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探索

2018-05-23汪云霞苏鹏周子仪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宣城市河湖径流

汪云霞 苏鹏 周子仪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浪潮的兴起,基于现有的海绵城市理论,宣城市贴近海绵城市战略,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作为试点区域,本文重点讨论宣城市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区大海绵体系,探究低影响开发策略。

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城市低影响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简称。其含义为:城市像海绵一样利用水文循环系统,在降水时可以实现滞水、蓄水等功能,在需要时将水释放并利用,从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内涝之间的矛盾。

2宣城市基本情况

宣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规划两个层次,即中心城区和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试点区域(示范区),其中中心城区占地80平方公里,主要从总体层面系统构建宣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示范区占地20.54平方公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求,保障建设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宣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问题与目标双导向建设原则。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径流污染控制为侧重点来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适度予以源头减排,重点把控末端治理,做好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衔接。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重点结合地块的源头治理,控制径流总量,在源头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最终建造宣城市的特色海绵城市建设。

2.1示范区水文地质情况

(1)地形地质: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地带,地貌格局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岗地、平原等五种类型。

(2)气候降水:宣城市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多年平均降雨1317.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55.11mm,降雨量是蒸发量的125倍。降雨量有增加趋势,但程度不大且变化十分缓慢,增加倾向率为0.2073mm/a,年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汛期(4-8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2%。

2.2示范区现存问题

(1)部分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急需结合黑臭水体的整治进行河道的整体景观化打造,实现生态岸线恢复率的控制要求。

(2)老城区采用雨污合流制,需完善雨污管道建设,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过渡为分流制系统。主要工程:新建污水管道,建污水提升泵站,扩建污水处理厂。

(3)示范区现有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较少,应采用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和初期雨水调蓄池进行源头和过程控制,采用人工湿地对管网末端雨水污染进行控制。

3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宣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在以往的城建工作中,就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在多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率先提出要建設透水砖、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走在了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前列。为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提升、改善城市水环境,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防涝压力,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规范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推动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创建工作要求。

3.1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宣城市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总目标为73%,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4毫米。

(2)排水防涝标准。城市排水标准:新建地区中的一般地区雨水设计重现期P选取3年;已建区中的一般地区低排区按重现期P=3年排水能力复核,高排区的一般地区按重现期P=2年复核;中心城区重要地区雨水设计重新期P选取5年;下沉式立交桥、广场等既重要又低洼地区取10年。

城市防涝标准:宣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

(3)防洪标准。中心城区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内河水系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干流及一级支流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3.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3.2.1绿地专项规划。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未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2.2交通专项规划。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本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3.2.3水系专项规划。整治后河湖水系水面面积率不小于7.0%;河道断面满足排涝输水和调蓄涝水要求;节制闸、蓄水坝、补水管道和补水泵站满足排涝调度、河湖蓄水和生态补水要求;通过河湖清淤、生态护岸和滨水生态湿地建设,恢复河湖生态功能,维持河湖健康;通过河湖清淤,污水截留、生态护岸建设和生态补水等多种措施,使河湖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的IV类水质标准。

3.2.4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等作用,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宣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替代城市杂用水不低于10%,城市污水回用率不小于35%。主要用于景观、娱乐用水,园林绿化、浇洒道路,洗车用水和冲厕用水。

宣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在以往的城建工作中,就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在多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率先提出要建设透水砖、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走在了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前列。海绵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提升、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防涝压力,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规范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推动了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宣城市河湖径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Topmodel在布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宣城市蔬菜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探秘“大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