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探究
2018-05-23唐娟娟
唐娟娟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加大对科研资金的投入,这就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尤其重要。本文针对目前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力求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更好的服务科研人员。
近两年,为了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国家连续出台了中办发【2016】50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科教【2016】113号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7】6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强调了简政放权、放管服务、优化服务,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更好的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新政策强调简政放权,有些科目在文件里没有明确的规定,比如间接费用中的管理费和绩效支出,而是把权力放给了单位,要求各单位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制度,使单位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有了更大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者沿用了之前的制度,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的变化及时修改,导致单位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还有些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项目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实际执行中对项目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很多漏洞,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经费的预算是后期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要想顺利通过验收,必须重视预算的编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项目经费的预算由项目组负责编制,他们往往更重视是否能够成功立项,忽视了经费的预算,对经费的预算不是经过反复测算得出来的,而是凭借经验,脑瓜子一拍编出来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又加上后期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导致项目经费在后期执行中经常出现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三、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管理,项目部门负责项目研究进度等当面的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管理等。部门之间各自独立,缺乏交流、信息不及时共享,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面的监控,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进度与实际完成进度不符等情况。同时,各管理部门之间往往分工不太明确,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项目经费的管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不重视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购买、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三个环节,目前在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采购环节,项目组在购买资产前往往各自为政,不去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资产重复购买问题严重,资产利用率较低,有些资产在項目完成以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也没有人去维护、管理,浪费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包括间接费用管理制度、项目经费合同的管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流程等。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坚持从项目经费支出、项目完成质量及项目完成进度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管理和追踪,确保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二、建立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综合考虑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与项目经费预算相关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有法可依。制度中应包括项目经费使用原则、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经费审批权限等内容,还应该规定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增强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经费重要性的认识,对项目组成员、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普及财务知识,提高项目组成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转却把握项目的需求,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财务人员应该准确把握国家相关财务制度,重点对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及数字的计算方面进行审核。
三、确定各部门权责,各部门定期沟通。按照项目从申请、执行到验收的各个环节,制定制度明确各部门具体的分工,做到有法可依、各司其职、避免推诿。各部门定期(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开一次调度会,逐个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交流信息,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临近验收的时候才想办法。各管理部门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才能使科研人员解放出来,专心于科研工作。
四、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通过整体规划购买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的合理性。统一管理资产,构建资产共享平台,避免资产的重复购买。其次,建立、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比如资产购买流程、使用和维护制度、处置制度等,严格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只靠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制度的完善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本文提出的解决思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