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乌克兰参观核导弹发射井

2018-05-24谭武军

环球时报 2018-05-24
关键词:竖井指挥所阵地

本报驻乌克兰特派记者 谭武军

冷战时期,苏联战略火箭军掌握着令人生畏的核武器库。戒备森严的导弹基地、神秘莫测的地下发射井、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按钮”……这些冷战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如今在乌克兰可以亲眼所见。近年来,乌克兰各地兴起军事旅游热,只要游客花钱就可以享受实弹射击、乘坐装甲车和坦克等游乐项目。

建在核导弹基地上的博物馆

乌克兰首都基辅向南300公里的五一城拥有世界上唯一建在核导弹基地上的战略火箭军博物馆。苏联时期,这里曾是绝密的导弹基地,导弹发射井下隐藏着装有核弹头的导弹,所有导弹都瞄准美国本土。而现在导弹基地不仅对外开放,游客甚至可以按下“核按钮”,体验发射核导弹的感觉。

冷战时期,苏联共有6个火箭集团军,其中第43火箭军驻扎在乌克兰境内,五一城的导弹基地就是该集团军的一个导弹团。苏联刚解体时,乌克兰境内共有176枚洲际弹道导弹和1272枚核弹头,核武器力量位居全球第三,比法、英、中都要强,仅在五一城就有700多枚核弹头。也就是说,乌克兰仅继承了苏联1/6的陆基核力量,就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家。保留如此庞大的核力量对乌克兰来说,从技术上和资金上都是不可能的。1994年,俄美乌三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关于销毁乌境内全部核武器的协议。根据协议,2001年10月30日,乌克兰销毁了最后一口发射井正式成为无核国家。五一城这个废弃的导弹基地在美国人的建议下改为战略火箭军博物馆。这曾经让俄罗斯大为恼火,因为导弹基地完好程度非常高,对了解俄现有战略导弹部队的内部情况等仍具有重要价值。

博物馆由室内展厅、地面展区和地下指挥所三部分组成。室内展厅主要介绍苏联战略火箭军发展史、第43火箭军的军史以及导弹发射井和指挥所的内部构造等。博物馆讲解员大多是当年曾在基地服役的火箭兵,他们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讲解起来如数家珍。当天给记者讲解的鲁斯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此基地服役。部队解散后,鲁斯兰就转行当了解说员。当年绝密的导弹基地内部信息,已变成了他今天的解说词。

地面展区其实就是导弹团的阵地,包括营房、指挥所竖井和一个导弹发射坚井。导弹团共有10个导弹竖井,各个竖井阵地间至少保持10公里的距离,以防止被一个弹头摧毁两个或以上的阵地。阵地上摆放着苏军各种导弹和导弹发动机,其中大多都是由乌克兰著名的南方设计局研制的。最令游客惊奇的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SS-18“撒旦”洲际弹道导弹。这个黑色庞然大物只需3枚就能将乌克兰从地球上抹去。不过,第43火箭军从未列装过“撒旦”导弹。

地下指挥所是博物馆精华

冷战结束后,乌克兰共销毁175个火箭发射井和17个指挥所。当年的发射井或被炸毁,或用建筑垃圾和水泥填埋。幸运的是这里的这口发射井只填埋了2/3,其上半部分仍保存完好,这也是乌克兰仅有的一个部分保存的发射井。重达120吨的发射井盖,只需8秒钟就可以完全打开。苏联解体时,发射井里装的是SS-24“手术刀”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冷发射,最大射程1万公里,携带10枚当量在10万吨级的弹头。这些弹头是能够进行分导制导的,还能够进行末端机动,躲避反导系统的攻击。

发射井周围停放着不少保障车辆,包括50米长的导弹运输车。鲁斯兰说,这些导弹运输车只使用过两次,一次是1985年将新导弹拉到基地,另一次是1994年将导弹运回俄罗斯。

阵地的四周拉有高压电网,周边还部署了地震传感器、无线电定位检测系统和雷区。阵地里的碉堡可以360度无死角射击。当年,阵地上是不许任何人在地面活动的,所有人员都是通过阵地下面155米长的隧道穿行于指挥所、发射井和营房之间。

地下指挥所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地下指挥单元建在45米深的竖井之内,包括一套完整的生命维持系统和备用导弹发射系统。一旦战争爆发,这里可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独立生存最长45天。竖井内还有用于吸收中子弹爆炸所产生中子的石蜡,在一个竖井的修建中就使用了9吨多石蜡,这样竖井内的设备与人员就不怕中子弹袭击了。地下指挥所内的通风机、照明设备、电梯、电话、控制台都基本完好如初,一按开关就可以像当年那样运转起来。

地下隧道的尽头是双层的防冲击波大门,门上有密码锁。打开大门就进入到指挥单元。指挥单元重达125吨,高33米,宽3.3米,共有12层,最上面10层为设备层,第11层是指挥室,第12层是休息室。指挥单元与竖井井壁并不接触,这样可以减小遭受核打击时的震动。

“导弹已发射,目标华盛顿”

乘坐狭小的电梯,下到第11层的指挥室,这里有作战区位、控制台以及直通莫斯科的电话等。地下指挥所平时有6名军官值班,2人在11层的指挥室,4人在12层的休息室,每6小时换一班。提升战备等级后,指挥室将增加1名值班军官。不过听鲁斯兰说,导弹团历史上也只是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提升过战备等级。

指挥室控制台上有各种仪表和按钮。指挥员通过面板可以查看10枚导弹中任意一枚的技术状况,还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监视器查看地面情况。要发射核导弹,指挥所必须先接收来自莫斯科的发射指挥信号——即苏共总书记的“核按钮”手提箱发出的特殊通讯信号。然后指挥室内的两名指挥员要输入密码,转动钥匙,并同时按下各自操作台上的白色按钮,导弹才能发射出去。操作台最左边还有一个红色按钮,这可不是发射键,它是紧急终止发射键。

在鲁斯兰的鼓励下,《环球时报》记者与另外一名游客,同时按下1号和2号发射键,指挥室里顿时发出响亮的警报声,控制台上各种信号灯闪烁不停。鲁斯兰戏谑地说,“导弹已经发射,目标华盛顿。”这句玩笑话惹得大家哄然大笑。

走出地下指挥室,鲁斯兰不忘向记者推销博物馆开发的其他军事游览项目,包括只需2000格里夫纳(合5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乘坐苏军坦克在基地里兜风。对处于困境中的乌克兰来说,苏联留下的强大军事资源,或许是该国发展旅游,提振经济的一条出路。▲

猜你喜欢

竖井指挥所阵地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通风竖井地压计算
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成功运用 首次实现井下无人掘进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
战时指挥所
科学游戏孩子交往的新阵地
浅谈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竖井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美媒称俄建设“大量”核指挥所
基于ADC和层次分析法的指挥所通信装备效能评估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