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讯

2018-05-23

画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

地点:首都博物馆 北京

时间:2018年3月27日—6月22日

文艺复兴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运动之一。它通过接受、复兴、利用和改造古典文化传统,即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了文化革新,在文化、艺术以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引发了深刻而持久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该展不仅展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画,同时以一些服装、日用品和建筑影像为辅助,来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深远影响。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深圳

时间:2018年4月28日—6月17日

谭华牧,这位出生于著名侨乡——广东台山的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失踪”的先驱者,至今极少有人了解和看过他的作品。1956年,画家谭华牧从澳门回到广州定居,他的最后20年就在这个南方城市度过。归国后他日复一日地面对身边的景致进行写生和构思,绘制了大量画稿,其中很少一部分发展成了油画作品。在不少画稿的背面,标有详细日期——该展即以这些“画日记”为线索,分“新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1956-1968)”、“台山人的摩登眼:澳门与广州之间”、“ 三个广东人:谭华牧、关良和丁衍庸”三个部分呈现其画作。

中世纪怪物:恐惧、异形和奇观

地点:摩根图书馆&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 纽约

时间:2018年6月8日—9月23日

对怪物的想象使中世纪的人们着迷,正如我们今天亦为之入迷一样。作为北美地区第一次该类型的展览,将这些摩根图书馆&博物馆馆藏的中世纪手稿展出,旨在探索中世纪时期怪物所扮演的复杂的社会角色。展览的三个关键词中,“恐惧”(Terrors)探索统治者、骑士和圣人这样的统治阶层中,怪物是如何被利用来提升他们的权威;“异形”(Aliens)则呈现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人们如何将犹太人、穆斯林、妇女、穷人和残疾人等人群怪物化、边缘化;“奇观”(Wonders)则展示那些我们所认为的可怕、怪异之美是如何存在于中世纪社会中的。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

地点:上海博物馆

时间:2018年4月27日—8月5日

风景于我们有着永恒的魅力。中国人素来深谙风景之趣,否则山水也无以成为中国画中的蔚然大宗,成为文士骚客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精神归宿,寄托着他们与隐逸、出世等等有关的梦想。推己及人,世界各地的所谓“风景艺术”同样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再现,作为外部的风景,终须由人摄取,才能够以艺术的形式被呈现;那些选择、置换、安排和构造风景的手与眼,无法回避地带有文化预制的精神模板,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美学观念。正因为此,本次展览中的风景画不仅记录着18世纪至20世纪英国风景艺术的流变与发展,更可以作为窥豹之管,反映出“如画”“崇高”等种种审美取向,文学、戏剧的发展和地域流动的加速,以及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和全球战争对地貌的影响与再造。

叶永青:1982—1992 无中生有的年代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

时间:2018年4月12日—5月20日

该展展出余德耀基金会收藏的一批艺术家叶永青的油画、水彩、素描、版画、综合材料作品,共约85件,以及诗稿、信件、报刊等文献。展览遵循时间线索,通过六个主题回顾叶永青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启创作生涯的第一个10年。展览重温对艺术家而言虽已逝去但“仍然在以各种方式产生着影响甚至作用”的青春时代,也希望通过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和展览,为公众真实再现上世纪80—90年代艺术家面对一片混沌或空白所经历的挣扎与纠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反思、剖析自我,在践行中创新。追根溯源,继续前行。

建筑

看不见的城市

地点: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东京

时间:2018年4月25日—9月17日

该展标题源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马可·波罗向成吉思汗描述了自己旅行中听到和看到的种种令人惊叹的城市。人们总是在梦想着一种理想的社会,而建筑和城市也许是实现这些梦想的一个路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往往可能只留下一个遗迹。该展通过艺术家李昢(Lee Bul)、潘达(Jagannath Panda)和建筑师黑川纪章(Kurokawa Kisho)等人的作品,追溯了人类对于梦想城市的冀望。

中国屋檐下——中国古代建筑明器展

地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

时间:2018年4月26日—7月26日

该展由河南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由焦作市博物馆协办。共展出来自河南博物院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建筑明器共118件(套)。该展览从建筑明器的种类、建筑明器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南北地区建筑的异同等方面切入,为观众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昨日重现:英国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

地点:索恩博物馆(Sir John Soane's Museum) 伦敦

时间:2018年5月16日—8月27日

该展首次集中探索英国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展览聚焦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时期的“激进时刻”——这是英国建筑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的建筑具备了新的未来可能。展览呈现了泰瑞·法雷尔(Terry Farrell)、皮尔斯·高夫(Piers Gough)、杰米·迪克逊(Jeremy Dixon)、约翰·乌特勒姆(John Outram)和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迈克·威尔福德(Michael Wilford)等建筑师的大量手稿、模型和图像,甚至有与原物尺寸一致的复制品和建筑物的局部。

装置

费尔南多·罗德里格斯个展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纽约

时间:2018年 4月15日—9月10日

该展呈现墨西哥艺术家费尔南多·罗德里格斯(Fernando Palma Rodríguez)过去20年的作品,涵盖雕塑、建筑模型、机械装置等。罗德里格斯利用机械材料和现成品,以及有机材料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反映了墨西哥原住民面临的困境,强调人权和土地所有权。

卡萝·普鲁莎:银针绘图

地点:蓝骑士艺术空间 台北

时间:2018年 5月19日—7月7日

该展跳脱艺术家卡萝·普鲁莎(Carol Prusa)以往的球体装置,开创了新的平面风格。普鲁莎银针笔绘画风格,以机械纹理低调洗练的灰阶,展现无尽的幻想,隐喻宇宙初始的混沌及融合,皆经历过精密的计算及布局。每件作品都象征着已知与未知的交触面,平衡与反复的图形陈述着宇宙运转的逻辑以及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影像

乌莱:新生

地点:博而励画廊(B o e r s—L i Gallery) 纽约

作为1974年首展的延续,此次德国艺术家乌莱(Ulay,原名Frank Uwe Laysiepen,1943—)个展重现了当时展览的核心作品,侧重于展现乌莱运用身体、语言和图像结合的激进手法,由此建构多个“他者”。展览集合了乌莱于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宝丽来摄影作品、与阿布拉莫维奇合作完成的标志性影像作品,以及他最近的个人项目等。

吉姆·坎贝尔 & 张培力:闪烁不定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上海

时间:2018年3月17日—6月17日

该项目呈现媒体艺术先驱者吉姆·坎贝尔(Jim Campbell)与张培力双个展,这也是旧金山艺术家坎贝尔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展厅第一区域展示了具有坎贝尔经典印记的“低像素”系列中的五件作品。张培力的纪念碑式作品《碰撞的和声》呈现于第二展厅。两位艺术家看似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实则在唤起审美经验上潜藏着共同兴趣:将“低像素”作为一种视觉策略和感知中介,以此实践一种切身的观与看,并寻求把握现实在技术和心理层面上所彰显的错综复杂性。

想象就是现实:胡介鸣、胡为一东南亚驻留项目

地点:香格纳新加坡

时间:2018年4月14日—5月23日

1.2 试剂 对照品 5-羟色胺(批号:091M5163V)、5-HIAA(批号:BCBG7644V)和内标异丙基去甲肾上腺素(批号:BCBN8508)均购自美国 Sigma公司(纯度>99%)。乙腈和甲酸购自美国 Sigma公司,水为超纯去离子水,其他试剂为市售分析纯。

自2017年12月起,艺术家胡介鸣和胡为一开始在新加坡、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旅行创作。艺术家以影像装置和摄影的方式,从景观层面对东南亚各地的城市和自然风貌作出直观的反应和应景的叙述。包括用本地历史老物件改造的装置影像作品,以及应景而生的观念摄影作品和观念影像短片作品。

闲散者的广场

地点: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2018年4月22日—5月28日

该展共邀请23位青年艺术家借“闲散者”(Flaneur)之名,将展厅喻为可聚集、游荡、占领、共现,往往是事件发生的在地性“广场”(Square)。展览以录像媒介为切入点,呈现诸创作者日常创作或主线之外如灵光一现的非主线作品,并将创作者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作为现象学意义上的考察对象,以此对当下及今后录像艺术衍射的可能性方向做出一次设问。

超越纪实:1976—2006年间的伦敦实验摄影

地点:伦敦博物馆(Museum of London)

时间:2018年5月9日—11月4日

2015年,伦敦博物馆开始执行“超越纪实”(Beyond Documentary)这一三年计划,该项目推动博物馆的收藏体系在传统摄影之外的拓展。自上世纪60年代晚期起,摄影发展出实验性、观念性的方向,质疑了摄影以往的纪实属性。该展以“伦敦”为关键词,探索70年代以来的伦敦实验摄影。

设计

2018·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展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杭州

时间:2018年5月8日—5月20日

该展以“价值·链接”为主题,以设计创新成果链接渠道平台为手段,探索设计智造的商业潜能,建构不同类型的生态圈层。展览分为“信息熵与负熵——数字互联”“日常生活启示-日用物象”“人体外化之器-工具智能”“艺术审美共情-时尚匠作”“在地烙印显化——品牌生长”、“三维赋形重构——3D造物”等六个板块,探索设计价值与链接的内在关系,同时,尝试在展览中嵌入设计成果链接渠道,以期进一步推动“DIA大奖”成果转化。

阿瑟丁·阿拉亚个展

地点:伦敦设计博物馆(The Design Museum)

时间:2018年5月10日—10月7日

时装设计师阿瑟丁·阿拉亚(Azzedine Alaïa,1935—2017)被称为“时装设计界的反叛者”(《卫报》),该展是其作品在英国的首次个展。展览探索其从雕塑家向时装设计师的转变之路,他的反叛性以及他对时尚、友谊和女性身体的热情。该展与其说是一个回顾展,更像是设计师的生活和事业的交融。展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其逝世的2017年。

李永铨“玩·物·作”设计展

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

时间:2018年6月9日—9月24日

该展旨在呈现香港本地设计师李永铨35年以来的设计成就及创作理念。展览围绕“玩”物“作”三个关键词:“玩”——他对人生、文化、社会、设计美学等观点;“物”——亲自挑选了97项对他设计生涯最具影响力的物件;“作”——他过去甚具代表性的文化及商业项目。展出李永铨的精选作品,包括海报、雕塑装置,以及最新的木刻版画系列。通过这些展品,综合呈现李永铨对社会经济、流行文化、艺术及设计的哲学理念,并反映海外流行文化如何影响香港独有文化的形成和特色。

罗曼·切斯莱维奇回顾展

地点: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巴黎

时间:2018年5月3日—9月23日

波兰设计师罗曼·切斯莱维奇(Roman Cieslewicz,1930—1996)是20世纪后半叶平面设计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创作涵盖海报、广告、蒙太奇、出版和插图,具有极强的图像表现力。切斯莱维奇将自己的角色定为直面当代事件的图像设计者。700多件展品按时间和主题展示,呈现切斯莱维奇的多产和优秀,以及其至今仍在的影响力。

美丽书——中德当代书籍设计展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8年4月20日—5月3日

“世界最美的书”可谓目前全球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受关注的书籍设计评选活动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该活动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上评选出相应的奖项,而参评的对象就是由各国选送的本国“最美的书”。该展汇集了中德书籍设计中的优秀作品,分“视角——德国最美的书2016—2017”、“设籍——南京书籍设计邀请展”、 “书图·同归——中德插图设计邀请展”三个独立单元展出。

古代美术

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

地点:故宫博物院 北京

时间:2018年4月17日—6月18日

该展设“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两大部分,分别呈现从莫卧儿王朝至今500年间印度的珠宝艺术,以及跨越人类5000年历史稀世罕有的瑰宝珍藏,展出卡塔尔皇室成员谢赫·哈马德(His Highness Sheikh Hamad Bin Abdullah Al Thani)收藏的270余件珠宝和280余件稀世珍品。

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明特展

地点:山西博物院 太原

时间:2018年4月14日—6月24日

该展呈现从都灵埃及博物馆甄选的144件组235件珍贵文物,分“尼罗之畔”“诸神之乡”“永生之念”三个部分,展示了埃及古文明的缩影,为了解古埃及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展品包括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亡灵书、塞克荷迈特女神像、孔苏金字塔等。

旭日初升—嘉义史前文化展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间: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

嘉义旧称诸罗,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横空跨过,坐拥山、海、平原汇聚的地理形势,呈现丰富、精彩的风貌:平原西侧的鱼寮遗址,距今2000年前后有灰坑、贝冢等遗迹,出土灰黑色胎陶器、锛凿形器、石刀、矛镞形器、磨制石锄、巴图形石器、石锤、砥石、玉玦等,以及兽骨、贝壳、木炭等,成为嘉义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2018年,台北故宫南院借由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嘉义鱼寮、阿里山地区的考古发掘,呈现嘉义早期生活的样态和文明的发展,也让嘉义的球形豆、高腹圜罐等嘉义史前光辉,再次在大家眼前跃现。

亚洲内海——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

时间:2018年4月27日—8月26日

13至14世纪,尤其在有元一代,蒙古族人构建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为亚、欧、非大陆之间的交往开启了畅通无阻的交流之路,海上交通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兴盛,不同文明、各种族群间形成了多元融合、和谐共处的历史格局。该展依托东亚海域发现的沉船资料以及中韩两国文博单位300多件考古及传世珍品,分“百舸千帆”“大元气象”“货通万国”三个部分,展现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陶瓷贸易盛况、中韩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

江户之恶PART2

地点:太田纪念美术馆(ta Memorial Museum of Art) 东京

时间:2018年6月2日—27日(1期) 6月30日—7月29日(2期)

太田纪念美术馆在2015年曾举办过“江户之恶”特展,展示江户时代浮世绘艺术中的“恶”的形象,包括盗贼、恶女、杀人犯、妖术师、跟踪狂等。此次特展在此基础上分两期呈现,展品也有所区别,呈现月冈芳年、东洲斋写乐、歌川国芳、葛饰北斋、歌川国贞作品里的“江户之恶”。

其他

大地:张洹和厉槟源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时间:2018年4月15日—9月3日

该展呈现张洹(生于1965年)、厉槟源(生于1985年)这两位中国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作品。展览将张洹早期行为的录像、照片和厉槟源近期行为作品的文献并置。作为生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呈现了在当代中国,身体与大地之间关系的变迁;也映射了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换,以及自然、农耕文化与都市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激进女性:1960-1985年间的拉丁美洲艺术

地点:布鲁克林美术馆(Brooklyn Museum) 纽约

时间:2018年4月13日—7月22日

该展首次探索在上世纪后半叶观念和审美变革的时期,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及其女性艺术家们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来自15个国家的123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使用女性身体来进行政治、社会批判和艺术表达。

地点:惠特尼美术馆(W h i t n e 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纽约

佐伊·伦纳德:调查

时间:2018年3月2日—6月10日

纽约艺术家佐伊·伦纳德(Zoe Leonard,1961-)在其同代艺术家中极具批判性。该展是伦纳德在美国博物馆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在过去30年的创作中,伦纳德的摄影和雕塑作品既创造了对日常生活细腻的观察,也表达着对图像生产、展示中的政治和境况的关注与质疑。

第二届银川双年展:“从沙漠出发——边界上的生态学”

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

时间:2018年6月9日—9月19日

此次双年展的架构是根植于本地文脉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但同时旨在探讨、解决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有关环境、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迫切问题。双年展由马可·斯科蒂尼(Marco Scotini)担任总策展人,他认为,此次双年展“试图通过发掘历史记忆和发现潜在视角去优化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是艺术跨多学科研究的契机”。

兰登国际:万物与虚无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

时间:2018年4月20日—10月14日

该展是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在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兰登国际是一个致力于当代实验性艺术的合作工作室,由汉内斯·科赫(Hannes Koch)和弗洛里安·奥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于2005年创立,目前在伦敦和柏林拥有大批团队成员。他们的作品通过积极参与的形式,探讨后数字时代中人类的身份和自治的问题。他们试图在日益机械化的世界里探索人类的状态,通过实验不同的意识、感知与直觉,去塑造一种可能的行为环境原型。本次展览延续了这种探究艺术之道,每一件作品都营造出各自独有的环境,观者可依据自身的条件对作品作出不同回应。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