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都兰县洪水河口地区化探异常剖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8-05-23郝亚青强晓农李生虎赵立志

中国锰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金矿剖面成矿

郝亚青,田 滔,强晓农,李生虎,赵立志

(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99)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东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KZS)和东昆中岩浆弧带(Pt3-J)[1-2],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呈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展布,东昆中岩浆岩带是重要的成矿带,有利于热液型多金属矿成矿。

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1 地层条件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以第四系为主,区内出露少量的泥盆—志留纪契盖苏组(S4D1q1)地层,主要以较大的围岩掉块的形式出露,该地层中金的富集程度低,富集成矿的潜力极小。

2.2 构造条件

研究区属于东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和东昆中岩浆弧带,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断裂构造具多期次、多方向性及多性质的特征,断裂方向早期主要以北西向及近东西向为主,与区域性断裂构造线的方向一致;晚期以北东向、近南北向为主,这些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为金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通道和空间。

2.3 岩浆岩条件

2.3.1 侵入岩特征

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以华力西期—印支期为主,形成环境主要为俯冲型的造山环境[3]。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岩石类型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岩基及早侏罗世岩株状正长花岗岩。

2.3.2 侵入岩与成矿关系

区域上侵入岩体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研究区东侧的都兰县巴隆瑙木浑金矿点、西侧的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床等均产于侵入岩体与地层的外接触带及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中。近年来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的洪水河口金矿点就位于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岩浆岩的侵入为金成矿提供了持续的热源系统和丰富的矿质来源,对金的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4-5]。

3 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

3.1 研究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

研究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在洪水河口一带圈定了GA32号重点异常(图1),异常整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与构造线的方向一致。元素组合为Au、As、Bi、W、Pb,其中主元素Au峰值12.4×10-9,均值4.75×10-9,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处于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中的破碎带中,强度高,规模大,与As套合好。同时,异常元素组合显示有高温成矿元素与中低温成矿元素同时存在于一个区域内,表明该区具有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特点,而且区内已发现金成矿事实,说明该区成矿条件有利[6-7]。

图1 洪水河口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剖析

3.2 元素相关性特征

根据区域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Au、Ag、As、W、Bi、Mo 等 20 个成矿元素行了统计分析(见图2),结果表明:洪水河口一带是一个Au、As 、W、Mo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场,特别是在侵入岩中 Au、As、Ag、W、Mo 高度富集,有可能形成矿化富集带或工业矿体。选择 Au、Ag、AS、Sb 、Cu、Pb、Zn、W、Mo等 20 个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元素可分为6个群,其中第Ⅱ族由As、Au所组成,元素组合为中低温成矿元素,主要反映了砷金元素的高背景及局部成矿。这个群元素是与岩体密切相关的。从相关系数来看,Au-As正相关主要分布在岩体中的破碎带中,并且其他高温元素与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了岩浆热液活动对该区金成矿具有重要意义[8-10]。

图2 都兰县洪水河口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地球化学相关性R型聚类分析

3.3 研究区1∶5 000地化剖面特征

3.3.1 1∶5 000地化剖面测量工作方法

采用GPS与测绳相结合,测线方向垂直于异常的总体走向和地质体,方位为180(°)。采样点距为10 m,连续捡块采样。

3.3.2 异常分带特征

通过地化剖面测量,主要圈出了两处异常高含量带。其中HSP6剖面有一处Au、As、Sb、Pb高含量带。控制宽度约为60 m,长度约为300 m左右,有6件岩石样,Au含量为12×10-9~292×10-9;As含量为239×10-6~4 314×10-6;Pb含量为564×10-6~3 998×10-6。HSP7剖面有一处Au、As、Sb高含量带。控制宽度约50 m,长度约150~200 m,有5件岩石样,Au含量为12×10-9~2 574×10-9,As含量为387×10-6~187 907×10-6,在该异常高含量带处发现金矿(化)体一条,采集的捡块化学样分析结果Au品位达6.65 g/t。异常高含量带与发现的矿体都位于岩体内的破碎带中,反应出岩体中的破碎带具备Au的找矿前景。

3.3.3 重点异常查证情况

对洪水河口GA32号异常进行检查时,在金矿(化)体处采用 1∶5 000激电中梯(段导线)剖面、 1∶5 000高精度磁测剖面配合地化剖面发现金矿(化)体位于花岗闪长岩体中的破碎带中,并且地化剖面(见图3)中发现的Au、As、Sb异常高值地段与激电和高磁异常段相吻合,都位于岩体中的破碎带中。在异常高值段利用槽探工程揭露,圈定了3条金矿(化)体,TC1中揭露两条金矿(化)体,其中M1为金矿体,金平均品位1.52 g/t之间,最高为6.65 g/t,平均厚度约为5 m。M2为金矿化体,平均厚度2 m,平均品位为0.22 g/t。TC5中揭露一条金矿化体M3,平均厚度为3 m,平均品位为0.28~1.21 g/t。据此推断在洪水河口一带花岗闪长岩体的破碎带中具备寻找热液型金矿床的地质条件。

4 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4.1 找矿标志

该区具有明显的找矿标志:1)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内;2)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及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3)断层附近的钾长岩脉和石英脉发育区;4)1∶25 000地球化学测量异常;5)1∶5 000地化剖面高含量地段和高磁、激电异常中心。

图3 金矿点磁电综合剖面

4.2 找矿潜力分析

研究区位于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Ⅲ12)中[11],带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金矿床为首(如五龙沟金矿床、打柴沟金矿床、红旗沟金矿等),近年在研究区开展的1∶25 000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多处综合异常,同时发现多处矿化点信息,因此该区具有有利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在洪水河口的花岗闪长岩体中发育大量的北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构造,Au、As异常基本沿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展布,异常强度高,形态较为规整,浓集中心明显,基本呈北西向带状。整体来看研究区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以及中酸性岩脉极为发育。使含金矿物质富集于破碎带中,形成热液型金矿床。

综上所述,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明显,已发现多处成矿事实与矿化信息,因此在洪水河口的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内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具备寻找热液型金矿的找矿潜力。

5 结 语

在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圈出找矿有利靶区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地化剖面测量,进一步配套实施激电剖面测量,圈定物化探异常带,形成合理、有效的地物化综合资料,为综合研究及野外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在洪水河口地区找矿成果的总结,认为化探扫面配合地、物、化的综合找矿手段在该地区是合理有效的,并对该地区在实际找矿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 等.中国大地构造划分[J].中国地质,2009,3(1):544-567.

[2] 张雪亭,杨生德,王秉璋, 等.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 张雪亭.青海省大地构造研究[D].西宁: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6.

[4] 安芳,朱永峰.热液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综述[J].矿床地质, 2011, 30(5): 799-813.

[5] 鄢云飞,谭俊,李闫华,等.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研究现状[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1):7-46.

[6] 马永久.青海省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7] 杨凡,周湘志,李良玲. 都兰县红旗沟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机制探讨[J].青海科技,2008,15(3):31-35.

[8] 张明贤.热液沸腾与金成矿作用刍议[J].黄金地质,1997,3(3):16-18.

[9] 佘宏全,徐贵忠,周瑞, 等. 内蒙东部红花沟金矿田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J].现代地质,2000,14(4):408-419.

[10] 王磊,杨建国,王小红,等. 甘肃北山炭山子—黄草泉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J].现代地质,2016,30(6):1276-1284.

[11] 杨生德,任家琪,刘永安,等.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R]. 西宁:青海省地质矿产开发局,2013.

猜你喜欢

金矿剖面成矿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