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8-05-24周望高吴文溢曾锦浩柯于海林慧鑫陈国荣陈乐锋熊懿余少校陈泽华张振伟
周望高,吴文溢,曾锦浩,柯于海,林慧鑫,陈国荣,陈乐锋,熊懿,余少校,陈泽华,张振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4)
手为高度敏感且运动灵活的器官,软组织少而薄,且为身体外露部位,一旦出现肿物生长,多发现较早,绝大多数肿物都能以手术切除,疗效也比较满意[1]。手部肿物多为局部膨胀性生长,行肿物切除术后,局部会留下空间,形成死腔,术后伤口出血引起血液的淤积。常规采用胶片等进行伤口引流,但引流效果欠佳,影响治疗效果。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对18例行手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肿物彩超测量≥2.0 cm),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对伤口进行负压引流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65岁,平均35岁。病种:手部海绵状血管瘤2例,手背伸指肌腱的腱鞘囊肿2例,手指的腱鞘巨细胞瘤8例,手掌和手指的表皮样囊肿5例,手指外生软骨瘤1例。肿物部位:手掌6例,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2例。
1.2 负压引流装置的设计 将头皮针管的远端剪成斜面,远端的一段侧方剪数个小孔后放置于伤口内,头皮针管的另一端连接于5 mL注射器,将5 mL注射器的推拉杆于0 mL位回抽,注射器的针筒内就会产生负压,将一条支持杆架在针筒和推拉杆之间防止推拉杆回位。针筒内的负压通过头皮针管传导到伤口内,就能将伤口内的淤血引流到针筒内。
1.3 治疗方法 在臂丛麻醉满意后,充气止血带止血下进行手术。顺利切除肿物后,将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中的引流管远端一段侧方剪数个小孔后放置在伤口内。用3-0无损伤缝线缝合伤口。将注射器推拉杆于0 mL位回抽至5 mL处,使注射器管内产生负压,用1根支撑杆固定防止推拉杆回位,如果伤口出现漏气情况,可将伤口用纱块覆盖后贴膜封闭。松止血带后可见伤口内的淤血被负压引流装置主动不间断的吸出,针筒内淤血吸满后予计数后更换新的注射器。伤口引流管视引流液情况术后第1~3天拔除。
2 结 果
18例患者中6例手掌肿物引流量平均14 mL,12例手指肿物引流量平均为8 mL;18例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为11 mL。所有伤口术后均无感染,甲级愈合,术后手及患指无明显肿胀。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中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16指,良2指,优良率100%[2]。
患者,女,10岁,因发现左手背肿物3年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择期在插管全麻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见左手尺背侧皮下静脉血管丛增生、迂曲,皮下软组织增生,血管瘤组织累及第4骨间背侧肌。切除皮下增生的血管、软组织及受累的第4骨间背侧肌,见肿物约5.0 cm×4.0 cm×3.0 cm大小。用明胶海绵填塞第4、5掌骨间的空隙后,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后缝合左手背伤口,覆盖纱布后贴膜封闭伤口。术后伤口引流出血性液体约22 mL,左手背伤口无明显肿胀,皮肤无坏死,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术后2周拆除缝线。术后12个月随访,左手背皮肤柔软,伤口疤痕增生不明显,左小指掌指关节活动度良好。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 论
手部肿物生长后会在局部产生占位性的病变,并不停止的生长增大,手部软组织少而薄,肿物会影响到手的外观。肿物也能对骨质、肌腱等组织进行压迫,尤其是关节位置的肿物会影响到手指的屈伸功能,通过手术切除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本组病例均为软组织及骨的良性肿物。手部较小的肿物切除后通过局部加压包扎及用胶片引流都能解决伤口淤血引流的问题。
图1 手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后大体照 图2 伤口应用负压引流装置引流 图3 术后第3天伤口情况 图4 术后6个月伤口情况
本组选择术前彩超检查大于或等于2 cm的肿物。较大的肿物切除后手掌及手指部位会遗留较大的死腔,常规采用的胶片等引流不能对伤口内的淤血进行有效的引流。本组病例中2例为手掌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手部的海绵状血管瘤常侵犯皮下组织、肌肉、肌腱,手术切除时需切除广泛的被侵犯的组织,会造成局部皮肤下较大的组织缺损,形成较大的死腔,术后伤口内的血液淤积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伤口愈合不良等。在淤血机化后会形成较严重的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2例为手背伸指肌腱的腱鞘囊肿,本组手背伸指肌腱的腱鞘囊肿较大,术前彩超测量3.0 cm×2.0 cm、4.0 cm×2.0 cm大小。术中切除囊肿及周围滑膜组织后,皮下形成较大的死腔。5例为手掌和手指的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常为1个或多个囊肿肿物,肿物切除后常在局部形成死腔。1例手指外生软骨瘤,该患者为复发的单发指骨肿瘤,术中见皮下组织黏连严重,肿物和屈肌腱及腱鞘黏连,切除肿物后骨质渗血较明显。8例为手指的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是组织生长较活跃的良性肿瘤,来源于关节周围的滑膜组织和腱周组织,肿物通常生长在狭小的空间内,围绕手指环形生长或沿腱周呈纵形生长,并可压迫临近骨组织,造成骨皮质有明显的压痕。腱鞘巨细胞瘤切除后会在局部形成不规则的死腔[3-4]。
手指部位的肿物多发生在关节部位,并和屈伸肌腱关系密切。肿物切除术后,会有血液在肌腱和滑囊内扩散,术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流,腱鞘和滑囊中的血液在机化的过程中,使肌腱和腱鞘、滑囊间产生了广泛的黏连。还可引起骨和肌腱的黏连,进而严重影响到手指的屈伸活动[5]。
传统的引流方式使用橡胶管、硅胶管、纱布条、胶片等进行引流。其引流的机制是依靠引流物内外的压力差和液体重力作用进行导流[6],属于被动的引流方式,其存在液流方向不确定、导流动力小、易受患者体位改变的影响而出现引流不彻底、感染率高等不足,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用于四肢引流的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较粗大,不适合用于手部的手术,我们设计出适合手外科手术的负压引流装置,并将负压引流装置应用到手部肿物切除术中对伤口进行引流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负压引流装置作用原理为主动持续的对伤口内出血及渗液进行引流,使伤口内出血和渗液呈“零积聚”状态,并通过负压作用消除死腔[7]。
负压引流装置的优点:a)取材方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b)可精准计算引流量;c)引流充分彻底,减少伤口感染机会;d)减少伤口内瘢痕形成,减少肌腱黏连;e)消灭伤口死腔,促进伤口愈合;f)有效减少组织水肿,术后患指无明显肿胀;g)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8]。操作过程注意事项:a)创面彻底止血,伤口内负压状态可能引起出血增多;b)注意检查伤口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可用贴膜行伤口封闭处理;c)引流管术后第1~3天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
参考文献:
[1]王澍寰.手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85.
[2]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3]李淳,韦加宁,赵俊会,等.86例腱鞘巨细胞瘤长期随访结果[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3):151-153.
[4]潘勇卫,田光磊,荣国威,等.手部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3):152-154.
[5]魏壮,尹维田,刘飙.近节指骨合并肌腱黏连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4,18(4):208-209.
[6]郭玮,许敏.外科手术基本操作[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0-262.
[7]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6-149.
[8]陈乐锋,陈泽华,陈国荣,等.真空采血管在手部手术引流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7,33(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