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生死局
2018-05-23钱玉娟
钱玉娟
应该为公众提供怎样的视听内容,短视频平台通过近期的治理找到了明确答案。
作为曾经的快手一哥,牌牌琦凭借“社会摇”红遍了整个网络,他那具有魔性的“舞蹈”也遭到了众多青少年的争先模仿。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自己竟然会成为快手中最快被封杀的主播。
在被封杀后,牌牌琦选择入驻另一短视频平台抖音,但不幸的是仅仅注册数个小时后,还未直播的他再次遭到了抖音的封禁。
与牌牌琦有着同样遭遇的主播很多,像在快手拥有超千万粉丝的老主播仙洋,同样在被封杀后再无露面的机会,只能选择去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以盼望着有天或能“东山再起”重回短视频平台。
当头棒喝
自步入4月以来,持续火热的短视频平台连遭监管“冷雨”,整个网络平台迎来了“大清洗”。约谈、整改、下架等一套“组合拳”,给一路狂飚的短视频行業踩下了“急刹车”。
4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首先约谈了今日头条与快手,要求全面整改。随后,快手、火山小视频的安卓版于4月5日悄然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4月6日,国家网信办约谈快手与火山小视频,要求全面整改,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王乐乐”“杨青柠”“仙洋”“牌牌琦”“陈山”等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号。
4月8日,央视《中国新闻》的相关报道中更是将以上违规网络主播再次点名批评封禁。
不止如此。4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并要求该公司举一反三,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
在这次的大整顿中,曾经的第一平台快手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其平台上数名千万级别的主播被责令严整,像上文提及的牌牌琦、仙洋等5名快手主播更是遭到了封杀。
与此同时,为警示各地直播短视频平台引以为戒,网信办还指出,将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实际上,早在监管层严令整改前,这些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平台便因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种种原因被诟病,且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
备受社会关注的还有,像湖北一位网友因模仿某短视频中的高难度翻跟头动作,不慎将其两岁女儿摔伤,导致女童脊髓严重受损;更有两名湖南籍主播为了提升短视频的点赞量,公然爬上一辆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耍酷”,最终以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
毋庸讳言,某些网红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呼百应,他们也十分习惯自己的生活被关注,于是绞尽脑汁“独出心裁”地录制短视频,吸引网民的关注。反观这些小视频的功能,就是供一些用户打发无聊时间,发现趣味或感兴趣的内容。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短视频平台不仅会让成年人“上瘾”,甚至一些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在课余时间看起这些短视频就没头,常常能保持四五个小时,某些热门视频还频繁出现未成年人禁忌的内容,完全没有健全的青少年保护机制,给他们带来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导向。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经常在推荐的短视频里看到炫富、骂脏话、虐待动物、自虐式的苦情戏、无底线恶搞、宣扬早恋等内容,“在刚刚看到这些东西时,会觉得还算有趣,可一旦刷累了,就会陷入死循环。”某短视频平台的注册用户坦言。
他甚至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哭诉,“怎么恶趣味竟能成了‘香饽饽?自己的时间被这些雷同却又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点点榨干,接踵而来的便是颓废感,有时甚至会让人沉迷其中,忘记了世界的多元和宽广。”
“低俗流行”
据《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人,网民渗透率达54.3%。
这一数字足以引发短视频领域的风起云涌,加之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49.1%的受访者每天大约花费半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而有66.3%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
不难想象,短视频的诞生及发展,以及分享型经济的进一步催化,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从围观走向参与,同时让依靠UGC内容充盈平台的短视频领域泥沙俱下。如此一来,如何加强审核把关取精去糙,已成为众多短视频平台难以躲避的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题。
“为何低俗违规内容反成热门?”网友们抛出了这个疑问,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强调,“低俗传播”现象背后,是一些短视频平台对其算法推荐和分发机制缺少应有重视。
“平台要为热门推荐的视频作品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内容推荐必须考虑社会影响,不能满足于‘掩耳盗铃式的传统监管模式,放任低俗违规内容传播。”朱巍认为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中立和机器推荐,不应成为推脱审核和把关责任的借口和理由。毕竟不少用户对低俗内容争相模仿导致其广泛恶性传播,既与主流文化背离,更会导致“低俗即流行”的错误认知。
其实,自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后,就“构筑良性内容生态”的呼声一直存在。
对于平台而言,理应有所作为。而今看来,整改不失为市场除弊的良方。目前多数短视频平台明确规定不得散布色情、淫秽、暴力或教唆犯罪等内容,否则将对上传者进行封禁处理。还有一些平台通过建立自律委员会、允许用户剔除相似内容视频等方式,加强内容整治。
当然,除了平台自查,监管者也不应缺位。“整治低俗内容,不能仅仅是平台把关审核被动‘救火,监管部门要主动治理、防患未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还指出,目前还有一些短视频处于监管盲区,对此,监管部门应当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
背后推手
一些聚集于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专职”网络红人,发现越是离奇乖张的内容越易博得眼球,进而带动流量,“流量就意味着是钱,是收入”,于是他们靠出位赚取利益。此外,还有一些默默无名的用户,偶有机会出现高浏览量后,便在粉丝数及点赞量方面相互攀比,逐渐效仿低俗无聊的内容,进而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辣眼”视频内容的出现,在被受众指摘的同时,“低俗流行”与背后推手的纵容不无关系。这些短视频平台所属的像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腾讯、秒拍等产业参与者难辞其咎。
瞄准“流量就是收益”的盈利模式,加之资本的大力助推,不少互联网企业相继进军短视频行业。但在拼补贴、拼流量的市场竞争中,视频平台的准入门槛和内容审查逐步降低,一些平台不但不制止违规账号的行为,反而通过重点推送、置顶显示等方式,对低俗内容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一度给那些散步低俗恶搞网络视频的人以缺口,短视频传播的内容也泥沙俱下。
究竟应该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视听内容?近期短视频行业的治理规范,或给出了明确答案。网络短视频不能只是用户们的“个人秀”,还应当理性创新,在公益、科普等方面加以利用,或能产生更大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清理整顿后,短视频行业或将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