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艰难起步 前景可期

2018-05-23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通厂商小米

张兴军

小米未来的道路仍然不是一片坦途,先行者华为积聚了15年才实现了今天在芯片研发的成就,对于跨界者小米而言,需要付出更多才能够看到前方的光明。

2017年2月28日,对于小米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小米首款自主研发手机芯片澎湃S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面世。这也意味着,小米正式成为继三星、苹果和华为之后的全球第四家掌握芯片研发技术的手机厂商。

澎湃SI芯片定位為“可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作为小米松果芯片的处女作,这款可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以实现性能与功耗绝佳平衡为设计目标,追求通话更清晰、拍照更好和更安全用户体验。

在澎湃S1成功面世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小米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取得了芯片研发的阶段性胜利。从2014年10月16日成立松果电子,到2015年完成芯片硬件设计、芯片样品回片和第一次拨通电话,再到2017年2月28日正式发布,小米再度论证了其“专注口碑极致快”七字要诀实践能力。

值得称赞的是,小米在发布芯片的同时也发布了搭载澎湃S1的5C型号的次级旗舰手机,尽管这款机型在销量和用户评价上并不尽如人意,但小米的这次从0到1的突破仍然可以看做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一次卓有意义的尝试。

模式掣肘

复盘在芯片上拥有核心优势的企业,会发现在项目上马之时几乎都面临过不同程度的内部挑战。包括韩国的三星,国内的华为,在当时都遭受了来自内部的强大质疑。其原因,无外乎是研发成本高昂,但见效却异常缓慢。但在今时今日的中国,自主研发的共识与氛围已经逐渐成型,尤其是在中兴遭遇到不公的制裁之后。

芯片是手机科技的核心和竞争的制高点,如果想要成为一家生态型公司,手机厂商必然需要掌握核心科技。虽然当前中国手机厂商占据了世界出货量的大半壁江山,但在利润的头部市场几乎没有本土厂商的身影。

“高峰时期世界前十四名的手机厂商中,有十一家来自中国。然而这并不足喜,因为苹果、三星拿走了行业利润的101%。”一位手机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不无感慨地说。

作为手机厂商,小米近年来在制造领域频频发力,在新国货的思维之下,小米凭借生态链的优势,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频频发力,其旗下产品涵盖智能手表、手环、无人机、电动平衡车等几乎所有领域。

众所周知,小米通吃市场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成本定价策略”,但其核心元器件又几乎多半来自外部供应。而供应链,几乎是包括小米在内的所有厂商的最大难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时下被重点聚焦的芯片。

和多数本土厂商一样,近年来小米手机的高端机型均是来自高通,而后者的供应量与供应节奏,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小米量产的速度。在一次发布会上,雷军放出一张网友上传的图片予以自嘲,图片上的配文是“社会我雷哥,人狠货不多。”

小米作为中国名列前茅的出货量巨头,事实上已经与高通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犹记去年年底,博通欲收购高通之时,后者在中国的举行的技术与合作峰会上,小米、OPPO和vivo等主要厂商纷纷为之站台。博通在业内的名声并不响亮,一旦收购成行、高通易主,势必给“嗷嗷逮捕”的中国手机厂商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既已达成的合作关系和价格体系难免会产生波动。

小米总裁林斌在上述峰会上的讲话也颇为直白:“高通每一代产品都是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不是1-2年就能够做出来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产品,被收购最担心的是未来还有没有划时代的产品,我们特别担心,所以全力支持高通。”

生态逻辑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唯一道路,便是布局艰难的自主研发之路。与网络公司的阿里巴巴和制造企业的华为相比,小米筹谋自主研发的原因更为直观。

小米是一家以“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为价值观和以性价比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制造企业,对于芯片的布局也更利于其在将来掌握定价优势,从而进一步夯实自身的生态基础。而横向比较,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三甲都有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小米希望尽早跻身其中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其次,在创新话语权的争夺上,小米也不希望落后于同行。目前来看,小米国内的远期对手只有华为一家,后者在国际化上的突围、利润上的可观都非小米可比拟。尤为重要的是,华为凭借着自身积累的专利保有量,已经具备了和高通等重要厂商平起平坐、交互授权的地位。

事实上,自主研发的长远价值非常明显。以芯片为例,如果经过数年积累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会直接体现在成本、利润的此消彼长上。小米每年上亿部的手机销量,其中绝大多数是中低端机型。从小米澎湃S1研发的阶段性成就来看,未来数年实现这类产品的芯片自给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难事。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在芯片上进一步突破,自己也就掌握了在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从而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的压制。

当然,自研芯片也有助于厂商进行软件优化,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小米从诞生开始便是从软件开始的,不断优化和迭代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打破外部封锁从而自力更生也出自于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情感使然。多年以来,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国人所使用的高端产品尽皆进口抑或合资品牌,来自消费者的对中国高端制造的期盼已经由来已久,提倡“新国货”的小米显然对此深以为然。

前路可期

林斌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坦言,要做成新国货,光靠小米不行,因为很多元器件在找不到供应商时,只能自己设计开发。但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研发的基础和能力。

林斌发出此番感慨之时,事实上正是小米受制于供应链难题,出货量萎缩和销售量下滑的前夜。在此之后,雷军、林斌通过与高通、三星等核心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关系,才最终解决了芯片、屏幕等的供应难题,供应链难题也为之缓解。

当时,澎湃S1的闪亮登场,为处于困境中的小米打了一针强心剂,为其重夺市场开了个好头。在一个被称为“十亿起步,十年结果”的领域,小米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小米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的论证,其在新零售领域的引领和生态链的布局,让这家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成就了近千亿美元的估值,可以想见的是,未来小米在资本方面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当然,小米未来的道路仍然不是一片坦途,先行者华为积聚了15年才实现了今天在芯片研发的成就,对于跨界者小米而言,显然要付出更多才能够看到前方的光明。

猜你喜欢

高通厂商小米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高通、苹果专利案新进展:苹果拒绝与高通和解
杜小米的夏天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福布斯》欧盟罚高通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