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P—MM模型的武汉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2018-05-23刘希
刘希
城市的人口规模应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武汉市的CJDP快速增长,2()14年更是迈入“万亿俱乐部”,但同时人口规模的增长也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运用EOP-MM模型,以2012年为基期,通过《武汉市统计年鉴》收集数据,综合考虑了未成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老年人口在业人员对地区经济的改变,以及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对武汉市在2012-2016年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适度人口规模小于实际人口规模,且差额不断扩大。并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分析了差距扩大的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不断聚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重要的动力,推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但同时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城市的拓展步伐远远低于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速度,导致城市的环境条件趋向恶化,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资源的开发也超过了其能承受的范围,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城市病“,为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因此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人口规模的适度控制与城市发展统筹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人口聚集地之一。据资料显示,2016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7662万人。人口的高度集聚在武汉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但近些年来,武汉市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现象,如人口拥挤状况,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口的增加速度,城市用地规模已难以满足如此大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房价的不断上涨,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升级等等。因此,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据武汉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探讨保持武汉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人类对适度人口规模的关注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的构建:一个具有与其供应能相适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的城邦。后来有不少研究人口控制及人口过剩理论的学者也从各种侧面表达了人口适度规模的思想,其中1798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问世影响最广,其理论涉及到适度人口论两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包括人口规模效益问题及报酬规律递减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坎南最早系统提出适度人口观点.他在1888年所著的《初级政治经济学》中明确提出能够获得最大产出效率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而这个一定数量的人口即是指“适度人口规模”。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在1910年发表的《适度人口》中最先明确提出“适度人口”的概念,他给人口“适度”下的定义是:“人口达到其数量稍许增加就会导致繁荣不再增加,而是减少的那一点。”他被认为是首先把边际分析引进适度人口理论研究的西方学者。上述观点基本是静态适度人口理论,较少注意适度人口变化条件的引进。西季威克最早注意到了动态适度人口的研究,他将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因素引进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中,为动态人口适度理论奠定了前提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者们对适度人口规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经济适度人口”方面,而是扩展到多个层面进行研究。如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索维在其1952年出版的《人口通论》中,一方面继承前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适度人口”的传统,并将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率提高的动态分析融入了适度人口规模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把“适度人口”的概念扩大到了非经济领域,考察许多非经济社会因素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米德在1955年将“社会福利”引进适度人口规模的研究中,他认为如果人口增长本身就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福利,那么,福利适度人口规模“就会比以最高人均产量为基础的适度人口规模更大。”
“适度人口”思想在中国很早就有萌芽,如商戟(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在论及土地和人口的关系时说:“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财山泽财物不为用。”但由于我国古代以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因素,使得“适度人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学派节制主义将西方人口学引入了中国,将“适中人口”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如陈长衡、陈达等学者发表了关于人口的論文,主张限制人口数量。50年代后期,马寅初通过实地调查人口增长的情况,认为人口的增长应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质量。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适度人口规模的大小。毛志锋(1995)从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多边关联及相互依存的角度人手,认为2030年中国的适度人口可在15亿左右。
2.EOP-MM模型概述
EOP-MM模型是目前公认较为成熟的研究适度人口的方法。它系统地剖析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与经济等多边拓扑关联及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构建适度人口规模的合理区间和施加控制调节的宏观模型。目前在国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毛志锋运用该模型测算了中国的经济适度人口,彭希哲等运用模型测算了上海市2001-2009年间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彭宇柯运用模型对湖南省经济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徐勤诗等运用该模型测算了广西南宁市辖区2020年经济适度人口。
EOP-MM模型基本公式为:
p(t)表示在预测期的合理人口规模,y(tO)表示基期的人均GDP,y(t)表示预测期的人均GDP,Pu(t)表示预测期的未成年人口,PO(tO)表示基期的老年人口,PO(t)表示预测期的老年人口,SHL(t)表示预测期的劳动适龄人口,SHL(tO)表示基期的劳动适龄人口,k(t)表示预测期的适龄人口中非在业人口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参数,k(tO)表示基期的适龄人口中非在业人口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Xi(tO)表示基期的第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Xi(t)表示第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幂指数m1、m2、m3分别表示未成年在业人口、老年在业人口、劳动适龄在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di表示第i种产业占GDP的比重。
3.基于EOP-MM模型的武汉市适度人口规模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武汉市在2012-2016年间常住人口规模及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见表1。同时查阅到武汉市GDP数值和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对GDP的影响),以及三大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并计算出产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综合生产率,见表2、表3。其他人口年龄段分布及人口结构等数据见表4、表5。
其他参数赋值。m1所指的未成年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率,虽然可能有少量的未成年人参与了经济活动,但基数较小,统计上可以忽略,计为0。在业老年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m2可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及马忠东等《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增长:1985-2050》中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平均约为20%,据此可推算老年在业人口及其在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在业劳动适龄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m3=1-m2。其他参数参照类似方法进行估值。
4.成果及成果分析
将以上收集分析所得数据代入EOP-MM模型,计算出以2012年为基期的适合武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度人口规模。测算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所列数据显示,适度人口规模先下降后上升,一直小于实际人口规模,且差额在逐步扩大,这表明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口老龄化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产业结构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9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6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0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29494亿元,增长9.9%。按照产业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328%,第二产业占比43.88%,第三产业占比52.84%。2016年全国三大产业比重为8.56:39.81: 51.63。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越高。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武汉市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同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突破六成,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一般为七成。从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来说,对比国内外更发达的经济体,武汉市的第三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逐年稳步上升,但目前依然低于第二产业,且综合生产率水平接近第三产业。这说明第三产业生产率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劳动力结构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问
从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61.34万减少至2016年的4960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减少的速度放缓;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1945万到2016年的20916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250.56万人到2016年的291.61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9:38:5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四成比例,但距离发达国家近七成的服务也从业人员比重还有一定的距离,说明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3)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初显
当前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平均寿命不断上升。从人口结构来看,18-59岁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在下降,60以上人口的绝对数和所占比重逐步上升,2016年已超过20%,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消费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养老保险的支出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的活力。
应该看到,当前武汉市在“复兴大武汉”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召下,实施得“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校友资智回汉”等战略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依然要瞄准目标,快速赶超,发挥后发优势,从人力资源改善的角度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