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ACI效果及对脑血流灌注指标、脑梗死面积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5-23江孝建1刘庆杰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丁苯内皮脑组织

江孝建1,刘庆杰2,方 建

(1.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2.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一种由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引起、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疾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且费用高,疗程结束后往往存在后遗症,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常采取保护神经、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以达到减轻脑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丁苯酞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可从多个病理环节阻断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达到治疗ACI的目的[1]。本研究旨在探究丁苯酞治疗ACI的效果和对脑血流灌注指标、脑梗死面积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16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发病时间在6 h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且患者或家属同意溶栓治疗。将162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81例。治疗组患者男43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14±9.72)岁平均,就诊时间(4.32±1.04)h;常规组患者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23±9.86)岁,平均就诊时间(4.41±1.08)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调脂、抗氧化、稳定斑块治,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感染,保护神经,功能恢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评估标准[3]

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显效:NIHSS评分降低80%~100%;有效:NIHSS评分降低20%~80%;无效:NIHSS评分降低20%以内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指标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行颅脑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测定缺血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脑血流灌注指标;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行颅脑DW-MRI扫描,经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脑梗死面积。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指标(CBF、CBV、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VEGF)和脑梗死面积检测结果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显效29例,有效33例,无效19例,有效率76.54%;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有效率90.12%。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5.38,P﹤0.05)。

2.2 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BF、CBV均较治疗前升高,MTT则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常规组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O、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ET水平则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NO、ET、VEGF水平比较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治疗组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比较 cm2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ACI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引起的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或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内科疾病,中老年人最常见。该疾病病因复杂、治愈困难,且往往存在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增加家庭负担。临床上常采取保护神经、抗凝、抗血小板等措施改善脑血流和神经功能,促进病情转归。

丁苯酞作为一种与左旋芹菜甲素结构相同的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可通过多种途径阻断脑缺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达到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丁苯酞不仅可通过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细胞内钙浓度的目的,也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并消除自由基,达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表明丁苯酞确实有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功效。据相关文献报道,ACI患者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减少,且较易发生脑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进而加重脑组织缺血症状[5]。而丁苯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脑组织恢复正常。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CBF、CBV、MTT等脑血流灌注指标均得到改善,且加用丁苯酞的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证实了丁苯酞具有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的功能。

除脑血流灌注发生改变外,ACI患者的血管内皮也因缺血缺氧受到损失,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也是治疗ACI的关键之一。NO、ET通过对血管的收缩、舒张作用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的平衡,而VEGF具有诱导心血管再生的作用,三者均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6]。本研究发现,经2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加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更好,与孙志宏[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丁苯酞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提高NO和前列腺素含量等作用,促进血管恢复正常和改善血流,有利于脑组织缺血症状的改善。本研究还通过颅脑CT检查对患者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进行计算,从而辅助判断此次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梗死面积均缩小,且治疗组患者缩小更明显。丁苯酞通过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缺血区域血流恢复正常,进而促使梗死组织修复,减少梗死灶面积,有利于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丁苯酞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其血流恢复和脑组织修复,进而缩小梗死灶面积,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安文峰,翟鲁辉,马玉朝,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7,45(6):610-61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 武胜涛,张 羽,李富慧,等.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9):1184-1187.

[4] 白丽虹,张燕如.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94-2396.

[5] 段淑娟.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04-107.

[6] 潘君枝,程超禅,陈瑞炳,等.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580-3582.

[7] 孙志宏.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58-160,163.

猜你喜欢

丁苯内皮脑组织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