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看国学的推广与普及
2018-05-23段如卉郭明钧陈佳梁心怡刘鸿艳
段如卉 郭明钧 陈佳 梁心怡 刘鸿艳
【摘 要】随着文化类节目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华文化。前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后有《中国诗词大会》。这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电视文化节目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学的传播,但是又可能产生一种消极竞争,对此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Abstract】With the broadcast of cultural program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culture. There are "Chinese Characters Dictation Conference" and "Chinese Idioms Conference" and "Chinese Poetry Convention". This kind of TV cultural program with great influence carries a rich humanistic connot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promoted the spread of Chinese studies, but it may also produce a negative competition. Based 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deep analysis.
【关键词】国学;中国诗词大会;人文内涵
【Keywords】sinology;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4-0112-02
1 引言
中华民族本是一个拥有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而这些我们应该熟知的传统文化却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黯然失色。但是近几年,一档新兴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起了一波诗词浪潮席卷全国。节目展示了以诗词为代表的国学的无尽魅力和顽强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诗词,关注平淡已久的国学精粹,国学所包含的艺术和思想也被重新挖掘,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
2 国学现状
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1]。本文主要以其中的诗词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线上和线下调研。
首先,我们在网上发布了电子问卷,主要围绕“您认为什么是国学?”、“国学推广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回收了664份网上调查问卷后,关闭后台,对回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吸引了很多人开始关注国学,但是这种吸引是具有暂时性的,依旧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甚至有四分之三的人每周愿意花费在了解关注国学上的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线下实地采访方面,本文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以及南京审计大学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了相关实地采访调查。在回收的368份有效问卷中,97份来自大一年级,95份来自大二年级,88份来自大三年级,52份来自大四年级,36份来自其他年级。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国学就是诗词歌赋,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国学的认识不夠充分,不够全面,再加上课余时间很少有人将精力放在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以对于国学的概念也是含含糊糊,只能说出自己记忆中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很多人对国学这个概念不甚了解,但是大部分人都看过《中国诗词大会》,这也说明在《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取得巨大成功后,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的手段来宣传国学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并且大学生也重视学校与家庭环境对于培育孩子国学意识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从小树立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国学。但有一部分人认为小朋友参加该类节目的意义是消极的,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凭借国学热而出名,形成恶性竞争。那么既然不少人有这种想法就证明现在的社会上肯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些人为了出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意识的竞争,参加这类节目,虽然有助于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熏陶,但是这种恶性竞争还是没有必要的,轻则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重则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3 学者心中的国学热
在此次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采访到了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的洪涛老师。他指出如今这个时代,国学热的产生并不是偶然情况,这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达到了高潮,由于文化的落后,当时以鲁迅为代表的青年坚决反对传统,一切以西方先进文化为主要学习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遭到沉重打击。洪涛老师说:“这是一种人为中断。也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有过中断,才会在今天显得尤为‘热,国学本就应该是‘热的。”如今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富裕,才回头发现了以前的优秀文化。在现在这个文化多元纷争的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是必然的,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的两面性,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想让大家重新看到传统文化,就要上面有倡导、下面有落地。倡导自不必说,如何做到落地生根才是重要的。那么教育部就要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要扶持弘扬国学的民间机构和团体,让他们在生活中有展示的机会。”
4 对于推广普及国学的建议
对于推广普及国学,本文提出这样的一些建议。首先,当举办像《中国诗词大会》这种竞技趣味国学内容比拼的时候,在选拔电视节目的参与者挑战者时,不要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些发达地区或重点学校,要从每个学校每个角落寻起,让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不能只是“学霸”们之间的游戏。学习国学,学生和老师都要引起重视,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要制定相关学习科普计划,从小抓起。从我国的教育体制上,要重视推广国学,不能仅仅侧重于学科教育。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就要体现出来,比如学校每周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国学阅读朗读课程,老师及时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国学教育讲座、一次国史参观活动等。在大学的课程中,每个人无论专业是什么,都应该开设一定程度的国学课程,同时经常开展相关讲座,组织相关团日活动,让国学对学生们的影响不只停留在书本或课堂上还要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大家把国学经典铭记于心,不忘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很多地区都开设了“国学诵读”班等相关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孩子学习国学知识的。但是如果这些课程班级泛滥,水平质量不一,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和家长对所谓的“国学”失望。因此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深入课堂调查,对一些打着虚假旗号经营的学堂坚决取缔。同时,要想学好国学还需要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和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大家都有了学习国学的兴趣,转变了自己的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学好国学,理解国学的内涵。不要将学习国学当成一种负担,也不要当成一种竞争手段,要做到的就是在国学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最后,在现代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通信工具和网络都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相应的,国学的推广与普及都离不开这些便利条件。既然《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个电视节目能做到如此深入人心,就证明这种类似的电视节目是有利于国学的推广与普及的。电视作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工具,可以让人们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所以,创造国学类电视节目,进行节目内容的创新,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最好能做到全民参与,这样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国学。同时,除了创作电视节目这种传播手段以外,大家似乎更依赖于网络方式获取知识,所以可以在网络上推广公开课讲授,网上答题等活动,从而增添更多的趣味性,让大家提高对国学的兴趣。虽然处于网络时代,但各种各样国学书籍的出版发行是不能少的,因为书籍才是记载和传承下去的最好方式,同时也给不能常常上网的人群提供便利。
5 结论
总而言之,国学要想推广与普及,就要培养广大群众对于国学的兴趣,就要建立健全相关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就要将其推广形式丰富起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让大家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宋德生.从国学热的兴起看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2017(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