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教玩具用品开发设计的研究
2018-05-24陈英
陈英
摘 要:在我国,无论从教育设施、教育师资还是教育成果来看,盲童的教育都属于薄弱环节,大部分盲童在盲校中只学会了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在最具备创造力的年龄阶段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因此严重限制了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盲童教玩具的开发与人性化设计是盲童进入学校接触学习、感知生活、培养创造能力、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将学习工具与娱乐工具充分结合,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文章从盲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在盲童教玩具的设计特点、设计要素、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个人见解,表现了产品设计在盲童教玩具用品开发设计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盲童教玩具;创造力;开发设计;原则方法
盲童早期的教育包括基本的阅读与书写能力,定向与行走能力,日常生活技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具和玩具的支持和辅助,要求同时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质,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现代产品设计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盲童教玩具的开发与设计不再是传统形式,亟需从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出发,以人性化为主线,以人格形成为目的,最终与科技时代相接轨。
一、盲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分析盲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助于在进行教玩具设计时找到侧重点和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幼教和小升初初级阶段教育的盲童进行研究,这类儿童一方面慢慢认知外部环境和陌生人群,一方面逐渐接触知识学习,非常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心理缺失
盲童在对世界有了初步认知时,就要离开家庭,进入学前教育,接触其他儿童,接收新事物,而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就是视觉的直观感受。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只运用听觉和触觉会减缓感知速度,使得盲童会对周围陌生条件产生抵触心理,更会因为不能快速目标,自信心缺失,产生自卑心理。视觉缺陷会导致盲童在与他人交流情感,表达自己思想出现障碍,因此极易产生孤独敏感的心理。而出于自我保护,盲童会在成长和活动过程中出现“盲相”,这些异常的举动对盲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生理缺陷带来的心理缺失,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成长缓慢
五感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相辅相成。由于视觉的缺失,致使盲童五官与手脚协调能力较差。身体各方面因子,如身高、体重、肩宽等数据与正常儿童相比偏低,体质较为虚弱,而精细动作的模仿与学习同样迟缓,影响协调能力。动作的迟缓发展对儿童早期智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创造力
一些研究文献显示,盲童虽然视觉障碍,但是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创造性思维、独特敏感性等方面甚至比正常儿童出众。因此在针对盲童教玩具开发与设计时,不应只是停留保守的教育,而是关注其特有的创造力和个性,使其创造力被发挥与应用,这样有助于其深入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具备进入社会的优势。
二、盲童教玩具开发设计的建议
(一)感官代偿与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在感知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是五感相互配合。由于盲童天生的视觉障碍,需要依靠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代替视觉获得信息,因此在开发设计盲童教玩具时要利用其他感觉,同时要有兼具性,有助于协调性的培养。(1)如在盲校中盲童所使用的教玩具一方面利用听觉识别信息,一方面具备强化听力的功能。声音的识别要遵从愉悦性、可辨别性以及激发特性。研究表明,部分盲童在成长过程中对美好的音乐具有向往,可以从乐器的声音出发引起盲童使用的兴趣。盲童所处的环境并非一直很安静,同时伴有同伴的声音、外来声音和一定的噪音,因此用品在声音设计时要具备可辨别性。激發特性指的是如何把声音和产品结合,将他的注意力吸引而来。(2)利用滑动触觉和柔性触觉对用品的材质的形状、表面肌理进行特殊处理。同时,要注重教玩具造型的安全性,使得用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棱角的设计,由于盲童识别能力较差,材料的安全性也是重要内容。以触觉为主导设计时还要考虑材料与造型是否敏感且具有规律性,使得年幼的盲童较易学习和使用,太过复杂的造型反而容易误导。(3)利用嗅觉的感知通道,将教玩具用品赋予不同的气味和不同情感色彩……
人机工程学要求以人为本,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在使用产品时的尺寸要求等,体现了人—机—环境的相互协调。在盲童教玩具设计的整个周期中,都要以盲童特殊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主线,满足其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保证用品的功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
(二)兼具教育意义与创造力开发
视觉的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盲童的智力发育,教玩具的使用不是简单地学到理论知识,或者提供玩耍,消磨时光,而是在使用过程中开发智力和创造力,实现真正的有所学,覆盖人格培养、性格形成等多种教育意义,将玩具和教具结合不是非常容易。如今社会,网络的充斥和负面新闻的影响,孩童早熟、叛逆现象出现较早,教玩具的意义在于提前做好防范。“大禹治水”在于疏,不在堵,心理有一定缺失的盲童更需要做好疏通工作。
(三)增强用品的互动性
盲童受教育的目的不止局限于基本的自理生活、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而是培养与不同人群沟通、接收新鲜事物、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了盲校的同学以及不在盲校时,接触到的父母、正常儿童、社会。
在盲校使用教玩具时,要考虑多个玩伴同时操作的可能性,加入趣味元素、团体性质,以及教玩具使用的升级,从而激发兴趣。教玩具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盲人的使用特殊性,还要兼具正常人群的使用特点,有利于扩大盲童的交际圈,有助于增强互动性,消除盲童与其他人群的隔阂。当盲童通过工具了解到其他正常人群的心理和想法,便会打消内心的恐惧,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四)教玩具具备可成长性
幼教时期的盲童,生理快速成长,体现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心理亦快速变化,体现在喜好、兴趣等方面,而一般盲校中的教玩具忽略了孩童可成长性的特点,导致教玩具的使用率低甚至遭到废弃,而针对每一个年龄阶段设计出相适应的产品,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可成长性教玩具为设计师们带来了新的思路。首先,从视障人群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考虑教玩具的可调节性,通过变换其尺寸、大小和高度等方面使得教玩具为多年级的盲童使用,尤其是教具的设计;其次考虑可组合性,利用组合搭配的原理,将不同功能的单体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使用需求的组合性教玩具,例如,某一个单体符合低年级使用,通过组合其他单体,可以适应年龄稍大,生理心理均成长的盲童使用,这一来,加大了教玩具的利用率同时有利于集中存储;最后考虑多功能性,盲童感知世界、认知学习需要从听觉、触觉等获取信息,教玩具的功能的单一不利于协调性养成和全面发展,多功能教玩具满足了使用方式、年龄界限等多方面的要求。
(五)现代科技元素与智能材料的运用
盲童教玩具的设计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是一件好的盲童教玩具用品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技元素与智能材料有利于盲童使用,拓展其功能,提高盲人用品行业的水平,也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代科技元素,例如3D打印技术的广泛使用,解决了材料问题,使得更多多变复杂的造型得以实现,为盲童教玩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激发了盲童对世界认知的兴趣;可穿戴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产品、行动障碍人群产品的健康问题,这对盲童教玩具设计是一个良好的启示,盲校教师可以通过可穿戴产品传输的数据快速掌握孩童的理解程度、健康水平和安全状况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任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都在加快,对于盲人产品,技术的进步会使得其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因此开发设计盲童教玩具时还要考虑终端程序,即材料的应用是否可以被回收利用,只有符合绿色、生态化产品设计观念的产品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竹、木等传统绿色材料的创新利用与智能材料的研发可以促进盲童教玩具的开发。
盲童不能一味停留在传统的自理生活中,更要通过工具体验科技时代,具备科技智能的思维将来才能在社会中不被淘汰,因此,现代科技元素与智能材料的应用势在必行。
(六)结合盲童自制教玩具
普通幼教中,自制教玩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教育意义,利于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以及全身协调能力、空间想象力认知能力,以及对虚拟事物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更有利于幼儿从自我实践、与他人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加自信心。盲童是一类特殊人群,设计师无法真实全面地理解其内心世界以及心理所需,因此盲童自制教玩具的出现为设计师提供了灵感和参考。首先是研究盲童学习和娱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其次正确引导盲童设计并制作教玩具,这个过程可以分析出盲童对常用工具的使用特点、用法习惯以及身心需求的反映,最后认真观察盲童在使用自制教玩具时的可取之处和出现的不良状况,通过观察法和访问法做出总结,得出结论。遵从产品设计的十大原则,牢牢把握盲童的特殊性,以盲童自制教玩具为出发点,从造型、材料、功能、审美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开发设计出更加符合盲校使用的教玩具。
三、结语
总之,盲童教玩具的开发与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使用方式的优化,更是认知世界、感知社会、培养性格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无论对于学校、家庭、社会都具备重大意义。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盲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只学习生存之道,更能够学习如何享受生活,创造生活,这对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曹祥哲.盲人生活用品设计研究[J].北方美术,2013,(03):70.
[2]沈家英,陈云英.视觉障碍儿童和心理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9.
[3]钟经华.教具在盲校直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5,(05):47-51.
[4]林茅.谈自制玩具的“可玩性”與“教育性”[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2):4-6.
[5]朱易昊,毕琳琳.浅谈盲人玩具研发的意义和盲人玩具的未来走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359.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