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育錦:爱茶的“金属达人”
2018-05-24吴少菊
吴少菊
“是完整,不是完美。”身处苏育錶位于台湾彰化秀水隐隐散发着桧木清香的办公室中,聊起他的高山茶,聊起他创作的藏茗罐,话题往往还是会回到这一句话。
“我不认为世间有完美,我不完美,我也不认为我的创作是完美的。可是一件作品,如果是完整的,其实就已经不简单了。”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往往是“拙”的,他从学不会向天地、向自己讨巧, “我就用一点真心,做自己而已。”
即便是金属这样带着“冷感”的材质,也因着这份匠人诚意手工的“拙”,而令人自然而然地感动。
爱茶的“金属达人”
1993年,兵役结束没几年,苏育鍍就自己开工设厂,从事金属表面加工处理,专营美国商用水龙头品牌代工。2004年,他成立原葆企业有限公司,在金属材料的技术及应用设计领域里更上一层楼。 论及二十多年从事的金属事业,这位理性的“金属达人”,有着许多在制造业顶尖的专业经验或是技能可以分享;而言及“副業”,他又能沉淀出十分感性,细数过往与未来,语带情深。
他因偶然而爱香,藏香,也因为喜欢喝茶,而种茶、制茶,伴着他的“主业”,一路走来。 “香与茶是天地所蕴,它所教你的,与一位高高在上的学者所教你的是不一样的。人会因为很多事情被天地感动,顺应天地,你才会知道人在哪里。”所以,苏育錶始终要求自己“用尊重、敬畏、谦卑的心,面对天地万物”,也以这样的理念从容做事。
2008年, “厚工育匠”文创品牌创立。 “厚工”在闽南语中,是耗费工时、工序繁复的意思,品牌中也嵌入他自己的名字,既是寓意能量源源不息,也是一种坚定。苏育錶笑称,这其实是他的一份“私心”呈现。
北纬23.5度,2200公尺
北纬23.5度,交汇台湾岛2200公尺的福寿山脉处,苏育鏟的“厚工茶园”,即隐身此中——选用先民遗留下来的老树种,以高山岩石土壤层为底蕴,占据环境与地理位置上的得天独厚,造就高山乌龙茶的最佳“住所”。
山风、雨露滋养着茶园,同时,也面临着变化多端的高山天气的严酷考验。面积辽阔的茶园,每年春茶与冬茶的产量,却从来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制茶依然使用日据时代的传统机具,坚持保留古味。所制龙涎红茶、气韵炭焙茶、高山乌龙、高山着涎茶、极品冬片,或醇厚甘甜,或清香淡雅,皆体贴入喉,茶韵悠长。
“无论何种茶,都一定有它的工艺,也都值得尊重,但重要的是一定要‘干净。很多时候, ‘茶,其实都是被‘人,破坏了。”因此,厚工茶园奉行自然农法,不使用化肥,采用益菌生态防治害虫,力求土地的永续利用,与大自然共存。
面对一直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与气候,苏育鏟常会问问自己,还有多少年的好茶可以制作?他没有确切答案,唯有用心去做好每一年的茶,尊重每一片茶叶生命的转换。
藏茶醒茶的“神器”
而他开始制作“厚工罐”,起因只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留存爱喝的好茶。当百年前的工匠手工锻敲打造的锡罐,被淹没在现代纸盒、铁罐、塑胶罐里时,苏育鉉在考虑,如何以现代科技加上传统手工质感,打造可以传世的藏茗罐,替茶叶赋予最完善的对待与保存。
金属事业累积的专业经验。在制罐的过程中于他而言自是如虎添翼。尽管如此,不易把握的金属材质,仍耗费了他近2年多的时间,在丢掉了几千只失败的罐子后,终于找出均质配对,并稳定材质合金的配方,运用高阶精密金属工业设备处理,同时结合手工精制,从金属熔合到实心棒材、挖空成罐,历经「7道工序的“厚工罐”逐步成型。
历时8年,如今已有9种颜色,20多种器形,小至一二两装的随手罐,大至8斤重的七饼仓,为爱茶人奉上形色皆美的藏茶醒茶“神器”。
彰化的原葆工厂中,还特意辟出一处空间,存放着苏育鏟历年研发的各式“厚工罐”。而其中,还在进行着藏茶、醒茶的“实验”,他仍在不断找寻着茶与罐的最佳关系。 有人说,一只茶罐,是苏育錶将天、地、人融为一体的缓缓修行。“它或许不很华丽,或许没有精巧的雕刻,但我用最真的一点真心,来完整作品,注入能量。我很少会刻我的名字,一旦刻上,就一定会有能量与生命。一只茶罐,它能跟着你一辈子,并传承到下一代,我创造它,它跟着各自的主人走向世界各地,再带来各自不同的故事与我分享,这就足够了。其它的,我不会多想。”
“不完美”的安身立命状态
这几年,苏育錶在朋友的建议下,也开始尝试推广所制的厚工茶与罐,参与茶会,参加展览……为了照顾“厚工育匠”这个他一手带大,如今已迈入第9年,仍需要不断“付出”的一个“小孩”,他希望他在这之中传达的态度能被理解,能影响一些人。 这种照顾,无疑是辛苦的,也是孤独的。 “不是有毅力就好,还要很多投入。”这种投入,既要时间精力,也仰赖资金。苏育鏟以轻松的口吻直言很“累”,却像个宽容的大家长,包容—个孩子“漫长”的成长,并为其得到的点滴而欢欣,尽管,那与他所付出的并不相等。“怎么做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认真去做,到后面才会得到尊重。至少我过得很开心,至少我在做对的事。”
所以,他会愿意为了一次展览而认真投入漫长的前期准备,却不会要个“一定”的结果;所以,在任何的茶会,他都希望将“人”抽离,只注重茶,只回归到茶叶本身。
每年,苏育錶都会至少完成一至二项新产品的研发与产制。十余年的品牌探索之路,他也终于找到了虽然还不达“完美”的安身立命状态,但已能够“完整”地将他个人对生命价值的领悟,逐渐转换为品牌的核心价值。
“或许,这份匠心是孤独,是挑战,但茶,香,罐,会跟我一辈子。”不过是一点真心,也是一生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