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助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018-05-23郑新立
郑新立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资源要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
特色小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九大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判断,这就是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根本途径。因为目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 城乡居民收入现在是2.7:1,中西部的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城乡的发展差距又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一个本质的反映,区域发展差距本质上又是城乡发展差距的反映。中西部地区跟沿海地区比,城市的发展水平没有多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中西部的农村跟沿海的农村发展差距拉大。所以解决主要矛盾,应当聚焦到中西部农村的发展上,通过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第二,城乡融合发展是基于城乡市场行政分割的现状提出来的。
为什么造成了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两个市场的行政分割,城市的市场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要素的市场化,而农村的生产要素处在半市场化,或者完全没有市场化的状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生产要素总是向那些能够获得更高的交换价值的地方流动。由于农村的市场化程度低,所以农村的要素就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改革开放这个过程持续了40年,40年来农村的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支持了城市的繁荣。改革开放40年,我们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像一个个抽水机把农村那点儿可怜的积累能力抽出来,集中投放到城市,投放到国有企业,投放到国家的重点项目,投放到沿海地区。因为农民那点儿积累在中西部地区没有投资项目,得不到好的回报,所以很自然地跑到城里去了。农村的土地,用很低的价格被政府收购了,给点儿补偿费,通过“三通一平”、招拍挂,价值升值几十倍、几百倍,增值的巨大收益70%由政府拿去了,20%多由开发商拿走了,农民获得的回报只有百分之几。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三大要素,40年源源不断地由农村流向城市,这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导致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
所以落实十九大关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战略,要抓住根本,抓根本就是要抓市场机制,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的、自由的流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这几个词的变化里面都有深刻的含义。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把政府作为主体,政府来统筹城乡,这样能加快农村发展。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出了一个方向,要往一体化的方向去努力。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都还没有解决发展的道路问题、机制问题。十九大提出了融合发展,这就解决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问题,融合发展不是城乡两张皮的发展,不是政府通过财政的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来实现农村的发展;而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市场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
特色小镇的资源要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所以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我们国家、我们党对城乡发展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找到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就是要融合起来,不要再分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城市土地、农村土地,城市职工和农民工。所有这些界限都要打破,城乡融合发展融为一体,就找到了加快农村发展的强大的动力机制,利用市场强大的威力来加快农村的发展。这是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
第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比较机动灵活,去年国家发改委、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联合发了文件,文件的第一段就把特色小镇和建制镇区别开了,特色小镇机动灵活,就是在几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根据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通过产城融合来实现它的发展。特色小镇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是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也可以以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也可以以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的综合开发来建成一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产品虽然小,但是可以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的大生产,一个小产品可以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世界第一,小产品大市场。在特色小镇这样一个很小的区域里通过专业化协作,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特色小镇是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不以小农户作为主体,以小农户为主体搞不起来特色小镇,必须以公司或者是以合作社为主体都可以搞出特色小镇,进行企业化运营。
通过特色小镇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农民的就业。有几个典型案例,比如台湾省农村搞得很好,台湾农村都是搞乡村旅游,搞农业观光。台湾的农民比大陆农民的收入要高得多。第二个样板是韩国,韩国40多年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在1:0.9左右,韩国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主要是两点:一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搞了新农村建设。二是韩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出售自己的土地获得了财产性收入,一下子爆富起来。还有一个样板是欧洲荷兰,荷兰只有22万农业劳动力,去年农产品净出口400亿美元。中国2.2亿农民劳动力,农产品净进口400亿美元,荷兰有我们千分之一的劳动力搞了400亿美元的顺差。荷兰一个农民一年可以创造5万欧元的增加值,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还要高,荷兰的农民真正做到像总书记说的是一个体面的职业,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
第四,运用土地市场杠杆撬动城乡融合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三块地的改革做出了明确的部署,承包地实行三权分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分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用城市的土地同权同价。三块地的改革的推进将会成为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以三块地为平台,就能够撬动城市资本下乡。
今年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有了新的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新增耕地和土地占补平衡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要建立跨省域调节的机制,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扶贫工程和乡村振兴计划。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就是农村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不仅可以在本省本地交换,而且还可以跨省交换。
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对跨省域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调节机制出台了一个办法。总之,跨省域建设用地的调剂为建设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将成为一个撬动特色小镇建设,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大家要利用好这个政策,逐步地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调节机制,使土地跨省域调剂所获得的收入能够更多地补偿给退出宅基地和房产的农民,使他们能夠获得更高的资产收入,在城市里面买一个房子或者租一个房子,从而有利于农民工的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