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女性主义书单

2018-05-22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她的国》[美]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1915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书中描绘了一个仅由女性组成的乌托邦。在这里,女性通过单性生殖繁衍后代,社会安稳,没有战争和纠纷,也没有统治和被统治。通过误闯进乌托邦的三个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断互动,我们在男权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颠覆,最终彻底瓦解。

《一间自己的房间》[英]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

围绕“妇女与小说”的主题,这本书收录了著名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普通读者》、《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等8篇文章。作者认为,妇女若要成为伟大的作家,其先决条件是要争取独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唯有这样,女性才能平心静气地从事文学创作不受外界的干扰,才华得以充分展现。

《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娃1949

西蒙娜·波伏娃的这本社会学著作被奉为“女性主义圣经”,它分为Ⅰ、Ⅱ两卷:卷Ⅰ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卷Ⅱ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

《醒来的女性》[美]玛丽莲·弗伦奇1977

1977年首次出版后它在全球销出2000多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书中女主人公米拉是个独立聪明的孩子,1930年代的美国女性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主题则是“家庭”。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但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紫颜色》[美]艾丽斯·沃克1982

它揭露了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未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十四岁的黑人女孩西丽被继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她的孩子被继父抢走失踪,她又被迫嫁给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反对性别主义,反对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

《使女的故事》[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85

小说主人公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也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小说中探讨的女性生育自由、代孕、人口衰退等问题在当下的美国再次引发热议,媒体和公众纷纷宣称,“阿特伍德的小说正在成为现实”。

《圣杯与剑》[美]理安·艾斯勒1987

人类学家阿希蒙塔古赞誉它为“自达尔文《物种起源》以来最重要的著作”。“剑”是统治、毁灭的隐喻,“圣杯”则象征着向神圣和谐秩序的回归,它给予权力而不是剥夺权力,用平等合作取代统治。在此基础上,艾斯勒颠覆了传统的男人统治女人,或女人争取权利超越男权的观念,展示了一种建立新的男女社会关系的可能性。

《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1989

《浮出历史地表》是第一部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它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它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不能承受之重》[美]苏珊·鲍尔多1993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及其体型的独特研究之作,曾获普利策奖。立足于大量的知识背景,从文化批评视角,围绕女性体重、减肥、练习、新闻形象、电影、广告、厌食和易饿症等,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纽约时报》书评这样评论:“此书将妇女对肥胖的恐惧与妇女力量的恐惧联系起来,这表明:对于女性来说,变得瘦弱意味着机会的增加”。

《中国女性的感情與性》李银河1998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关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专著。它描述了这一隐秘的私人领域中鲜为人知的基本事实,包括月经初潮、情窦初开、性压抑、性无知、性学习等,探讨了感情与性的关系、感情与婚姻的关系、性与婚姻的关系、性观念,女性性权利以及女性地位问题,为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天空的另一半》[美]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邓恩2009

它被比尔·盖茨誉为“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读书”。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走访了亚非拉国家二十几年,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书中我们能看到那里的女性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美]谢丽尔·桑德伯格2013

作为全球千百万女性眼中集家庭与事业于一身的成功典范,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本书中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还为女性提出了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魔丸的诞生》[美]乔纳森·艾格2014

书中讲述了一颗小小药丸——避孕丸的故事,它如何被科学家制造出来,人们怎么看待它,它代表着什么,又是如何将女性从困境——她们的身体、事业、避孕、怀孕,以及她们少之又少的选择中解脱出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全文,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们身后无数支持者的群像,构成这本引人入胜的社会、文化、科学的历史之书。

《温柔之歌》[法]蕾拉·斯利玛尼2016

它于2016年获龚古尔文学奖。小说里,一个保姆杀死了她照看的两个孩子。女主人无法忍受平庸琐碎的主妇生活,雇佣了一个保姆。他们与保姆相互依赖,隔阂与悲剧也在发酵。保姆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她的贫困、敏感、自尊在原本固有的阶级差异面前面临溃败……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被一一揭示。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