珠”,即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材料,让这些材料共同表现主题。 “珠”是文章的主题,这个“珠”当然是越精美越好;“龙”是文章的材料、这个“龙”当然是越骄勇越好。自古以来,我们把“珠”与“龙”扯在一起时,总是讲“二龙戏珠”“群龙戏珠”。这给我们一条记叙文运用素材的启示:两个或多个优异的材料放在一起,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我们知道,画面、场景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有时候我们在组材时,或者是因为一件事有地点的转移-----“空间位置转移”,或者是因为一件事有时间的间隔------“时间发生变化”,或者是因为相关的几件事发生在不同时间或地点-----“时空转移”,等等,必须将事件安排在两个以上的场面里展开,然后将一个个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形象感极强的记叙文。

“骄龙戏珠”运用素材,就是将所选的一组(二三则)材料,借助这种“时空式转移”来描摹不同的画面、场景,共同表现主题。这样文章不仅显得内容充实,富有意境,而且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诗词创作中常用这种素材组合的方式。“少年聽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也是宋词中运用几则素材通过描摹不同的画面高度概括人生的名篇之一。全词以“听雨”为媒介,按照时间(少年――壮年――老年)和空间(歌楼――客舟――僧庐)顺序来安排运用素材,将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描摹出了三种心境画面(少年风流,不识愁滋味;壮年飘零,悲凉沧桑;晚年憔悴,寂寞孤独),读来使人凄然。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也是对素材巧组合、妙安排的代表作,诗人把“乡愁”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的时序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运用素材,借助“时空式转移”来描摹不同的画面、场景,共同表现主题,是记叙文获得高分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里的,所以,在写记叙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骄龙戏珠”运用素材巧组合妙安排。

请看2017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北京考生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百年诞辰之际,正像梁启超先生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一样,我也愿用几张照片展示我心中的幸福中国。

第一张照片我想拍医院,准确地说应该是产房。

一张床上躺着一个女人,不,现在她是一位母亲了。她眼角挂着疲倦,眼神却透露着兴奋和温柔,满头都是汗珠,侧着头看着她的孩子。站在床头的是孩子的父亲,他看着孩子的母亲有些心疼,嘴角上扬,但眼神有些许惊愕,似乎想伸手去抱抱孩子,但又有些畏缩,手就这样悬着。站在床侧中间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欢喜得把皱纹都挤了出来。床尾站着的是医生,看着眼前的一幕,虽然他已见过无数这样的场景,但也不禁笑了起来。而孩子也在笑,不知是否因为他的名字叫“国庆”。

第二张照片我想拍养老院。

一扇半掩的门,门缝正对的是一扇窗,窗边有三个人。坐着的是一位头发已灰白的老人,眼神炯炯,透着点点求知欲望;左边一人,后背微弓,一手扶着椅背,一手指着屏幕似乎在说着什么;右边一人只露了半边身子,只能看见穿着白大褂,似乎是医务人员。透过窗子,能看见外面的空地,空地上有篮球场、网球场……远一点有健身器材,再远一点隐约还有一片湖,湖边有老人在钓鱼……

第三张照片我想拍西部,要航拍,拍全景。

一望无际的森林,就像热带雨林一样,一眼看不到尽头。这是哪里?它的名字叫西部大森林。什么?当然,它曾经的名字叫戈壁滩。真的?我也觉得是假的,可它就是真的。这一整块,以前是黄色的背景镶嵌点绿色,而现在是绿色中镶嵌着黄色。它的边沿是农田,农田边是一圈圈许多年前种下的防护林,曾经半死不活的防护林现在已枝繁叶茂,再也不会有人说防护林水土不服了,再也不会有人说种它荒唐了。

……

耳畔悠悠响起传唱千年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一百岁的中国,大同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画面美,材料新,立意深。作者采用“骄龙戏珠”的方法运用素材,选用的三个材料,按照“空间位置的转移”,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出了三个典型的场景、画面:“医院产房”、“养老院”、“西部一望无际的森林”。这真是三个非常别致的角度,作者就通过这三个角度,让它们相互映衬、相映成趣、精彩纷呈,共同表现“幸福中国”这一主旨。在这样“三足鼎举”之下,文章的主题能不深刻鲜明吗?

[作者通联:福州市闽清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火车材料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火车
最美材料人
登上火车看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