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倍晋三的连任及对日本政治走向的影响
2018-05-23李乾
李乾
2017年11月1日下午,日本国会举行特别会议,选举自民党党总裁安倍晋三为第98任首相。这是安倍第4次出任首相,并有望成为日本战后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作为一个特征鲜明的政治人物,安倍晋三的连任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原因;同时,已获连任的安倍依然面临着上一任期留下来的诸多困难;此外,安倍的连任对日本国内政治的走向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讨论安倍连任的个人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开始,分析其连任后将面对的困境,并从日本国内的角度,探讨这一事件对日本政治走向的影响。
2017年10月22日,日本众议院大选,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以及盟友公明党赢得超过三分之二议席。11月1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后的第195届特别国会召开,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第98任首相。这是安倍晋三第四次当选日本首相,并有望成为日本战后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有33人曾经担任过首相。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佐藤荣作,于1964年11月9日至1972年7月7日担任首相,共计2797天。安倍晋三于2006年9月第一次当选自民党总裁,随即出任日本首相,将近一年后下台;2012年9月再次当选党总裁,12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胜出,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至今。经过计算,安倍担任首相的时间加起来将近1900天,到2018年9月将超过2400天,并且因为本次连任,到2021年9月将超过3500天。从日本政坛目前的状况来看,这并非是没有可能的。
在这一背景下,对安倍连任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试从安倍连任的原因和其将面对的困境开始,从日本国内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事件对日本政治走向的影响。
一、安倍晋三连任的原因
安倍晋三的连任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多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其可以赢得大选担任首相。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
1、个人性格气质与作为。在第一个任期之时(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52岁的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初任首相的安倍不免年轻气盛,进行了一系列贸然的行动,将防卫厅升为防卫省成为内阁级部门并寻求重新名正言顺地将自卫队升格为军队,丝毫不在意民众最为重视的经济问题,最终导致2007年9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败。这是自民党立党52年来第一次失去对参议院的控制权。安倍内外交迫,黯然下台,却对外宣称身体健康存在问题以作为借口,由此引发日本国内舆论与民众的广泛不满,认为安倍无法承受压力、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等等。安倍的形象一落千丈。
然而,从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以来,一改其之前被批评的脆弱、不作为的作风,行事变得果敢、强硬。在国内,曾说过“不懂经济学”的安倍大力宣传和推广“安倍经济学”,实行大规模的货币量化宽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长期增长战略,安倍本人称之为“三支箭”。“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姑且不论,至少表现出了对国计民生负责任的态度和大力改革的气势。另一方面,安倍在外交方面也表现得很活跃、很强硬。近年来主办七国集团峰会、促使奥巴马访问广岛、加入TPP、在全球领导人中抢先会见当选后的特朗普,这些动作都在日本国内获得了好评。当然,安倍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但客观上也让日本民众看到了其具有魄力的一面。此外,安倍极其重视东京奥运会,甚至自己变装动漫形象马里奥来进行宣传,东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他心目中的“第四只箭”。[2]正是由于以上安倍的个人气质及行为,帮助其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2、政治世家与财团亲属。安倍晋三政治生涯中的成就,与他的家世脱离不了关系。祖父安倍宽,战后组建“日本进步党”震动日本政坛;外祖父岸信介,第56任、第57任日本首相;外叔祖父佐藤荣作,第61任、第62任、第63任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前首相福田赳夫的得意门生,曾任中曾根康弘内阁外务大臣,后因病逝未能登上首相的宝座;岳父松崎昭雄是森永糖果公司社长,日本财界重量级人物;叔父西村正雄,曾担任日本兴业银行董事长。可以说,在日本这种“子承父业”和类似“金权政治”的政治环境中,安倍各个方面都占尽优势。
(二)外部因素
1、“七年七相”乱象。自从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卸任首相开始,日本政局进入了动荡期。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营直人、野田佳彦六人轮流上台,每位平均执政时间仅一年左右,这种状况极度不利于日本政府内外政策的实施。虽说在日本的政治模式中,政治家和官僚系统相对独立,并没有从实质上影响国家的稳定运行,但对于社会各界和民众来说,首相的频繁更换很容易引起不安和厌烦。因此,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就任首相以来,带来两任稳定的政治格局,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2、“小池旋风”失利。安倍晋三在大选中的胜利,与反对党的弱势密切相关。民主党政权在2012年下台以后,内部纷争不断,虽于2016年3月与大阪前市长桥下彻等人创立的维新党合并为民进党,并选出了莲舫这样有明星气质的党首,但依然回天无力,支持率长期只是个位数。这时,意外胜选东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横空出世,随后领导“都民第一会”在东京都地方选举中拿下过半议席,使自民党惨败,“小池旋风”由此席卷整个日本。2017年9月25日,小池百合子在东京正式宣布成立新党“希望之党”并亲自出任党代表,正式进军首相选举。但是,由于小池竞选策略存在失误,精于政务却疏于党务,党派的主张也缺乏实质内容,使民众对其逐渐失望,转而投向自公联盟。
3、自民党内部无人。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在众议院占据多数的政党总裁将出任首相,但政党本身也会定期进行选举,只要政党内部总裁人选发生了变化,首相也会随之改变,所以首相这一职务权力相对他国来说不是很大且不够稳定。在自民党内部,还有几个人物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对安倍造成威胁:麻生太郎当过首相,显然能力不足,况且为人和行事乖张,着實不适合首相一职;谷恒祯一是上任党总裁,并不寻求连任;二阶俊博是温和派的代表,任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之前曾在党总裁竞选中败给安倍且自民党内部要求团结,因此无意竞争;石原伸晃资历尚浅;野田圣子曾任自民党前总务会长,上一届想要与安倍竞争也因无人支持而作罢。由此可见,不论是因为自民党内部为了大选提倡合作团结,还是从各个党高管的能力与资格来看,除了安倍似乎无人可选。
4、国际形势的变数。在大选之前,安倍晋三的支持率曾因“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丑闻事件大幅下滑,甚至一度跌至30%的红线以下。这时,朝鲜进行了一系列的导弹试射和核武器试验,令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大为震动。日本国内也不例外,舆论普遍对朝核问题表示担忧。国际形势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转移了日本国内的矛盾,安倍及其团队又大力塑造一种临危受命的形象,使得支持率又开始逐步回升,这客观上有利于安倍的重新当选。
二、安倍晋三连任后的困境
(一)丑闻风波尚未完结
安倍的丑闻风波涉及“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两个事件,分别通过家属和部下与其紧密相连,内容也基本是以权谋私的黑幕行为。此前,因丑闻的巨大负面影响,在野党纷纷呼吁进行严密调查与追究,于是安倍不得以用出了最大的“杀手锎”,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大选来逃脱罪名。现在安倍重新当选,连任首相,但也无法完全消除丑闻的影响。首先,在野党势必继续进行追究或以此作为把柄;其次,对这种为一己或一党之私而滥用解散权的首相,民众也会存在相应的不满;最重要的是,安倍大肆说谎,极力与丑闻撇清干系的做法影响十分恶劣,有学者认为并非才能而是诚信这一“中心形象”的崩塌是安倍支持率大幅下跌的导火索。可以说,在这场“政治投机”中赌赢了的安倍,只是暂时的小胜,并未完全摆脱丑闻风波的不利影响。
(二)“安倍经济学”受到质疑
“安倍经济学”是指安倍2012年上台以来实行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主要手段为实行大规模的货币量化宽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长期增长战略,安倍本人称之为“三支箭”。前两个政策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加大货币的印刷量,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使日元贬值,虽有利于出口但也导致周边国家的不满。最主要是“第三支箭”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安倍的第三个政策基本处于“脱靶”状态,结构性改革进行的并不顺利,大部分政治资金都用于修改宪法和恢复军队。在政治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医疗、劳动法改革等结构性问题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这些棘手却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被安倍政府搁置了。从短期看, “安倍经济学”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显然长远看来过于乏力,因此饱受质疑在所难免。
(三)自民党党内的压力
派阀是日本政治的原点,战后日本政坛的每一次大变动都有派阀活动的身影,派阀成为“党中之党”,左右着自民党政治家的聚散离合,并影响着日本政坛发生结构性变迁。在自民党内部,以“大嘴”出名的前首相、现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的麻生太郎,在安倍连任后多次曝出选举胜利“多亏了朝鲜…胜选有朝鲜一份功劳”等言论,鼓吹“面临国难的选举”,引起舆论哗然和在野党的猛烈抨击;还有,担任多年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在之前的党总裁选举中虽然输掉但依然蠢蠢欲动,其派阀水月会的目标就是使石破茂当上首相,这也给安倍增加了压力;另外,担任总务相的野田圣子在之前的记者会也强调了参选的意愿,表示“希望总裁选举时总有女性候选人”,但因没有得到20名推荐人而放弃。可以说,自民党内部派阀林立,这有利于党内民主的建设,同时也会存在分歧,这些分歧的加剧会对安倍新的任期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
三、安倍晋三连任对日本政治走向的影响
(一)执政时间延长
2016年7月,安倍在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取得参议院选举胜利后就开始酝酿延长总裁任期。随后,在安倍授意下,自民党“党和政治制度改革实行本部”开始研究修改党章。同年11月1日,自民党召开总务会,批准将党章中规定的”最多两届六年”的总裁任期延长为“最多三届九年”,并决定将在2017年3月5日召开的自民党大会上正式修改党章。2017年3月5日自民党召开党大会正式决定修改党章有关总裁任期的规定,完成了延长总裁任期的最后一道程序。
这就意味着,安倍可以于2018年9月第三次竞选自民党总裁。接下来,若是顺利通过2018年12月任期届满的众议院议员选举和2019年7月的参议院定期选举,单从制度安排来看,安倍可以顺利地连任到2021年。这个先例将对日本现有的政治体制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真的能够连任到2021年,安倍将成为日本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同时也将主导2020年东京奥运会与残奥会,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会有更长的时间来修改宪法。
(二)修宪可能提高
日本宪法第九条,是《日本国宪法》中较为著名的一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占领时期撰写。其主要内容为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 “放弃战争、战争力量及交战权的否认”,包含以下两条:
(1)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安倍对日本宪法第九条的修改之心已经路人皆知,他的连任,势必意味着修宪可能的提高。根据日本宪法,修宪首先需要得到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赞成,然后举行全民公投,半数以上赞成才算通过,难度极高。但这一次,自民党和公民党的执政联盟已经在众议院获得稳定的三分之二多数,希望之党也对修宪持积极态度,修宪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修宪就主要取决于日本内政的博弈和民众的态度。从此次大选的结果看,自民党的整体得票率并不高,但如果后面几年安倍执政顺畅、民意走高的话,半数以上赞成是有可能的。
(三)自民党“一党独大”强化
2017年10月22日的第48届日本众议院大选,在众议院全部465个议席中,自民党赢得283个议席,单独一党就已超过半数;自民党的执政盟党公明党获得29个议席。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共计获得312个议席,超过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席。这是继自民党在日本进行的第47届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公明两党共获得了325个议席超过议席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后,再次取得选举的大胜利,也证明了日本自民党“一党独大”已成为日本的常态化政治现象。此外,立宪民主党虽然在最后拿下了第一大在野党的位置,465席中荻得54席,但也是日本战后最小的第一大在野党,之前最小的第一大在野黨是2012年的民主党,3年执政元气大伤的民主党只拿下57席。这两方面都说明,从2012年自民党再次上台以来,其优势地位重新确立,且近年来越来越稳固,不可动摇, “一党独大”的状况可谓是不断强化。
(四)政治联盟存在分裂可能
近年来,公明党作为执政联盟“自公联盟”的组成之一,党的形势却没有跟随自民党一样向好发展。在第48届众议院大选中,自公联盟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公明党仅仅获得29个席位,这是自2012年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该党获得议席的最低纪录。因此,公明党采取与自民党拉开距离、进行制衡等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曾表示,公明党对修改宪法的理解为“加宪”,即在现有宪法条款不进行改变的情况下,加入环境权等新添条款,这与想要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自民党主张显然相去甚远。此外,山口那津男多次强调修宪问题应与各大在野党达成共识,并表示要想得到国民的理解也绝非易事,这可以说是与安倍的想法南辕北辙。自民党想要修宪,通过与虽为反对党但同样秉持保守主义理念的希望之党合作仍然可以超过三分之二议席。诚然,公民党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增加党派的影响力,但在自民党一家独大优势尽显的局势下,有可能会导致执政联盟的分裂。
安倍晋三的连任及其领导的自民党继续执政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通过研究安倍连任的原因和困境以及分析该事件对日本政治走向的影响,可以发现本次大选结果的一些特别之处:(1)政治投机色彩相对浓厚;(2)任期、修宪等方面开创了先例;(3)自民党一家独大现象愈发明显;(4)受关注度较高,对国际关系影响较大。
显然,本次安倍连任对日本国内政治的影响较为深远,而一国国内政治的走向对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未来日本政局的变化值得进一步去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