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亲时,身高是什么样的存在?

2018-05-22汪健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找对象媒婆保安

汪健

在各种相亲会、各大相亲网站上,身高作为一项择偶标准,早已不是單纯的一项“条件”那么简单。身高条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亲的准入门槛:谁身高达不到某个高度,比如170cm以上,别说找对象了,连相亲的门都摸不着!

根据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7.1cm,女性平均身高为155.8cm,与此同时,最受女性欢迎的男性身高为178cm、最受男性欢迎的女性身高为163cm。

理想和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对相亲的态度都是“广撒网多捕鱼”。这甚至让很多人都丧失了主动去寻找的信心——把信息挂在网上或者相亲角,然后等消息就好了。

很多人都低估了“身高”对相亲的重要性

中国式的相亲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介绍相亲、组团相亲和o2o相亲。人们对对方身高有要求的习惯,很有可能就是在一开始介绍相亲的时候养成的。

在父母还在包办婚姻的阶段,大家庭里子女们的婚姻几乎都靠媒婆介绍。媒婆为了提高配对成功率,总会夸大其词,极力赞扬对方的样貌和气质。但是,无论媒婆怎么吹,这其中唯一无法作假的信息就是身高。

很多人可能都低估了“身高”对相亲的重要性。据中国青年网去年年底的报道,在北京一个千人相亲会上,近八成男生会把对女生的年龄要求放在第一位,而超过九成的女生则会把对男生的身高要求放在第一位。其他条件诸如经济条件、外在形象和内涵气质等反而处于次要位置。

步入现代,父母包办婚姻慢慢消失,年轻人们拥有了自由恋爱和择偶的决定权。但由于工作或经验的关系,年轻人自己的择偶能力其实相当有限,他们的父母忧心忡忡,日不能思夜不能寐,不得不亲自张罗。

在北京的龙潭公园,晨练的老人们闲聊起自己家孩子找对象的问题,每个人都唉声叹气。后来有人顺着牛皮癣广告的思路,产生了类似的想法:与其老让自己去麻烦别人,为什么不让别人主动来找我呢?

于是他们把子女的信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公园的树上,有人看上了就电话联系,接着进一步聊聊。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来就彻底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在信息的海洋里面自由匹配和筛选。

这种模式一下就扩散到了全国,北京的中山公园、杭州的万松书院、上海妇联的巾帼园……这种组团相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父母相亲会”。

然而,在这种相亲会里,虽说依旧恋爱自由,决定权也在子女的手中,但父母们依旧是“把关人”,掌握着设定准入门槛的权力。父母们的价值观和婚姻观通常都比较保守,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条件更倾向身高、收入、年龄、家庭情况等实用的目的。

又因为父母进行的是初步的信息筛选,所以很有可能在有些条件上会放松一点:现在收入低一点没关系,说不定是个潜力股;现在长得胖一点也没关系,以后可以减肥;年龄大一点也没关系,性格会更成熟、生活也会比较稳定;但是现在要是长得矮一点,那就……

而且,参加这种相亲会的人,各项条件大致都挺平均。所以在这个时候,男性160cm和170cm之间的差别,就显得相当之大了。

花钱能弥补身高的不足吗?

有人就要问了,在传统的相亲模式里,媒婆、父母作为绊脚石,让身高成为了双方“先见一下”的障碍。那在现在盛行的直接一对一的相亲网站上,身高是否可以成为不那么重要的条件呢?或者说,要是我比较矮,但我多交点钱,能不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信息从而了解到我呢?

答案是——也不一定。

目前相亲网站的盈利模式通常分两种:一方面,在信息分发的基础上进行收费,如在世纪佳缘网站上,注册用户必须要通过购买2元的“邮票”才可以让通信双方浏览通信内容,或者付费包时段成为会员——这是很多相亲网站收入的大头。

另一方面,注册用户通过付费雇佣“红娘”来增加相亲的成功率和匹配度。由于相亲网站的这项服务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有钱没时间”的人,这其中的效率未必会比自己找要高。再者,相亲网站的红娘几乎都是先收费再服务,所以服务的态度、最终的成功率其实也很成问题。

而且根据世纪佳缘近日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在女性注册会员中,可以满足男性平均要求的只占万分之7.6,而在男性注册会员中这一比例更低,可以满足女性平均要求的只有万分之1.37——而这些女性对理想男性的身高要求,几乎都在175cm到180cm之间。想要找到理想的对象,几乎得万里挑一。

所以,那些希望通过付费给相亲网站增加匹配成功率的人们,由于盈利模式的问题,向相亲网站付费其实并没有提高他们自己的竞争力,也没有使匹配到的对象的条件变得更好,付费只是提高了选择的效率而已——以前可能要在1000个人里挑相亲对象,而现在只需要在100个里挑,而且是别人帮你挑,不需要自己费心劳力。

相亲网站实质上只是用雇佣代理的方式,取代了曾经挨家挨户串门的媒婆和为子女操心的退休父母。至于在相亲网站上1厘米可以值多少钱,这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不管你交多少钱给代理,如果你真心想找对象的话,你的身高信息还是白纸黑字地写在简历里。你可以祈祷的,就是相亲网站上匹配的算法别在初步筛选的阶段就把你直接pass掉。

为什么那么看重身高?

中国人的身高歧视古已有之,就在前几年,网络上还盛行着“男生低于170cm就是三等残废”这类的说法。康奈尔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教授於兴中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性造成的,即讲究等级秩序和带有歧视性,而这种价值观又因现代资本主义而变得更加复杂。

他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中国找工作越来越难。”在这样一个买方市场里,“一些机构在招聘员工时,就变得非常挑剔且具有随意性。”而身高就是典型的一种具有相当大随意性的基于歧视的对他人的判断。

2014年,中国大连市两名保安在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对两人同工不同酬感到困惑,而公司的回应是,这是因为其中一名保安身高比另一名高出5厘米。他们说,身高高于180cm的保安工资更高,因为更高的保安给人更多的安全感。

但除了保安这类职业,中国对很多并不需要对身高有要求的事情通常也会有身高指定。比如,要进入福建华侨大学学习旅游和酒店管理的话,校方更偏向招收身高在170cm以上的男生以及身高在158cm以上的女生。

根据2012年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拉塞尔組史密斯与别人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男性身高每增加一厘米,其收入平均提高4.5%,而女性的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7.3%。

身高歧视几乎无处不在,只是有些表现为明文规定,有些则表现为潜规则——身高相对矮一点的中国人,在工作、择偶等方面竞争力会大不如人。但在法律层面上,大家对身高歧视还是有个基本共识的,所以现在的很多用人单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在招聘广告里对员工有身高要求。于是这个观念开始下沉,并且在相亲市场里大行其道。

当然,身高歧视本身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全世界都有身高歧视的现象,只是欧美一些国家的吃相可能没有那么难看。经济学家对此发明了一个新的概念——“工资—身高溢价”:即从全球范围来看,身高与报酬的确呈正相关关系。在西方国家,身高每增加4至5英寸(约合10.2至12.7厘米),工资就会相应增加9%至15%。

提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要证明“越高的人越优秀”,它想表达的反而是,这个社会对身高的歧视已经通过在多个方面上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一种现实的不平等——例如在建筑工地,主管和工程师的平均身高,比在工地里接受日晒雨淋的民工们要高得多。

由于身高歧视观念的盛行,你经常能从父辈口里听到,“找对象要找高一点的,要不以后的孩子也会很矮”、“这是为了改善基因,这是人类为了繁衍下去必要的努力”之类的说法。

这套说辞,从几十年前德国某位领袖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当时大家好像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猜你喜欢

找对象媒婆保安
路灯下的保安
媒婆李
等我
生活就像找对象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绝望
男女之别
为何“逆袭”的都是大学保安
保安搜车